樊家村有一支吸取少龙队,每周二下午,樊家村退休干部徐锦明都要到樊家怡龄养老院,和其他几名志同道合的戏曲爱好者一起排练新鲜出炉的唱段。队伍有固定的琴师队伍、固定的场地、固定的戏曲爱好者。这是一支由20余名老人组成的乡村戏曲队伍,近期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全镇各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礼堂。这些老人中最年长的73岁,最年轻的65岁,对戏曲的共同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老徐是个戏曲迷。他说,这一带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喜欢听“绍兴戏(越剧)”,他们这支表演团队的队员都有一点唱腔基础,过去只是在家自娱自乐,自从组建团队后常在一起切磋,才艺有所提升。现在他们除了能唱越剧,还能唱京剧、沪剧、黄梅戏等其他戏曲种类,唱歌、演小品、奏乐器等也不在话下。
《曝书传奇》、越剧《孔雀东南飞》、沪剧《金丝鸟》、黄梅戏《女驸马》……在这些经典戏曲名篇之外,老徐带领的乡村老年戏曲队还推出了《十唱社会和谐好》、《百花芬芳好社区》等很多原创戏曲节目,在送戏进村(社区)表演时深受村(居)民们的欢迎。如今,这支团队已经有近30个保留曲目,在每次演出时都能收获满堂喝彩,还拥有大批老年“粉丝”。
“戏曲是不是只能在老年人中流行,年轻人会不会喜欢呢?”最近,老徐和他的队友们正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通过开展活动、组织比赛等方式挖掘更多年轻的表演人才,此外,还计划到全镇各大企业巡回表演,培养年轻“粉丝”,让这种国粹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