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邢建华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普陀区    成员:18个 
祥和名邸舞蹈队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团队,每周进行民族舞的学习、排练及表演,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精神生活质量。
负责人: 刘希云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浦东新区    成员:17个 
老年人走秀是一项兼具健身、娱乐和展现自我的活动,近年来在各地社区、老年大学等场所十分流行,深受老年朋友喜爱,走秀过程中的肢体伸展、步伐控制等能活动关节、锻炼平衡能力,有益身体健康。
负责人: 钮来娟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浦东新区    成员:15个 
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属于民族乐器中的弓弦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二胡的前身可追溯到唐代的“奚琴”,经过历代演变,在明清时期基本定型为现代二胡的形制,是中国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
负责人: 秦菊芳    创建年份:2022年    来自:浦东新区    成员:25个 
沪剧是上海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以上海方言为主要演唱和念白语言,发音软糯,贴近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日常口语,充满乡土气息,容易让本地观众产生共鸣。
负责人: 吴华莲    创建年份:2022年    来自:浦东新区    成员:58个 
老年声乐班是专为老年朋友开设的音乐学习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帮助大家提升歌唱技巧、丰富精神生活。
负责人: 赵惠英    创建年份:2012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14个 
义品村艳阳天舞蹈沙龙于2012年成立,人数14人,平时主要舞蹈排练为主,其中民族舞蹈尤为出色,平时一般在周三,周五训练,队员多为50,60岁的阿姨,退体在家,闲来无事参加团队,培养兴趣爱好,为确保我义品村舞蹈队技术水平,我村请老师来进行排练,上课给队员们讲述专业舞蹈知识!
负责人: 汤明熙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杨浦区    成员:29个 
该团队成立于2024年9月,通过围棋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让老年人与学生共同对弈,锻炼专注力、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同时通过系统性教学,促进老少跨代交流,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负责人: 曹萍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杨浦区    成员:26个 
追梦电吹管乐队成立于 2021年,由一群怀揣音乐梦的社区老人组成。短短一年,从 “杀鸡声” 成长为能办音乐会的队伍。 团队秉持 “以乐追梦,老有所为” 的理念,圆老人音乐梦。刚学,队员看不懂简谱,指法表如天书,《东方红》吹成《小星星》。老师标拼音音符,画指法图,队员编顺口溜记指法,用彩笔标呼吸。如今,能合奏 15 首曲子,“追梦音乐会” 引家人邻居跟唱录像。76 岁老林吹完《映山红》落泪:“这辈子没摸过乐器,现在梦圆了。” 未来,他们将学更多曲目,进社区演出,让音乐梦想持续发光。
负责人: 林婷婷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杨浦区    成员:18个 
俏佳人时装模特队成立于 2021年,由社区里一群爱美的老年女性组成,队伍实行 “形象档案 + 风格孵化” 制度:为每位队员建立包含身高、肩宽、最佳角度的形象档案,记录适合的服装风格和妆容;每月开展 “风格提案会”,队员可提交自己设计的造型方案,获投票通过后全组试穿演练。四年多,从穿旗袍像 “裹粽子” 成长为能驾驭 8 种风格的队伍。 团队秉持 “美无龄界,做自己的佳人” 的理念,展现老年魅力。刚入队时,队员们穿旗袍像 “裹粽子”:有人含胸驼背,有人步子迈得太大,穿高跟鞋走两步就崴脚,68 岁的刘阿姨试穿时直接说 “太丑了,我不穿”。在 “21 天蜕变计划” 制度下,大家先练 “基本功”:靠墙站 15 分钟,后脑勺、肩膀、屁股、脚跟贴墙,练到后背发僵;走台步时,老队员带着新队员,数着 “1-2-1”,谁的脚歪了,就当场脱鞋看脚印,在地上画直线纠正。为了找感觉,有人翻出年轻时的照片,对着学姿态;谁不会搭配衣服,大伙就把自家的围巾、帽子带来,你搭我试,像开了场 “衣帽间派对”,形象档案里还贴着每个人的搭配效果图,方便参考。刘阿姨一开始总含胸,老队员就每天用手轻轻顶她的后背,提醒 “抬头像看风筝”,21 天后,她终于能自然挺胸,穿上旗袍也有了曲线。现在,她们能驾驭旗袍、风衣、运动装等 8 种风格,上个月公益时装展上,刘阿姨穿一身红色旗袍,转身时折扇 “唰” 地打开,台下掌声差点掀了顶。她翻着自己的形象档案笑:“以前觉得老了就该朴素,现在档案里的我,比年轻时还精神!” 未来,她们将尝试更多风格,进养老院义演,让美温暖更多人。
负责人: 杜薇萍    创建年份:2022年    来自:杨浦区    成员:31个 
中凯舞蹈队成立于 2018 年,由中凯社区喜爱古典舞的老人组成。他们专注古典舞学习,队伍实行 “细节考核 + 韵味培养” 制度:从眼神到指尖动作,每处细节都有评分标准,比如 “兰花指需并拢,指节微屈”“眼神要随手动,停留 0.5 秒”;每月由老师和老队员组成评审组打分,80 分以上才能进入合练,同时要求队员每月读 1 本古典舞书籍,写心得体会。几年的沉淀,他们从手势像 “抓面条” 成长为能获奖的队伍。团队秉持 “舞出韵味,不负热爱” 的理念,专注古典舞学习。初练《采薇》,队员兰花指像鸡爪,托举胳膊抖。老师先练 “眼神功”,拆手势为四步,队员画动作标要点,以月季为参照练眼神。今年市老年舞蹈赛《采薇》获银奖,评委赞 “认真劲动人”。曾自嘲 “老妖精” 的阿姨现抬手有模有样:“老了也能有仙气。” 未来,她们将挑战更多古典舞,在社区展示,让古典美滋养生活。
1/2801页,共28005条数据«<12345...>»
总团队数量(27159)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