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溪小戏台”,百姓展风采,这是由白鹤镇社区学校、白鹤镇老年协会充分发挥白鹤镇现有的许多个老年文艺小团队,近百名老年文艺爱好者的优势联合搭建的一个展现老年人风采的良好平台。她根植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白鹤这块肥壤沃土的奇葩,夺人眼球。多年来,取材于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及当地实际,创编新节目,包括快板、表演唱、折子戏等,送戏到村、居群众家门口,还在重阳节等节庆时间举办广场老年特色文艺汇演、送戏到当地军营白鹤消防队、白鹤敬老院、送戏到青浦老年事业发展中心舞台展演,每年有四、五千名以上老年人为主的观众,分享到白鹤老年特色文艺大餐。在这一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老年特色文艺新秀人才,涌现出一批优秀文化志愿者家庭,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亮点。像“鹤溪小戏台”导演,现年80岁高龄的顾利亚先生和76岁的妻子张舜英女士,成为白鹤镇里小有名气的文体志愿者,不但自己精通门球技艺,担任多支门球队教练,又分别是“鹤溪小戏台”文艺团队的发起人、导演与化妆师。如今,他们的女儿顾健也成为“鹤溪小戏台”的文艺骨干。2014年,他们家庭参与青浦区家庭才艺比拼,居然以一则“情景剧”打动人心,夺得二等奖。现年近古稀的程菊珍等四位亲姐妹,在镇内外文艺比赛中频频获得一、二等奖,成为名扬四方的文艺志愿者家庭。程菊珍也在镇文体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自费制作演绎自己业余文艺生涯的VCD专辑,在全镇一时传为美谈。
“鹤溪小戏台”百姓展风采,2014年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期,文化乐老的意识更强,中华传统文化进社区,弘扬中华美德,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践行核心价值观,创建学习型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建造美丽乡村的目标更明。进一步引入学习、教育的元素,创新优秀文化,寓教于乐,力求更好的效果。
社区学校与老年协会,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包括聘请司法局同志和重固镇的资深老师前来讲课,积极参加上海群艺馆艺术老师下乡文艺讲课与表演艺术知道,从中汲取思想和文艺营养来武装自己、充实自我,努力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教育观。学习中心还突出了“自培”、“自学”、“官教兵,兵教官”的学习方法。一是由镇社区学校老师进行学习辅导,二是文艺团队里能者为师,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携手前进。尤其是老顾,他曾是白鹤沪剧团的老团长,唱功、做功俱全,而且诲人不倦,在团队中有号召力,有艺术指导的能力,多名同志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进步很快,成为团里的文艺骨干。例如,顾美英,起初一上台心就慌,唱起来词不准,腔不圆,表演不自然。在许多次搭戏排练中,反反复复指导,一次次演出后的总结纠正,加上顾美英的执着追求、刻苦自练,成为团队里的主要演员。她和老顾在镇里一次文艺展演中,受到应邀前来当评委的上海沪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汪华忠先生的好评:“鹤溪小戏台”演出的节目,情感丰满,演出相当不错,艺术水平很专业剧团差不多,很不容易!
在团队里,大家虚心好学,蔚然成风。年长的不卖老,年轻一点的不气馁,大家相互学习,还主动抢着做团队里的杂物工作。有的还从事文艺创作。例如,镇老年协会的副会长龚柄利,从镇文体中心副主任岗位退休后,热爱业余文化志愿者工作,充分发挥自己擅长弹琵琶、拉胡琴的特长,又在指导排练节目中发挥作用,又能积极创编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还能踊跃当演员,上台表演精彩的节目。
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而另一个板块则是勇于实践的关键性板块。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了创新为灵魂。年年推出新节目、新形式。2013年推出的主要节目有:《星星之火》、《王孝和》、《叛逆的女性》、《庵堂相会》、《新家》、《孟姜女过关》等沪剧选段折子戏。2014年推进的主要节目是沪剧折子戏《江姐》、《陶行知》、《借黄糠》、《大雷雨》等。同年11月又在白鹤镇社区学校老年戏曲班,精心排练沪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开创了“鹤溪小戏台”建立以来第一次上演全场大戏,更让广大老年人能过足戏瘾。这一板块突出创新,追求精益求精,让广大老戏迷感到有听头、有看头、有劲头。
第三个板块的落脚点是努力提高巡演的覆盖率和群众满意度。也得到了各村、居老年协会分会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所到之处,凡在室内演总是座无虚席,室外广场演里三层、外三层人头济济。在演《借黄糠》等折子戏时,随着剧中情景起伏,台上台下时而哭声、时而笑声形成情感互动,场面十分动人。今年新春佳节到白鹤敬老院演《杨乃武与小白菜》,该院75位老人,最大年龄101岁金美氏,九十岁以上十多位,大家反映戏演的很好,看的有滋有味。“鹤溪小戏台”还到白鹤消防中队军营和青浦老龄事业发展中心等去演出,普遍受到热烈欢迎。2014年总巡演25场次,以老年观众为主的欣赏着逾5000人次,社会效益良好,促进了人人创造文化、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分享文化的浓浓氛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