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列表 > 团队详情
田林诗社
团队编码:0314000065
创建于:2005年
负责人:孙可明
来自:徐汇区
成员:50 人
团队星级:
团队介绍

“田林诗社”创办于2005年底,原名为“田林诗歌沙龙”至今已经有十二年了。“田林诗社”是以诗歌为载体开展学习、交流、创作、研讨和诵唱活动的老年学习型社团组织。诗社用独特的“诗歌”学习形式,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提出了“展示田林风采,彰显徐汇特色,发扬上海精神,张扬时代风貌”的响亮口号,实现了“赋诗填词 快乐吟赏”共同学习的愿景,并创作了自己的“沙龙会歌”,唱响和谐田林,处处诗风飘香。

“田林诗社”成立初期只有5-6人,如今已是一个拥有近50名社员的大家庭。社员队伍基本稳定,每年都有新增社员。社员中有离退休干部、人民教师、企业领导以及管理和技术人员,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其中中共党员有十多名,也有各民主党派人士十多位,也有在社区落户的新上海人。2015年初,由于老社长李之阜及部分社委或年事已高,或卧病在床,或行动不便等因素,诗社按照章程规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社委班子。新任社长孙可明和苏开元都是中共党员,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在对诗社的管理方面具有亲和力和包容性,对格律诗词也有很好的研究和造诣,都是上海诗词学会会员。

田林街道为诗社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每年投入近万元经费支持沙龙开展活动,包括日常活动经费和印刷出版每年《田林诗报》(两期)、《田林诗苑》(八期)以及汇编出版《春满田林》诗集的经费。

一、学习交流,分享共提高。

诗社每年都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内容与活动方式,坚持每月1次在社区图书馆提供的会议室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每次活动参加人数基本都能保持在80%以上。诗社活动形式多样化,有辅导讲座、作品交流、学习研究、诗词吟诵、联谊互动多种形式相结合。做到活动有主题、交流有准备,学习有效果。

诗社还经常邀请专家开设诗词赏析讲解、诗评、咏唱等讲座。近几年,也逐步在格律诗方面进行引导、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诗友们鉴赏和创作诗词的水平大有长进。社员们积极创作投稿、在诗社内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提高。虽然有个别社员因年龄、身体健康等客观原因不能正常参加诗社会议,但仍然能关心诗社活动信息和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坚持创作投稿。

 特别是辅导授课和座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受到社员们的普遍欢迎。每次授课,辅导老师们都能事先进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查询资料,拟成书面稿,与会者人手一份。他们的辅导讲座深入浅出,论点清楚、论据充分,联系实际。讲座后,留出时间供大家座谈讨论,许多社员能够针对讲座内容展开充分的讨论,提高了讲座的实效。 

二、《诗苑》《诗报》,搭建大平台。

诗社坚持每月编印《田林诗苑》,每年两期《田林诗报》。目前《田林诗苑》已经编印出版了91期,《田林诗报》22期,《诗苑》《诗报》汇集了社员创作的作品,供大家学习交流分享。以退休高工、主编沈锡玉为首的编辑组老同志为此化费了大量时间,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们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敬业负责,逐字审核、认真勘正,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今年的《田林诗报》在街道的支持下,已经改为彩色版,阅读效果明显优于旧版。《田林诗报》分送到兄弟诗社和社外广大诗词爱好者(包括社区部分中小学校)手中,受到好评,进一步扩大了诗社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诗社社员中大多数都是多才多艺,能作诗赋词、绘画书法、吟唱朗诵等,诗社也为他们展示才艺搭建平台。《田林诗报》经常刊登社员们的书法绘画作品,为展示他们的多才多艺提供舞台。几年来会员们创作了近万首各种形式,各种体裁和题材的诗词歌谣、快板说唱、儿歌童谣等。

在历年重大活动中创作的诗歌作品逐年增多,水平逐年提高,获奖的档次逐年提升,不断提高着田林诗歌沙龙的知名度,许多作品通过市级和徐汇终身学习网进行宣传和通报。

三、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

诗社活动能够围绕主题,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每逢重大节日如2015年的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2016年建党95周年、2017年建军90周年之际,诗社都能围绕主题举办诗词朗诵会,社员们能紧紧贴近主题,积极创作,踊跃投稿,在现场亲自朗诵,激情饱满,会场气氛热烈活跃,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通过诗词创作,来讴歌抗战伟大的胜利、歌颂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倾诉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崇敬,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之情。

社员们原创的大多数原创诗歌作品中都能够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积极向上、充满正气。

   四、有章可依,形成好机制

2015年诗社对原来章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我们按照诗社章程,逐条修改完善总则、组织机构、社员的权利和义务、社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内容,确保诗社活动有章可依,有序开展。做到诗社活动正常,年初有计划、年末有小结;活动有预案、授课有讲稿,出席有签到。

在社区服务办、社区学校、社区图书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活动经费有较好的保障,所需费用基本实报实销,为诗社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财务管理有专门规章制度,专人负责,做到公开透明,使用有度;账目清楚、有案可查。

五、凝聚人心,营造好氛围 

诗社“以人为本”,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会员们从相识相处到相知相帮,关系十分融洽。今年92岁高龄的民革会员徐福型先生骨折病愈后行动不便,但每次坚持让保姆推着轮椅车,参加诗社活动并坚持创作,积极投稿,令人钦佩。老社长李之阜虽然因年事已高,不再担任诗社领导,但仍然关心着诗社,《诗报》《诗苑》经常会看到他的原创作品。近几年,由于部分社员或因年事已高,或因行动不便,生病的几率逐年增加,但他们克服困难参加活动。即使有的不能经常参加诗社活动,但他们对诗社都怀有别样的情感,总是割舍不下对诗词的偏爱和执着,难分难离,都依然坚持创作投稿,用诗用心用情来表达对诗社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对党的坚定信念。

《田林诗报》主编、高工沈锡玉老师虽然搬迁到半岛小区,路上来回要两个多小时,但他不辞辛苦,坚持参加诗社活动,每次大型活动都亲自摄影录像并自费刻录光盘送给大家,为诗社活动留下宝贵的资料,精神可嘉。

诗社依托新媒体手段建立了诗友微信群,在群里大家互相问候、逢年过节发个祝福。特别是有新的作品能及时在群里发表,征询意见,大家也会各述己见,坦诚交流,互相切磋,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诗社的每一次活动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社员的心,这正是诗社能维系多年兴盛的原因。

田林诗社在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生活上情同手足,相互帮助,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严肃、活泼的好环境,开创了一个刻苦学习、创先争优的好局面。培育田林社区精神,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建立了正常活动的长效机制,不断扩大自己的活动和创作范围,为社区为社会更好地服务。

依托田林诗社,田林社区创立了“田林杯”诗歌创作朗诵比赛,至今已经**届了,在每届比赛中,田林诗社的作品要占到全部征稿的一半以上。2011年选送参加上海市第五届市民诗歌创作比赛的诗歌作品,田林诗歌沙龙的作品一举获得的一、二、三等奖,占获奖诗作的75%。沙龙的诗词歌谣除在田林社区飘香外,还辐射到徐汇、黄浦、杨浦、长宁、闵行、虹口、浦东等区域,甚至播及到外省市、港台和海外。

其中被社区百姓誉称为“草根诗人”、“白头诗翁”的就有十多个,几位诗友自费整理出版自创的诗歌集,如:《闲乐集》、《月华集》、《枫韵》、《秋草集》、《薛羚诗选》、《记忆中的事》、《秋草集》和《细雨点春》等。多位诗友的诗词歌谣作品在市、区级报刊杂志上获得发表。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扩展了学习内容、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赏析和创作诗词歌谣的能力。2007年度,沙龙被田林街道授予“学习型组织”光荣称号。同年,在市委宣传部召开的“东方讲坛”年度表彰大会上,田林诗歌沙龙受到了特别表扬,东方讲坛还将沙龙的事迹制作成DVD光盘,向全市宣传推广。2009年被评为田林社区“优秀学习小组”、2010年被评为徐汇区首批“学习型团队”。2011年被授予“上海市老年人学习团队”光荣称号。2016年荣获“上海市100个优秀阅读推广组织”荣誉称号。诗社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大、诗社的声誉和口碑越来越好。

 

 

 


团队风采
更多 >
学习成果
更多 >
团队负责人
姓名:孙可明
徐汇区
星际成长轨迹
2017 年
学习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