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奉城镇老年学校古城鼓乐队
“学习型组织”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也是“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学习型团队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学习团队作为社区居民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社区层面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力量。通过把社区老年团队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可以使团队成员的学习得到有力的提升。社区居民通过参与学习型团队建设,极大地影响整个社会的学习氛围,践行“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学习型社会理念。
确实,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整整4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百姓早已由物质生活的追求温饱成功过渡到精神生活的享受愉悦。在这不断加快的农民市民化现代进程中,离乡离土的中老年朋友急切需要心灵驿站,寻求精神寄托,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命质量。基于此,当年那些年富力强、兴趣广泛的积极分子根据自身的志趣爱好、居住区域、性格脾气等。来架构一个个有群众基础、战斗力强、服务百姓的各具特色的学习团队。如“国画”、“书法”、“民乐”、“沪剧”、“广场舞”等,所以,创设一个温馨、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包括加强社区居民学习团队的建设,也就成了进入21世纪以来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此背景下,奉贤区奉城镇老年学校古城鼓乐队于1996年成立,这至奉城镇范围内最早成立的一支老年学习团队,最初名为奉城镇健身队,以跳广场舞为主,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自娱自乐、强身健体。22年来,古城鼓乐队已由创建初期二、三十人的“小舢板”滚雪球般发展壮大为高峰时期几百人的“航空母舰”,现在长期稳定在百余人。团队成立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人们的眼界不断开阔,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于是古城鼓乐队审时度势,结合社会需求自我加压、负重向上,拓展贴近百姓生活的新型艺术样式,现已成功开发出“拳操”、“腰鼓”、“扁鼓”、“空竹”、“筷子舞”、“打莲湘”等十几个训练项目,真正做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此深得社会各界好评。该老年学习团队的名称也早已于2011年正式更名为大气典雅、韵味十足的古城鼓乐队,团队成员是一群上了年纪的“百变神女”,她们之中现在年龄最大的已有73岁,最小的也已将近50岁,真心不容易。
历年来她们成绩颇丰,这里仅列举一二:2013年古城鼓乐队参加上海市第三届运动会莲湘展示(老年组)荣获二等奖;2014年古城鼓乐队被授予上海市示范健身团队荣誉称号,并于上海市第十九届全民健身节参与示范健身团队汇演; 2014年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奉贤区全民健身节暨奉贤区“一镇二品、社区(开发区)一品”筷子舞比赛,古城鼓乐队荣获“最佳展示奖”;古城鼓乐队在2015年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2015年社区联盟赛“奉城杯”扁鼓比赛中荣获“最佳表演奖”; 2015年“实惠APP杯”上海市第一届广场舞,古城鼓乐队荣获二等奖;2016年古城鼓乐队参加上海市第二届运动会暨上海市第十届老年运动会扁鼓比赛荣获一等奖;2016年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奉贤区“建耘杯”腰鼓展示优秀奖……
古城鼓乐队成立至今能够发展得如此顺风顺水,首先得益于有一支完善的管理团队,团队创始人瞿宝芹同志担任总负责人,设立团队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服装、音响、伴奏、财务等;其次建立规章制度,保证团队的长久发展。古城鼓乐队专门制定“五落实”制度:落实学员、落实教师、落实地点、落实时间、落实管理。特别值得推崇的是,她们在团队建设中狠抓队伍建设:一是带头人队伍建设;二是骨干队伍建设。当年就是因为特别热衷体育锻炼且为人热心,瞿宝芹被大家众星拱月推荐为指导老师兼队长。团队的任务就是要让队员们参与健身运动,学会各种鼓艺,跳各种健身操,然而许多新加入的队员连基本的动作都不会,瞿宝芹就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她们,寒来暑往终获成功。在培养骨干队伍时则采取如下举措:一是选拔,任何一名想进骨干班的成员都须通过“专家组”的考核,最终确定人选;二是参加各类演出,真金不怕火炼,舞台上见功力;三是带徒弟,每名骨干班成员须带徒弟一名,并签订师徒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年底进行考核。四是遵守队规,凡出勤不满80%者,不准进入骨干队伍。这四项举措有力地保障了团队得以健康长久的建设与发展,当然也离不开镇社会事业中心、老年教育协会、老年学校、奉城社区办事处等的大力支持,是他们在幕后的默默奉献促成了古城鼓乐队更快、更好地发展。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1996年至今已22年,古城鼓乐队队员不断增补加减,但“领头羊”一直是当年的创始人瞿宝芹同志,她今年已73高龄,当年只有48岁,正是风华正茂、锐意进取的时候,凭着一腔热血、一股闯劲,成为古城鼓乐队的拓荒者,获得荣誉无数:2009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2012年度奉贤区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教师;2012——2015年度奉贤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特殊贡献奖;2004——2014年度奉贤区广场健身舞推广活动先进个人;2015年奉贤区百家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 2016年度奉贤区优秀老年志愿者称号;2016年度奉贤区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
想当初:没有老师,就自学成才自己教;没有资金,就自掏腰包自己筹;没有场地,就多方联系自己找;没有时间,就忙里偷闲自己练……就此顽强度过了艰难创业期,直至今天平平稳稳地走上了一条令人眼羡的康庄大道。
长久以来,古城鼓乐队就是一直致力于构建一支快乐的团队,一支团结、活跃、具有执行力的团队,一支勇于开展批评、积极总结经验的团队。在近几年的各项工作中,该团队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保证各项任务的圆满高效完成,认真开展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第一,和谐的内部交流学习体制:常规情况下,每周一次的训练是直接交流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在布置好近期活动及安排之后,各成员发表各自对于工作的相关看法,之后由大家进行集中讨论。想法不一而同,天马行空,却能很大程度上发掘新思路新创意。第二,重视沟通,营造团结一致的工作氛围:除了思想动员会、工作总结会之外,该团队一向重视其他方式的沟通。轻松的环境、多元的话题在促进小组感情的同时提升团队凝聚力、培养学员认同感,归属感。第三,人性化的任务分配与科学化的工作部署:由于各人特质不尽相同,为了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此团队争取做到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特长,以个人兴趣带动团队的发展,以个人进步带动共同进步,以共同进步带动全面发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各尽其责,也便于工作的优化落实与开展。第四,重视与上级部门交流与合作:为了更好完成整体工作的开展,也是为了提升本队成员多方面的工作能力,该团队一直坚持多部门合作,多部门发展的原则,在协同其他部门完成共同任务的同时加强整体作战能力与效率,实现文艺与社会的大融合,以达到共同发展。
奉城镇老年学校古城鼓乐队成立至今已有22年,一直立足奉城、奉献社会,特别是2011年以来,每年的重阳节、春节等总要前往五、六个敬老院和几十个村居委进行巡回演出、回馈社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除此,他们还参与网吧扫黄、交通协管、违建宣传等社会活动。由此可以看出,老年团队转化为学习型团队还需要发挥老年学习团队服务社会功能;由班级变沙龙,扩大老年群体的参与率;学习宣传国家政策,营造和谐社区氛围等。所以,团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有隐忧:活动经费匮乏;缺乏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因不可控人员流动,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场地硬件受到很大限制……
但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
奉贤区奉城镇老年学校古城鼓乐队
2018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