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东方艺术院摄影社成立于2009年,至今已经10个年头。当时是从历年来在市老干部大学各摄影班学习多年的、有较好基础的老干部学员中选拔而组成的。根据本社章程,摄影社作为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东方艺术院的所属社团,是为创作员提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事摄影创作和交流活动的学习团队。遵循市老干部大学“笃志、厚德、乐学、尚为”的校训,在学校和艺术院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历任社领导班子和全体创作员的共同努力,摄影社突出了学习性、组织性、公益性,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式创作员从建社时的17人增加到47人(不含10位因年时已高等原因退出及离世的),现有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17人(其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7人),其余均为二级或三级分会会员;创作员在省市级以上摄影比赛和影展中获奖和参展的累计超过200人次。摄影社由东方艺术院副院长陈元松分管,现任社长宁志超,副社长黄红、周斯斌、唐力,并聘请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原上海画报首席摄影记者郑宪章为顾问(指导老师)。市老干部大学对摄影社的活动很支持,平均每年投入经费8000元左右(不含专门出书),主要用于教师讲课费和作品展示费。摄影社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每学期邀请本市著名摄影家和专业教师讲课、组织内外交流活动、多渠道展示创作员的作品、全面记录老干部大学的重要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正面影响越来越大,在校内外赢得了较好的声誉,2013年曾被评为市优秀老年人学习团队。
二、学习内容和方法
鉴于摄影社创作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目前的平均为72.5岁)、年龄差在30岁以上,各人的摄影基础和水平存在不小差距、创作的兴趣和重点也有差异、健康状况不同等特点,摄影社坚持以着眼于服务大多数为主,尽可能兼顾多方面的需求。在每学期的安排中,每隔一周进行一次集中活动(共8-9次),主要是上课和交流,其他时间不定期地组织部分创作员在市内和校内拍摄、交流或自由采风;摄影社鼓励创作员分散、小型、自发组织拍摄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社区(单位)的文化活动中发挥摄影特长,用镜头说话,宣传真善美、批判假丑恶,为精神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1、聘请有影响的摄影家和专业教师上课。摄影社的上课不同于一般课程班的基础和系统教育(这些都早已经完成),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每次的老师并不固定,还要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所以如何选择教师、老师如何讲好,都是一个难题。我们每学期安排2-4次左右,先后邀请了具有丰富经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理事、著名摄影家、专业教师共30多人来讲课(或点评创作员的作品),他们在摄影理论、作品评析、题材擅长、创作经验、拍摄技巧、后期处理等方面都在全市较有名气,绝大多数讲课都具有作品精良、各有特长、信息量大、技术传授、解疑获释、深入浅出的特点,使大家受益匪浅,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技术。近两年,为了体现“资源共享”,我们在请老师讲课时,还允许大家带少量影友前来听课(这支旁听队伍也在扩大,有时候几乎座无虚席),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果,满足了大家的学习愿望,又扩大了本社的社会影响。有时候我们还把上课的录像发给因故请假的同志,以弥补缺憾,此举很受欢迎。
2、不断提高内外交流的专业水平。我们的创作员不论年纪大小,创作积极性都很高,新作佳作频出,许多人也都有交流意向。每次一般安排3-5位进行作品介绍、讲创作经验体会,期间穿插点评和讨论交流的重点不限于一张作品是怎么拍成的,而且要说明在立意、构图、用光方面为什么这么拍,后期怎么做,讨论它好在哪里、如何可能更好。交流的内容也不断改进和变化,从开始的沙龙式的个人作品一般性交流,发展到按照不同的专题事先报名组织交流研讨,经过征询大家意见,集中选定了关于花卉、光影、旅游、秋景、动感、舞台、夜景、逆光、抓拍等进行专题交流,对大家在某一方面有较大的启发。这学期为了进一步提高交流水平,我们还突破“自我”的局限,试行把交流的作品范围,扩大到自己所接触到的他人作品,都可以拿来进行“博采众长”和“吹毛求疵”的专题交流,已达更好地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人所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按照“能者为师”的原则,我们还请摄影社里在数码后期处理和某种拍摄技巧上有特长的创作员进行专题讲解。他们虽不是系统讲课,但往往更贴近实际,更便于应用,更能立竿见影。如创作员徐霞兴是七次参加南极科考的传奇式人物,我们安排他讲了一次大课,不仅使大家欣赏到南极的美景奇观,更是大长了国人的志气。
摄影社发掘创作员的人脉资源,联系组织进行对外交流,先后同亲和源养老院、上海交大、光明集团、闸北区摄影协会的老干部摄影社团进行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口交流,参与者收获很大。
随着微信这一社交工具的兴起和普及,摄影社及时建群,入群创作员达85%以上。大家通过这个平台,及时传递信息、发表新作、互相学习、勉励提高、互致问候、共度佳节,成为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3、定期展示优秀作品,弘扬正气,宣传正能量。这是摄影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老干部大学专辟了三楼大型玻璃橱窗,提供给摄影社作为主阵地以后,我们认真筹备、组织好每学期2-3次的作品展示。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共展出33期,累计1591幅(组)作品,其中,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辑、喜庆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反映老干部大学生活的几个专题,影响较大,反响较好。此外,部分创作员的共120幅作品曾先后入选市老年教育艺术作品展示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心等处展出,明年3月将在市老年教育艺术作品展示馆举办专场展出。
近年来,我们在以综合性或专题性的展出为主的同时,还试办了三期(每期5位)创作员的个人作品联展,每期都有不同年龄段、不同题材和拍摄特点的创作员的某一专题作品,宣传效果很好,也提高了创作员的积极性。
2014年5月,摄影社创作员的52件作品选入东方艺术院20周年的纪念册。2015年11月,为庆贺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成立30周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精选了200余幅作品,编印出版《艺苑集胜》摄影集,社会反响较好。
为了做好作品展示工作,我们要求每位创作员随时不定期地或按题材集中定向地提交新作;集中下载后分别存入按人建立的图片库,凡校内展出过的就移到另一个文件夹,这样既便于使用,又可避免今后很容易的重复展出。目前,共有可供选用的图片4400件(已剔除雷同重复件),创作员图片库在宣传和资料归档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4、适当组织采风活动。
在世博会园区建设中和开幕前后,曾多次组织创作员去现场参观、采风。2009年5月,组织创作员赴湖南张家界、凤凰古城等地采风。在市内,组织了外滩、光明顶、黄浦滨江等处的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