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学校二胡沙龙
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学校
一、前言
二胡,是中国著名民族乐器之称,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以后俗称胡琴。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开始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正式更名为二胡。它来自民间,流传大众,基础广泛,是一件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乐器,其丰富的表现艺术,极具中国民族特色和时代蓬勃精神,大家只要聊起二胡特有民族自豪感。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水涨船高,二胡琴声优雅、激扬顿挫,宛如人声,能容易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氛围,更是受到退休老年群体的关注和喜爱。实践证明,她是中老年人在学习养老中得到获得感、幸福感途径之一。
二、团队概况
在党和政府提倡关怀指导下,在街道领导和社区学校陈凤广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斜土社区老年学校注重老年教学,尤其重视二胡沙龙的成长过程。为适应形势,顺应民意,弘扬民乐,2018年聘请专业资深李卫教师执教,通过无门坎招生程序,开设了老年二胡教学专业课。7年前,在李卫老师提议和二胡琴友们齐心努力下,几经周转,通过街道帮助,有幸找到了现在的枫林党群服务中心作为落脚点,从此有了如家般安全舒适的室内活动场地,从那时起固定了每周复习交流二胡琴艺活动的时间、内容及要求。大家特别珍惜机遇,克服诸多困难,出勤率很高,并建立了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登记造册,缴纳会费,经民主选举,产生负责人,即形成现在的二胡沙龙团队雏形,至今成立已有7年,进进出出一直保持20多人的团队,团结友善,和谐奋进的团队精神影响周围无数羡慕者;美妙的二胡琴声,也给家庭带来喜庆活力。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校聘请到资深执教李卫老师今年69岁。早年就读音乐理论作曲专业,一直从事音乐专业教育工作至退休。还是广东省民族管弦学会资深会员,长期研究实践广东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有研究(成果)书籍,曾参加全国广东音乐大赛获优秀奖。李卫老师退休后兼职中老年二胡教学至今,答疑解惑,是团队的领航人。20多名既是学员也是沙龙固定成员,来自社会各个行业,年龄有十几岁落差,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年龄最长近80岁,女性队员略多于男性队员。入学时大多数学员乐理知识几乎为零,对二胡只知皮毛,认识肤浅,仅凭个人喜好或经介绍加入到学习二胡乐器行列。社会普遍认为,二胡是所有乐器中最难学最难掌握的,关键是没有固定音准。能将持琴推拉动作僵硬,运弓五花八门,眼力较差,有的听力还不好,或手有缺陷的二胡爱好者培养出来,李卫老师无私奉献了大量心血和智慧;其次队员如何跨越学习时间短而少,年纪大记忆力和精力有限及音乐基础差等障碍。现在已能拉出许多像样的曲子,与能长期坚持沙龙活动与老师指导息息相关,它是取得成功的途径之一,拉的好听的基础。
三、活动成效:
1.老师与学员:
李卫老师年龄与学员接近,师生关系融洽,更能把握整体学习进度和理解特别要求。针对各种曲子难点重点,他经常抽时间指导沙龙活动,答疑解惑,有的放矢,使一部分学员迅速从重点难点、音准节奏中走了出来。在老师教学辅导、团队精神引领下,锯木声换成优美的二胡琴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他学员自然奋勇跟上,互帮互学互敬、共同提高蔚然成风。
2.网络的力量:
根据二胡学员都会玩微信特点,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上课考勤微信扫码,班上建有班级群,班长、老师、学员相互之间建有微信群,使通知、联络、请假变得简单,学习交流关爱通畅便捷,为答疑解惑、曲谱发放打印提供了帮助,班长还把老师重要授课视频录制发到班群里共享,加深大脑机械记忆,督促复习预习和抽查,促进消化吸收。许多同学就是借助网络平台,自查短板,攻克难点,演奏水平快速提高。大家思想比较解放,积极关注外部学习演奏情况,对比差距,从而明确了努力方向。
3.活动与成效:
团结友善,奋进奉献是我们二胡沙龙精神。7年来沙龙活动地点形成了“琴艺雏巢,爱心驿站”。除学习交流外,关心帮助,寻医问药,健康保健,人文趣事等自由交流探讨,使沙龙活动充满活力、吸引力而延绵传承,即使疫情期间也未中断,因此操练出扎实的技术功底,良好的音乐素质,即使【良宵】、【赛马】、【二泉映月】等多首二胡名曲都可轻松上手。进步卓越的队友成了大家羡慕学习的风向标。有的加入到社区乐队,有的成为社会兴趣活动的组织者,吸引了更多中老年人走进走深二胡世界。在二胡学习迈开步后,许多队友挖掘浅能,积极拓展其它乐器学习,如葫芦丝、萨克斯、中胡、高胡、笛子、口琴、阮琴等,如与二胡组织起来,随时可以来一场多乐器合奏秀。
4.学习与实践:
为检验活动效果,提升演奏水平,锻炼表演能力,我们积极响应斜土社区老年学校首创的“13+1”教学新模式,即让学员智慧学习,走出课堂,老有所乐,回馈社会,把学习活动成果送进社区,送进养老院。为展现自我,自购服饰,自找社区,在不同地点表演6场,在结业师生联谊汇报表演会上,邀请到斜土老年学校领导和枫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领导前来观看,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的祖国)、(喜洋洋)、(相思如镜)等十几个表演节目,观众们都说如同春晚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美的享受;在养老院,老人们听说有节目表演,一番梳理打扮下楼来,看到就是几把二胡不以为然。然而,我们是斜土学校的学员啊,敬老爱老乐善好施是我们的美德,那场由内而外、真情实意、手拉手的交流,自然拉近彼此距离。听完演奏热情鼓掌不散场,我们就请老人们点歌,当二胡伴奏响起,台上台下一起打着拍子伴着舞,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南泥湾】老歌,那场景感觉生活满世界阳光。临走,老人拉着我们的手,期待地问什么我们时候再来?虽然半天准备半天演出简单午餐很辛苦,但实现了学校培养目标,展现了学员自身价值,有助于“树长者风范,展最美风采”,促进老年学员的社会参与和个人成长,达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摆脱孤独,丰富生活。
四、努力方向:
二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粹民乐之王。不仅音色圆润柔美、悦耳动听、表现力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还能强身锻体,延缓老年人手耳脑衰退已成共识。对于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提升音乐素质,二胡学习与沙龙活动还要继续深入组织好、传承好、扩大好。学校如能招收到优秀潜质学员,集中培训民乐班,让二胡及其它民乐相互逐渐融合,能够达到多声部合奏,排练成功,可定期召开民族乐器演奏音乐会,扩大影响力,为斜土老年学校争光添彩。后续沙龙将持续培养聚集更多老中年人,加入到二胡行列,推动中国二胡艺术事业发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为斜土文化建设作贡献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