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材料(内容包括团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载体、学习对象、学习效果以及学习制度等)
学习团队简介:
定海路街道十七二居民学习点拥有一支以居民区书记为指导员,以文教干部为教导员,以各个团队负责人为促进员的“三元”队伍。
作为区首批居民学习示范点,十七二学习点牢牢紧扣居委特色,开展学习型居委建设。十七二的老居民中,很多曾经是棉纺厂工人,他们自筹自建的布艺班,在十七二文化室定期开展活动。最初的学员是棉纺厂工人,慢慢地,有兴趣的居民都被吸引到这个班级来。十七二的布艺班队伍壮大了,还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名字——“十七二居委浓情姐妹布艺班”。在2016年曾作为学习点自治项目进行申报。同年,“浓情姐妹布艺班”的优秀作品还参加了光大会展的手工艺展会,画框中栩栩如生的人或物,错乱了美的时空、彰显了美的情趣、体现了十七二居民的丰富想象力和蓬勃的创造力,布艺画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不仅如此,布艺班还是社区“侨之家”的特色学习小组,“浓情姐妹布艺班”作为居民与侨胞们的一起学习的园地,也成为侨胞们建立姐妹“浓情”的纽带。
“突出特色,兼顾统筹”,兼具教育和修身的十七二居民区学习点将秉持这一宗旨继续为定海的学习型社区建设添砖加瓦。
学习效果:布艺传播文化 学习传递真情
在定海路街道有这样一支学习团队-----“十七二居委浓情姐妹布艺班”。
十七二的老居民中,很多曾经是棉纺厂工人,他们自筹自建布艺班,在十七二文化室定期开展活动。慢慢地,有兴趣的居民都被吸引到这个班级来。十七二的布艺班队伍壮大了,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名字——“十七二居委浓情姐妹布艺班”。
2016年曾作为学习点自治项目进行申报。同年,“浓情姐妹布艺班”的优秀作品还参加了光大会展的手工艺展会,画框中栩栩如生的人或物,错乱了美的时空、彰显了美的情趣、体现了十七二居民的丰富想象力和蓬勃的创造力,布艺画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不仅如此,布艺班还是社区“侨之家”的特色学习小组,“浓情姐妹布艺班”作为居民与侨胞们的一起学习的园地,也成为侨胞们建立姐妹“浓情”的纽带。
一朝一夕 学习不辍
布艺是一门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其中布艺贴画更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如今,布艺又有了新的载体和内涵。比如“浓情姐妹布艺班”的“立体布艺贴画”,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立体布艺贴画”以布为主料,经过艺术加工,改平面为立体,实用性减弱,艺术性和欣赏性增强,以镜框陈列展示,使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艺术效果。“立体布艺贴画”的题材不仅仅局限于花鸟,还涉及难度较高的人物和山水,色彩典雅,造型立体、生动、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欣赏性。
“浓情姐妹布艺班”从兴趣出发,不断突破现有水平,挑战技艺的新难度。当自主学习遇到瓶颈时,他们看书,看展,在众多学习资源中找到适合他们团队的新的生长点。当听说杨浦图书馆举办布艺画业内有名的艺术家——侯淑英老师的个人展时,“浓情姐妹布艺班”立刻组织了全体成员开展了观展活动。在参观展品时,布艺班的成员们被侯老师勇敢地面对疾病,坚持追求艺术的精神打动。他们从侯老师的花鸟动物、人物以及中国传统风格山水风景作品中,体会如何造型更立体,如何贴画更生动、逼真,如何构图能令人耳目一新,并赋予作品更高的艺术性、实用性、欣赏性。
细品时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展品之余,“浓情姐妹布艺班” 得到了许多新的启示,不仅是对布艺艺术的灵感,更是对生命的感悟,他们将传承及创新视为自身的使命,信心满满再出发。
一针一线 传递爱心
正如梵高所说的,“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浓情姐妹布艺班”的老师们和“阳光之家”携手开展公益活动,面向阳光学员举办主题为《针线连接你我心》布艺交流活动。阳光学员们听说布艺老师在上午九点来开展活动,热情高涨,早在8点半就在教室里翘首以盼的等待着老师们的到来。
活动伊始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小鲸鱼纸巾盒、小熊挂布袋、小熊笔筒、向日葵别针等一系列可爱又精致的布艺作品,送给阳光学员们。接着传授了学员们基本的针线知识,从穿针、引线、缝补、打结,每一个动作老师都做的尤其耐心,确保这些特殊的学员能看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们带来的可爱的布艺小礼品激发了阳光学员们极大的兴趣,他们每个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刚开始学员还显得手脚生疏,仅仅过了一会儿就能将纽扣熟练地钉在风车上并牢牢地打上针结,更有甚者在掌握了一定的缝补技巧后用回针的手法编织着手工材料。看着他们渐渐的把作品有板有眼的做了出来,布艺组和阳光之家的老师们都由衷的露出了欣然的微笑。
正如“浓情姐妹布艺班”的老师徐彩云所说的:“带孩子和做布艺是一样的,只要有耐心就能把作品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