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团主要特色概况(如不够填写,可另附页)
诗意盎然 春满田林
“田林诗歌沙龙”是以诗歌为载体开展学习、交流、创作、研讨和诵唱活动的社团组织。在全社会倡导“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学习风尚,积极参与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中,田林诗歌沙龙创新学习形式,以独特的“诗歌创作” 反映主流价值、弘扬社区文化的主旋律。提出了“展示田林风采,彰显徐汇特色,发扬上海精神,张扬时代风貌”的响亮口号,创作了自己的“会歌”,形成了共同的学习愿景:为和谐社区,让诗风飘香。
“田林诗歌沙龙” 创办于2005年底,成立时只有5-6人,如今已是一个60多名会员的大家庭,大部分是离退休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其中中共党员有20多名,民革、民盟、工商联、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人士十多位,近两年更是发展了多名在职年轻的大学生会员和新上海人会员。沙龙成立初期只是成员“赋诗填词 快乐吟赏”的社团,通过开展学习、交流、创作、研讨和诵唱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和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几年来多位诗友获得过“优秀共产党员”、“知识老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先进分子”等光荣称号,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2012年获上海市优秀老年学习团队。
1、 沙龙是一所学习的大课堂。
沙龙坚持每月2—3次集中活动,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全年20多次。田林诗歌沙龙在发展中不断用学习型团队的理念引领,在学习活动中完善和提升。沙龙自行组织、自主管理,以创作为硬道理。邀请专家开设诗词赏析、诗评讲座和讲解咏诵。结合形式开展诗歌创作
和朗诵比赛、外出采风交流、举办诗歌朗诵会和赛诗会等。通过学习,诗友们賞诗和创作的水平大有长进,被社区百姓誉称为“草根诗人”、“白头诗翁”的就有十多个,几位诗友还自费整理出版自创的诗歌集,如97岁高龄的刘德周出版了《月华集》、88岁高龄的耿亮出版了《枫韵》、83岁的唐雨霖出版了《秋草集》、80岁的薛羚出版了《薛羚诗选》、古稀之年的周永林组织合著《秋草集》和《细雨点春》诗歌集、身残志坚的徐定明汇编了《百鸟朝凤》、《百花向阳》、《百川归海》系列简装诗选集,李之阜整理汇编了记录学习心得体会的《我学写格律诗词》诗话集锦等。多位诗友的诗词歌谣作品在市、区级报刊杂志上获得发表,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赏析和创作诗词的能力。沙龙为社区文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大、沙龙的声誉和口碑越来越好,
2、 沙龙是一个展示才艺的大舞台。
通过学习与创作,会员们有了用武之地,创作的“公民十个道德好习惯、革除十个陋习歌、劝民歌、田林歌谣、喜迎世博会”等歌颂改革开放、文明新风的诗歌作品,在上海科技报、上海老年报、上海东方城乡报、徐汇报、新汇风、徐汇统战报等传媒上刊登,不断提高着田林诗歌沙龙的知名度。在以迎特奥、歌奥运、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欢庆“十七大”、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为主题的诗歌创作和比赛活动中创作了很多的优秀作品,共获得了35个奖项。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田林社区迎特奥”诗歌创作比赛中,沙龙会员囊括了80%的老年组奖项。在2008年徐汇区“歌奥运、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诗歌创作比赛中,沙龙会员得到一半奖项,名列全区第一。2010年是世博年,欢乐世博,诗歌同行。40多位会员共创作了一千多首各种形式、体裁的作品,为社区迎博观博、服务世博创造了热闹欢快的气氛,提升了和谐的文化氛围。2011年建党90周年,田林诗社参加各级各类创作活动,创作诗歌1去千余首,成绩显著
3、 沙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沙龙的核心小组成员“以人为本”,带头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会员们从相识相处到相知相帮,关系十分融洽。83岁高龄的徐福型会员因骨折病重卧床二年多,核心小组成员孙惠通等经常上门探望,带去大家的问候和近期创作的诗歌作品,深受感动的他,即使躺在床上也创作了不少作品。沙龙骨干徐定明是“田林诗苑”会刊的责任编辑,他中风后遗症复发,两条腿麻木难以行走的状况,牵动着大家的心,会员们除了上门看望深情问候外,还在他病情好转时用轮椅推他参加活动。会员们还为他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决定采用大家分担的方法,以减少他编辑、校对和电脑打印的工作量。会员朱阿姨家庭发生了矛盾,影响她参加活动的情绪,胡培彦会员主动上门劝慰关心问寒问暖,队长李之阜还用诗歌形式鼓励她克服暂时困难,坚强面对,妥善处理,走出阴影。会员荣家兰的爱人重病在床,随时需要她的照顾,因此她辞掉了一切社会活动,但唯独保留参加诗歌沙龙的活动。
4、 沙龙是一个情感的“磁力场”。
沙龙成员对自己的团队集体都怀有别样的情感。86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耿亮是沙龙最年长的会员,其他迈入耄耋之年的如王爵樽、胡慰如、谈谷铮、蒋文华、万锦生、张叶林等会员,年事均已高,但他们克服困难参加各种活动,且奉献新作、交流发言仍积极踊跃。已于古稀之年的薛羚会员眼睛手术后,以及俞育南女会员脚伤未痊愈,都急切地赶来参加活动,奉献新作;张成军和赵国英是夫妻诗友,经常一起填词诵诗,几乎每天都有新作,受到大家的赞誉。身在内蒙古大同市的郭松青女会员,时刻惦记着沙龙的状况,经常寄来自己的作品;退休后原单位回聘的沈锡玉和徐灿平两位会员,凡遇沙龙有活动,均事先安排好手头工作及时赶来参加。沙龙的每一次活动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成员的心,这正是沙龙能执着维系多年兴盛的原因。
田林诗歌沙龙学术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生活上情同兄弟姐妹,相互照顾和帮助。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严肃、活泼的好环境,开创了一个刻苦学习、创先争优的好局面。沙龙提倡创作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诗歌作品,培育田林社区精神,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沙龙制订了章程、活动规则、整理印发了会员通讯录、建立了正常活动的长效机制,创作了自己的“会歌”。为扩大自己的活动和创作范围,为社区为社会更好地服务。为此,沙龙成立了“田林诗苑”诗刊编辑组和“田林歌谣创作室”。几年来沙龙编辑上海市诗报“春满东方”12期、“田林诗报”13期、“田林诗苑”会刊54期、“田林歌谣”50期。2009年8月还受“田林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委托,编印出版了一本《春满田林》诗歌集,创作诗歌总量高达6000多首。依托田林诗歌沙龙,田林社区创立了“田林杯”诗歌创作朗诵比赛,以历时四届,在每届比赛中田林诗歌沙龙的作品要占到全部征稿的一半以上。2011年选送参加上海市第五届市民诗歌创作比赛的诗歌作品,田林诗歌沙龙的作品一举获得一、二、三等奖,占获奖诗作的75%。沙龙的诗词歌谣除在田林社区飘香外,还辐射到徐汇、黄浦、杨浦、长宁、闵行、虹口、浦东等区域,甚至播及到外省市、港台和海外。
2007年度,沙龙被田林街道授予学习型组织光荣称号。同年,在市委宣传部召开的“东方讲坛”年度表彰大会上,田林诗歌沙龙受到了特别表扬,东方讲坛还将沙龙的事迹制作成DVD光盘,向全市宣传推广。2009年被评为田林社区“优秀学习小组”、2010年被评为徐汇区首批学习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