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闵行区梅陇镇上海春城里有一支老年艺术团,团员们的平均年龄已经65岁了。艺术团有一个非常有深度的团队名——“迎春之声”艺术团。他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体验了人生路上的苦乐年华,在人逾晚年,霜染鬓发的时候,却能像童年一样,参加团队活动,真是其乐无穷。他们生长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成长在无比幸福的新社会,他们就是迎接新中国春风春雨里的第一朵花蕊。
“迎春之声”艺术团成立于2007年5月,是一支包括舞蹈队、书画队、扁鼓队、戏曲队、木兰拳队、太极拳队、肚皮舞队、时装队等团队的艺术团。在上海春城居委的大力支持下,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号召,吸引了社区多名文艺爱好者加入。团队一方面以舞蹈、戏曲、声乐等基本功的教授、练习为主,重在培养团员的素养;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展示才艺平台,增强团员们的文化自信。
一、岁月匆匆花甲至,难断少壮求学梦
艺术团不比单项团队,它所涉及到的团队很多,涵盖的内容也是多元的,专业性更强;人员更复杂;管理更严谨。别看艺术团团员们的年龄都不小,有的已过了古稀之年,但是学习的热情不减当年。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冰天雪地的严冬都阻挡不住团员们按时参加团队活动的脚步。有的团队一周一次活动;有的团队一周二次活动;有的团队甚至风雨无阻的每天活动。就这样经过刻苦的历练,一幅幅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一个个美轮美奂的舞蹈作品一一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曾获得各类奖项,甚至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确难能可贵。团员们说:“在艺术团里圆了年少时的梦。”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二、学乐相映成风景,银发人才独有情
艺术团里有一个“夕阳之韵”时装队,成立于2017年,社区居民赵秀琴是团队长。她退休前曾是上海市水兵舞团成员,退休之后把优美的舞姿和高尚的品德带到了艺术团,还发动舞团里的姐妹免费给社区居民带教。团队成员平均年龄60岁,平均身高165厘米,强大的气场和优雅的风姿一出场就赢得阵阵掌声,为此常受邀参加各类大赛。三年下来硕果累累,先后在全国各省市演出,还曾参加香港“夕阳红”旗袍秀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艺术团的队员们在平时的排练中增进感情;在日常的生活中相互关心;在各类活动中感悟人生的哲理、感受夕阳的优雅,提升了她们热爱团队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团员们在“美丽的家园、心灵的乐园、团队的花园”里尽情收获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奉献社会的绚丽梦想。
三、一堂济济青衿,满目灿灿晚晴
为了更好地发展上海春城社区文体团队,春城党总支、居委会通过各种形式发掘艺术源泉,了解百姓诉求,让文艺形式更加丰富,让文艺内容更加接地气。“迎春之声”艺术团坚持党建引领,自主学习十九大精神,主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自告奋勇为学校学生、公司白领、社区居民等进行演出,真正做到了团队服务社会、社区的宗旨。“迎春之声”艺术团书画队连续14年举办书画展,为社区书画爱好者们搭建展示平台,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群文队伍中,成为上海春城的一张艺术名片;为喜欢跳舞的小区居民组建云裳舞蹈团,教授肚皮舞、中国舞,让社区舞蹈队焕发新光彩;为老年人组建健身队,让老年人们健康快乐四季春。
团队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自编自排的形式;多样的歌舞节目曾获区三等奖、梅陇镇二等奖等荣誉。节目曾应邀到香港等地巡演和文化交流,受到了一致好评。2014年,团队曾被评为上海市“打通居村文化最后一公里”先锋集体称号。
上海春城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阵地和文体队伍的作用,引导文体爱好者融入社区,走近社会,积极探索社区文体工作新领域,打造社区文化新品牌,愿春城“迎春之声”艺术团这朵文明之花开得更加炫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