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列表 > 团队详情
新梅健身操队
团队编码:1104000181
创建于:2025年
负责人:孟祥俊
来自:宝山区
成员:50 人
团队星级:
团队介绍

   在城市黎明的薄雾中,总有一群身影准时出现在共和公园的广场中。他们身着统一运动服,动作整齐划一,笑容舒展从容——这便是成立于2013年的“健身操团队”。这支由平均年龄60岁以上长者组成的队伍,历经十年淬炼,从最初3人发展至如今50余人,已经成为庙行镇新梅绿岛苑社区中一道温暖而坚韧的风景线。

在全民健身浪潮初兴的2013年,一位身形挺拔、目光如炬的校长孟祥俊,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接触到了社区广场的健身操。时年58岁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个平平无奇的清晨六点半,会在未来十年间汇聚成一支超五十人、平均年龄六十岁以上的“银发健身团”。

        孟祥俊出身于书香世家,退休前是中学校长,深耕教坛三十载。卸任后的他敏锐察觉,每天接送孩子们的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们,当孙子辈还没放学大家扎堆闲聊时,常揉着腰颈感叹“浑身不得劲”,这类社区里的中老年群体普遍面临“身体亚健康”“运动无门”“无运动场所”的困境。健身房门槛普遍偏高,又多为年轻人。于是孟祥俊怀揣“让普通退休人民都能动起来”的朴素理想,自费购置音响设备。先从身边人开始,邀约三五好友一道晨起锻炼,共赴健康。

首批响应者的亲属好友仅三人,平均年龄六十三岁,基本都是退休职工、教师等。大家从零开始设计课程:融合广播体操的规范性、广场舞的娱乐性、瑜伽的舒缓性,创编各类适合老年人运动的体操。每日清晨,雷打不动七道身影齐刷刷的出现在共和公园中舒展肢体,成为社区清晨独特的风景。2014年,团队首次参加新梅绿岛社区迎新春展演,整齐的动作、昂扬的精气神惊艳全场,从此“银发健身团”之名不胫而走,在新梅绿岛的街巷间传开。

晨光中的律动如涟漪扩散,健身团规模迅速扩大,十五人、二十人、三十人,2021年已达五十人。并形成以孟祥俊为核心,四位资深领操队员为组长的管理架构。由于团队发展太过迅速,孟祥俊提出“三化”发展战略:科学化训练、规范化管理、社会化参与,推动团队从兴趣小组向专业健身组织蜕变。

1. 科学运动体系构建

   分层训练机制:根据年龄、体能划分为初级(50-60岁)、中级(61-65岁)、高级(66岁以上)三组,初级侧重关节激活、中级则多为平衡训练,高级则融入太极推手等更多的功能性动作,以便照顾到每位老人的人体情况。如今不仅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老人们的平均年龄也都有所增长,更值得一提的是体测合格率从67%提升至80%。

2. 组织管理创新

网格化管理模式:设队长1名、领舞组长4名,每位组长对接10-15名队员,形成“蛛网式”沟通体系,确保不论谁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或者需要请假都能得到及时的联系。曾有队员因身体原因频繁缺席训练,组长通过网格体系迅速联动,在了解完情况后,银发队员们自发轮流陪伴其就医,将团队温情织入治理脉络。使“银发健身团”不仅仅是一个健身团,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建立“传帮带”机制:新队员由资深队员一对一指导,从动作分解到节奏把控,确保零基础者以最快速度跟上团队进度。

高度自治:重大事项如参赛服装、训练场地调整等均通过全员表决等,都需要全体参与者们的投票表决。

3. 社会化价值

联合新梅居委一道,加大“银发健身团”的宣传力度,使更多想运动又不敢运动的老年人,走起来动起来。让更多的适龄中老年群众,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和更棒的精神状态。银发健身团”积极投身于居委的各项活动。每月联合新梅居委举办“开放日”,邀请周边社区老人体验让更多人不仅能够看得见,更能参与到。

穿越风雨,初心如磐。如今,团队平均年龄已达六十八岁,最年长者七十八岁,却依然保持着每周四次晨练、每月一次户外拓展的高强度活动。更令人瞩目的是,他们的影响力正突破年龄与地域界限。孟祥俊常说:“我们这群老人,要做‘会动的正能量’—— 证明年龄从不是活力的枷锁,而是岁月馈赠的勋章,我们要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灵魂。”在“健身操团”里,没有炫目的舞台灯光,没有激烈的竞技角逐,只有清晨六点半的点点晨光、湿透的汗衫、互相搀扶的背影,和十二年如一日的欢笑声。他们用皱纹里的汗水证明:年龄从来不是热爱的终点,而是另一种精彩的起点。

生命在于运动,有科学证明,每天进行6.25小时的走路、做饭等轻度锻炼或24分钟的中高强度锻炼,可让死亡风险下降50% - 60%。即便是每天只进行1小时的轻度锻炼,也可以让死亡风险下降40%。所以“六十岁怎样?七十岁又如何?只要心跳不止,我们的律动就不会停止。

 


课程资源
更多 >
资源类型:课程
来源:上海学习网
团队风采
更多 >
学习成果
更多 >
团队负责人
姓名:孟祥俊
宝山区
星际成长轨迹
学习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