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林十二村的社区一角,活跃着一支充满温情与爱心的团队 —— 田林十二村编织编结小组。自 2012 年成立以来,这支全部由 60 岁以上女性组成的团队,以织毛线为兴趣核心,在知识交流分享中,始终秉持着正确导向,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成为社区里一道独特而温暖的风景线。
从团队成立时间与成员构成来看,田林十二村编织编结小组已走过十余年历程,人员虽然有所变化,但在居民的支持下一直传承了下来。编织团队成员因共同的编织爱好相聚在一起。尽管岁月在她们脸上留下痕迹,但对编织的热爱和对奉献的执着,让她们的精神熠熠生辉。在居委干部的引领下,成员们跟着团队负责人的脚步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周活动。她们之中有人擅长设计编织样式,有人则专注于编织实操,有些不熟练的就在一旁绷毛线。每个人都在团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推动着团队的持续发展。
团队以兴趣为中心,围绕织毛线这一活动,开展了丰富的知识交流分享。每周,成员们都会定期相聚,在温馨的活动室里,她们互相切磋编织技艺,分享新的编织花样和技巧。从基础的平针、花样针,到复杂的图案编织,大家毫无保留地交流心得。通过这些知识分享,不仅提升了团队成员的编织水平,也让团队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同时,团队负责人还会收集各类编织书籍和资料,供成员们学习参考,让大家在编织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探索前行。
在团队发展规划方面,田林十二村编织编结小组有着自己的目标。团队致力于通过编织技艺,传递爱心与温暖,弘扬互帮互助的社区精神。每年年初,团队都会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新的编织技法、确定编织作品的主题和数量等。例如,在过去的一年里,团队计划学习编织围巾、帽子等冬季保暖用品,并将其捐赠给需要的人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员们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和编织,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团队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田林十二村编织编结小组建立了团队章程,对团队的宗旨、活动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每次团队活动,团队负责人都会安排活动内容、记录参与人员、拍照等。这些记录不仅是团队发展的见证,也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团队还制定了较为人性化的考勤制度,确保每次活动出勤率不低于 80%。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成员们都严格遵守制度,积极参与活动,展现出高度的自律和团队意识。
自主确定学习内容与活动方式是团队的一大特色。除了日常的编织学习和交流,团队还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设计相应的编织主题活动。在寒冷的冬季,团队会组织编织保暖衣物捐赠活动;在端午节,大家一起制作香囊;重阳节则为独居老人编织艾草锤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满足了成员们的兴趣需求,又赋予了编织作品特殊的意义。
团队在经费方面也有着自己的规划和安排。除了居委安排部分材料经费外,成员们也能齐心协力,通过自筹的方式,保障团队活动的更丰富的开展。成员们会定期共同商议自筹经费或物资的使用情况,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
田林十二村编织编结小组不仅专注于团队内部的发展,还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她们将织好的毛线捐赠给困难地方,为那里的人们送去温暖;每年向张志勇公益服务捐赠毛衣超过 100 件,用一针一线传递爱心;还会为独居老人做香囊、做艾草锤,并和志愿者一起上门送关心送温暖。这些善举,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也为社区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还会向其他居民宣传编织技艺和公益精神,吸引了更多人对编织和公益事业的关注。
回顾过去,田林十二村编织编结小组在团队建设和公益奉献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升团队建设水平。她们计划进一步丰富编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编织这一传统技艺。同时,团队也将加大公益捐赠的力度,关注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用温暖的毛线编织出更多的爱与希望,为社区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