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列表 > 团队详情
新梅健身操队
团队编码:1104000182
创建于:2024年
负责人:孟祥俊
来自:宝山区
成员:13 人
团队星级:
团队介绍

   在城市黎明的薄雾中,总有一群身影准时出现在共和公园的广场中。他们身着统一运动服,动作整齐划一,笑容舒展从容——这便是成立于2024年的“新梅健身操团队”。这支由平均年龄60岁以上长者组成的队伍,从最初1人发展至如今10余人,已经成为庙行镇新梅绿岛苑社区中一道温暖而坚韧的风景线。

     孟祥俊校长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数十载,卸任后的他敏锐察觉,每天接送孩子们的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们,当孙子辈还没放学大家扎堆闲聊时,常揉着腰颈感叹“浑身不得劲”,这类社区里的中老年群体普遍面临“身体亚健康”“运动无门”“无运动场所”的困境。并没有选择悠闲地安度晚年,而是怀揣着对健康生活的热爱和对社区的责任,决心组建一支健身团队,让更多的人通过运动收获健康和快乐。孟校长凭借着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积累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开始了新梅健身团的筹备工作。

首批响应者的亲属好友仅三人,平均年龄六十三岁,基本都是退休职工、教师等。大家从零开始设计课程:融合广播体操的规范性、广场舞的娱乐性、瑜伽的舒缓性,创编各类适合老年人运动的体操。每日清晨,雷打不动七道身影齐刷刷的出现在共和公园中舒展肢体,成为社区清晨独特的风景。

团队组建初期,面临着诸多困难。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他们就四处寻找合适的地方,公园、社区广场都留下了他们锻炼的身影;缺乏专业的健身知识,孟校长就自己购买书籍、查阅资料,还邀请专业的健身教练为大家进行指导。在孟校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

新梅健身团的训练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每天清晨,他们会在公园中进行慢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清晨的阳光,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慢跑结束后,便是力量训练环节,大家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如哑铃、弹力带等,进行手臂、腿部和核心肌群的锻炼。此外,团队还非常注重柔韧性训练,通过瑜伽和拉伸运动,帮助成员们放松肌肉,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除了日常的训练,新梅健身团还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在社区举办的运动会上,他们总是最耀眼的存在在健康讲座中,他们作为志愿者,向其他居民分享自己的健身经验和健康知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中来。

在新梅健身团,团队精神和互助氛围浓厚。成员们在训练中相互监督、相互鼓励,遇到困难时共同面对、共同解决。有一次,其中一位成员在训练中不小心扭伤了脚,其他成员纷纷伸出援手,还主动轮流照顾他,上门探访。这种团队精神和互助氛围,让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新梅健身团更加团结和有凝聚力。他们还建立“传帮带”机制新队员由资深队员一对一指导,从动作分解到节奏把控,确保零基础者以最快速度跟上团队进度。而且团队高度自治重大事项如参赛服装、训练场地调整等均通过全员表决等,都需要全体参与者们的投票表决。

新梅居委也非常重视并加大“银发健身团”的宣传力度,使更多想运动又不敢运动的老年人,走起来动起来。让更多的适龄中老年群众,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和更棒的精神状态。新梅健身团积极投身于居委的各项活动。每月联合新梅居委举办“开放日”,邀请周边社区老人体验让更多人不仅能够看得见,更能参与到。

穿越风雨,初心如磐。如今,们的影响力正突破年龄与地域界限。孟祥俊常说:“我们这群老人,要做‘会动的正能量’—— 证明年龄从不是活力的枷锁,而是岁月馈赠的勋章,我们要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灵魂。”在“健身操团”里,没有炫目的舞台灯光,没有激烈的竞技角逐,只有清晨六点半的点点晨光、湿透的汗衫、互相搀扶的背影,和十二年如一日的欢笑声。他们用皱纹里的汗水证明:年龄从来不是热爱的终点,而是另一种精彩的起点。

生命在于运动,有科学证明,每天进行6.25小时的走路、做饭等轻度锻炼或24分钟的中高强度锻炼,可让死亡风险下降50% - 60%。即便是每天只进行1小时的轻度锻炼,也可以让死亡风险下降40%。所以“六十岁怎样?七十岁又如何?只要心跳不止,我们的律动就不会停止。



课程资源
更多 >
资源类型:课程
来源:上海学习网
团队风采
更多 >
学习成果
更多 >
团队负责人
姓名:孟祥俊
宝山区
星际成长轨迹
学习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