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牌楼村,一支由30多名退休党员自发组建的老龄党支部学习团队,用每月一次的学习活动点亮了银发群体的精神生活。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团队,以“学理论、话时事、享健康”为核心,将枯燥的退休生活转化为充满活力的集体成长课堂。
1、系统化学习与柔性管理的结合
团队以“年度计划+月度主题”的框架推进学习,刘书记每年末制定涵盖党史、时政、健康管理等主题的年度课表,并通过签到、预告通知等细节确保参与率。学习形式突破传统读报模式,融合红色影视、远教平台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降低老龄学员的理解门槛。这种“纸质+数字”的混合教学,既保留了理论深度,又以直观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2、从知识获取到情感联结的双重价值
课堂上的互动讨论成为解疑释惑的关键环节,老党员们通过交流将政策理论转化为生活语言。更难得的是,团队形成了超越学习的互助网络——学员们在分享健康经验时自发结对关怀病友,在党史讨论中回忆峥嵘岁月引发共鸣。许多成员坦言:“这里像另一个家,学得进道理,也留得住笑声。”
3、基层老龄党建的微型样本
该团队的成功实践揭示了老年教育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内容需兼顾“国事”与“家事”,将大政方针与养生知识结合;二是形式要适应老龄认知特点,善用视听媒介;三是营造“共同体”氛围,通过固定仪式(如年度总结、签到)增强归属感。
如今,牌楼村的这些银发学员不仅用知识对抗着“数字鸿沟”,更以党员身份持续参与社区治理,证明学习型养老既能丰盈个人生命,亦可激活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