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渡街道有着“小地球村”特殊之称,人口来自全国26个省市11个少数民族,还涉及2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在社区老年人这个群体中,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支边、支内的青年,现在他们都已退休步入老年,其中有不少老年人的子女在国外,他们常想去国外旅游与自己的洋女婿、洋媳妇或儿孙们以及其他游客能用英语作简单的交流。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他们不想无所事事地度过余生,要与时俱进,都有一个学习英语的迫切愿望。为此,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在社区的牵头下,于2008年2月成立了《快乐英语》学习团队,至今已有学员98人,年龄最小50多岁,最大80多岁。通过几年的运作,体现了一定的特色。
一、自我管理,规范运作。
每年制订好完整的学习活动计划,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体现实用,讲究有效性。选购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活动形式突出重点,灵活多样。依据老年人特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突出口语,坚持“对话为主线”、听说领先、读写兼顾、强调互动、力戒枯燥、不断反复、循环滚动,并能做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加强自我管理,制订好相应的团队学习和管理制度(包括学习规章制度、辅导员、负责人工作职责、学员守则等),辅导老师与团队负责人均有退休教师担任。充分发挥学员骨干作用,保证学习活动有序富有成效地开展。
二、吸引力强,踊跃参与。
基于班额数有限,须作学员数限制,但由于“快乐英语”在浦江两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法压制社区居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参加学员除西渡社区的,还有其他乡镇的,甚至还有闵行地区的,更让人敬佩的一些高龄老人,竟少说年龄,参与学习。平时不管是寒风凛冽,还是烈日炎炎,不管是雪花飘飘,还是雨点密密,从不缺席。节假日自发组织自学小组,做到能者为师,坚持学习。
三、易学易用,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由于学习内容通俗易懂,切合实际生活,学习方便,非常实用,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在集中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不少学员回家把所学的单词、句子做成卡片,放在口袋里,随时可以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如饭后,睡前,逛公园休息时,走亲访友中,甚至在住院治病时,也会利用时间,拿出来看看读读,提高长进快,且能为家庭社会服务。如七十岁学员顾利民用学到的英语单词,为在邮电局寄信的菲律宾小伙子解了围;初学英语学员张国英在地铁车厢内与一位美国老太太用英语打招呼让座,赢得乘客的称赞;有为自己孙辈学习英语进行简单辅导和有效监督等事例举不胜举。可谓《快乐英语》易学易用,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四、互帮互爱,形成很强的亲和力。
实用的学习内容,多样的活动手段,使老年学员学习英语的兴趣倍增,鉴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发动组织了“互帮互学”小组,做到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愉快,长而久之“互帮互学”成了“互帮互爱”,学习困难有人帮,生活困难有人助。《快乐英语》既是学习的乐园,又是交流沟通的桥梁纽带,更是老年学员一个新的“家”。学友之间关爱倍增,爱心飞扬,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整个团队,形成了强大的亲和力。最为可喜的是,近几年,有三对老年学员喜结良缘,镇领导到场祝贺,奉贤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几次播放了《快乐英语》的学习概况和专题片,《晚情》、《上海老年报》分别登载了《一次特殊的主题班会》和《同窗真情互爱互帮》的报道。
根据实践,《快乐英语》学习团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