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刻又名刻瓷,是用刀和色彩在出窑成型的瓷上“绣花”,故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瓷上锦绣”,属陶瓷装饰的一种,始于清朝康熙年间。“瓷刻艺术”以其“观有笔墨,触有手感”的艺术特点,与剪纸、刺绣、泥塑、布艺等成为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在普陀区的宜川路街道,活跃着一只擅长瓷刻的艺术团队。以代表传承人程佩初及其艺术社的艺人们聚集在一起,跋涉于瓷刻艺术的创作之中,探索其中的深幽意境,继承和发展这门古老的艺术。
宜川“海派瓷刻”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海纳百川,继承创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为创作理念,在传统的瓷刻艺术风格中揉进了江南吴越文化所特有的秀美与阿娜、细腻与婉约,突出了刀法、色彩层次的对比,使之表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别具一格。它深受社区百姓的欢迎,在区域内享有盛名。街道每年以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为背景,举办以“社区情”为主题的大型文化系列展示活动,瓷刻艺术社都在现场进行操作演示。经过多年培育,艺术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花鸟、山水、人物、字画等瓷刻作品,多次参加上海市相关展示活动并屡屡获奖;奥运期间,学员们瓷刻的福娃、奥运项目等,作为礼品捐送至奥运组委会;世博会期间,“海派瓷刻秀”项目更是亮相于世博园内的公众参与馆——“秀·空间”舞台,展演期间演出了13场,共接待观众十余万人。宜川社区学校被评为“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馆优秀展演团队”。 “海派瓷刻”曾列为普陀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6月又评为上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上半年,家住在宜川六村的的程佩初老师来到社区老年学校,他在瓷刻、剪纸、金属雕刻等领域有较高的造诣,他愿意作为志愿者教师,为本社区的居民教授瓷刻技艺,由此在08年经区民政局注册,成立了“海派瓷刻艺术社”的民间社团组织,程佩初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工程师职称,原供职于上海帘子布总厂从事装潢设计,曾任总厂党委宣传科干部。从事瓷刻研究和实践40余年。多年担任宜川社区老年学校瓷刻艺术社专任教师,自编了校本特色教材,四度改革瓷刻工具,培养宜川“海派瓷刻”学员50余名。辐射至普陀区其他街道和邻近的闸北、嘉定、宝山等区。程佩初现还受聘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中国工艺美术原创中心;为“海派瓷刻”的后继传人作出贡献。
目前,该艺术社每周活动2次,制定有活动章程、学习大纲、学习计划。同时还考虑到瓷刻的敲打在家里操作可能对周围邻居有影响等因素,我校特地为瓷画瓷刻艺术学习团队每周增加一次沙龙活动,提供老年学习者以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宜川路街道老年学校建立了“海派瓷刻艺术传承人工作室”和“传承团队活动室”,并落实了建档、保存、保护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