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街道老年学校编织沙龙介绍
新华街道老年学校手工编织沙龙由唐修凤老师执教。唐老师是钩针编织高级技师、上海市服饰协会编织专家委员会专家。2000年起先后被聘为东华大学艺术设计服装专业讲师、工艺师,编写出版了《钩针编织(学习和赏析)》、《新世纪老年课堂(钩针编织)》等教材。新华街道社区学校手工艺编织班的开设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深受钩编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沙龙现有26名固定学员,平均年龄68岁,由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药剂师、大学教师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等组成。结合时下热门钩编花色,每周开展一次团队活动,让社区居民能在家门口就学习到最新、最时髦的编织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巧手妙制”欢乐钩编团队。
一、内容丰富,提高学习兴趣
沙龙坚持每周活动一次,每半年召开一次骨干会议商讨学习内容,以及需要为社区服务的内容。如:每年冬季为社区日间托老中心赠送毛线帽子、手套等御寒物品,每年赠送量从20件逐渐增长到了一百余件。积极参加街道文化中心、社区学校的相关展示,如:2016年秋季新华社区“巧手妙制”手工作品展,共展出各类作品36个,覆盖了全部沙龙成员和老师。
三、发挥特长,积极服务于社区基层
坚持每周一上午集中学习,提高技能,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然后辐射到社区。新华街道老年学校的编织组骨干成员进过多年学习,已经在钩编技艺上有了一定的水平,逐步走上了指导岗位,渗透到新华街道多个居民区教学点,做知识的传播者,把编织的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活动。
如在社区进行形象片拍摄时;积极出镜;为了更好的服务居民教学点教学,统一教学内容。沙龙还特意编制了书面讲义,做到内容统一,讲解规范。为初级学员入门提供了阶梯式入门课程。街道接待国外友人,外区来访经常请编织沙龙的成员拿出作品进行展示。
学习增加了凝聚力,凝聚又增加了学习的动力,沙龙为老人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平台,可以继续发挥在创建精神文明和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为和谐社区和深化、拓展凝聚力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