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新村是一个建立20多年的居民小区,由于老职工多,老干部多,老知识分子多,老教师多,因此素有重视理论学习,重视读书的传统。在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大家感到组织起来学习的必要性。王克恩老师倡议,在党总支的支持下,成立了海棠居民区党总支理论学习小组,每月一次,雷打不动,历经近10年,历久弥新,认真读书学习,硕果累累。为提高党员及居民素养,为建设学习型社区做了大量工作。在居委的各项活动中统一名称,现更名为红山茶理论学习小组。
这个理论小组不是由上而下硬性组织起来,而是由下而上,上下结合自觉组织起来的,就是许多重视学习,喜欢读书的同志走到一起来了,居民区党组织给创造了各种学习条件,如场地、购书、订报、外出活动等,并提供相应资金,因此能长久不衰,深深根植于群众之中。人员虽有多次变动,但总有稳固的十几人的骨干队伍。王海银医生家庭重心迁到上海去了,但每到活动日他都会从上海早早赶来。就是刚刚动好手术,能活动了,也会来参加;周师庚老师家在金卫北门,但活动日,他就踏着小三轮车最早到会议室。周老师原是美术老师,他热心为居委出黑板报,屡屡获奖。耿道泉原是厂里纪委书记,听说理论小组活动,他就主动参加学习,他的关于反腐倡廉的党课,受到好评。钱兴庆是位器官移植者,他和爱人蔡玲华是从不缺席的积极分子。顾中民是位老高级工程师,知道居委有这样一个团体就参加进来,虽年逾八旬但各种活动几乎一次不落,就是刮风下雨也按时赶到,还认真准备讲稿和积极发言。
小组成员文化程度不一,见解不同,但讨论问题总是取长补短,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每次聚会学习,从未冷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讨论问题大到世界形势,小到社区生活,奥运会、世博会,汶川地震、亚信会议、钓鱼岛等都是讨论的内容。每次相聚,都像过节一样热闹。有人外出归来,也总是向大家“汇报”所见所闻及心得体会。周老师老家在金华,返乡的感慨,在学习会上淋漓尽致地吐露出来,对大家多有启发。杨华璞参加上海书展论坛,也总是和大家分享。
为了有准备的高质量的学习讨论,总支每年都排出一个学习计划,每月轮流由一人主讲,主讲人准备书面文稿或提纲,首先发言,然后大家讨论补充。当李瑞环的著作《学哲学,用哲学》发表后,总支就把书买来供大家研讨。在学习中联系社区的实际,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在组织生活时,就作为党课,向党员宣讲。像周师庚、王克恩、耿道泉等都多次宣讲。他们联系实际的讲解,生动有趣的语言,受到党员的热烈欢迎。大家反映,“这样的党课我们听得懂”,解决实际问题。除了上党课外,理论学习组的成员还在群众热点问题上,凡是群众需要的,都会在我们的学习小组活动中体现出来。在群众教育活动中,开展关于中国梦的演讲,受到广大党员的欢迎,还有的同志受邀去养老院与老人交流。2014年七一前在党总支组织的“清风颂”主题活动中,理论组排演了《从海瑞到焦裕禄》的朗诵诗。
理论学习小组由于根在群众中,学习结合实际,积极为社区服务,因此在群众中有良好口碑,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