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桥镇南门社区中老年教育活动队创建于1997年,止今已走过了近19个不平凡的年头(先后来我队参与活动的队员共有60余名,通过新陈代谢,目前还有30余名队员坚持参与活动)在过去的近十七年时间里,曾为活动队的建立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陆佩芳老师因年龄和健康状况欠佳(先后两次因不慎摔坏腿脚)而主动辞去队长职务并将接力捧并到我手中,近两年半来我们在县镇、居委等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不负众望,克服了不少困难和阻力,不仅基本保持了活动队原有的风格和特色,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创新和突破,现将两年多来我们活动队在大力丰富学习元素,开创综合性老年社团工作新局面的概况作如下汇报:
一. 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全面提升队员的道德素养,艺术技能和幸福指数。
1. 两年多来,我们活动队作为瀛通老年大学唯一的一个综合班建制,先后有40余人次参加该校的戏曲、声乐、舞蹈、书法等班级的学习深造。
2. 积极参加镇社区学校组织的“百姓课堂”学习、学习内容涉及合理饮食、海农文化、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各个方面,另外还组织30余人次的学员参加该校组织举办的剪纸、电脑、烹饪、舞蹈等培训班的学习。由于受名额的限制,从今年上半年起剪纸班的学员不能继续参与培训,在队员的积极要求下,热心于剪纸教学的龚老师就不辞辛劳挤出时间在队员家中办小型培训班,从而满足了这批老学员强烈的求知欲望。
3. 邀请城桥镇桑榆志愿者讲师团的部分教师前来授课
学习的内容涉及反腐倡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及宣传落实城桥镇提出的六大创建任务。
4. 认真参加镇文广站,党建服务中心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讲座活动,凡这些举办单位安排的名额指标,我们都不折不扣完成,如今年8月24日上午举办的“气象知识讲座”,12名队员冒着大雨前去听课,他们的精神令人感动。
5. 不定期安排原城桥镇成教专职干部作国内外(包括崇明县)重要时事政事,老年人健康长寿、常见病多发病、防电信诈骗、防跌倒、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辅导讲座。队员们有时结合有关庆祝活动到居委老年活动室听取讲座,有时就在晨练后集中在瀛洲公园小亭子内听取讲座。
6. 结合清明节组织队员祭扫唐一岑烈士墓,并结合学习崇明藉消防战士陆晨烈士和“崇明英烈”一书中所反映的户籍在城桥镇的烈士们的英勇事迹,结合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斯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不仅重温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而且还冒雨参观了设在县博物馆内的崇明县抗日战争纪念馆,并于八月三十日上午(已预约)组织全体队员专程前往竖新镇参观“竖河镇大烧杀纪念馆”,以激励队员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我还组织队员大唱抗战歌曲,举办有关庆祝活动。
二. 开展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把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这支活动队除了积极参与县镇组织的健身气功广场舞等展示及文艺汇演活动外,还坚持每年举办一届集体育竞技性、趣味娱乐性、于一体的老年运动会,止今已举办了14届。另外我们的文艺骨干们在平时还坚持刻苦排练文艺节目,并利用每年的敬老月,不辞辛劳、奔赴城桥镇及邻近乡镇的五所敬老院开展慰问演出活动,使这些住院老人和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大饱眼福。其次,我们每年还组织举办两次“睦邻联谊文艺”汇演活动。其中有一次涉及到七居二村。每年南门广场纳凉晚会专场演出也是镇文广站交办的一项传统任务(80%的节目由我队演出),精彩纷呈的演出吸引了500余名观众前来观看,在我们这支活动队内文艺骨干们无疑是最辛苦的,也涌现了不少好人好事,下面就请队委班子成员袁亚菊同志谈谈自己参加文艺队的心得体会。
三. 学雷锋做好事也是我们活动队的一大特色
我们除了在每年的三月五日学雷锋日在公园内大搞卫生处,还奔赴由县委统战部领导,县佛教协会直接管理的主要宗教文化阵地——寿安寺寿安寺参加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该寺举办的两项重大活动中累计服务半个月(每天安排8-10名队员前去服务)
五.我们这支活动队是由老、弱、病、殘、智障等五类人员组成的特殊团队,他们通过参与一系列活动,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提升了幸福指数,如癌症患者倪群一度意志消沉,通过参加活动,增强了未来生活的信心,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智障人员黄星星通过多年活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长进,受到队员们的好评,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这支综合性老年社团组织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存在看较大的差距,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努力,虚心学习外单位的先进经验,不断攀登创建综合性老年团队的新高峰,努力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