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优经过,2011年9月,静安区静安寺街道接纳我团在街道文化中心落户,开启了我们扬子江合唱团的新的历程。2013年静安寺街道便推荐我团参评静安寺街道老年学习团队的考评,这可是扬子江几十年来的第一次。评审那天,摆在众评委面前的是一叠装帧精美且完整的扬子江合唱团资料,包括团体章程、团旗、团徽、团歌,建团60周年大事记及历年获奖证书,更有团员花名册、考勤表、财务报表、年度计划表、年终总结、活动简报,建团60周年纪念特刊等。评委们惊叹:“扬子江合唱团作为一个业余的合唱团,竟然能拿出这样齐全的参评资料,真是可以作为范本了。”由此,我们顺利通过评审,成为静安寺街道合格老年学习团队。
2015年3月18日静安寺街道老年学校教务处的邵瑾老师和静安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顾宗福老师通知我团参加全市优秀老年学习团队的考评,要求在4月初基本完成申报资料,这是一件细致又繁琐的工作,要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对近两年的已经做过的工作和当下正在做的工作以及计划中的工作按照规定栏目、规定字数进行文字性总结。时间紧任务重,于是有关团委和财务人员分工合作,加班加点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资料的统计、汇总,制成一套电子文件,并按要求制成一套相应纸质文件供评审团评审。
5月28日市评审组如期而至,评审专家组六人在静安区业余大学,对全区五个街道报送的六个团队进行考评。其程序是:第一步听取各团队限时4分钟的工作汇报,进行答辩;第二步抽查团队的演唱、演示;第三步查看各团队呈报的考评资料,最后进行点评。
我和时任副团长陈邦良到会,为了能使考评人员充分了解扬子江合唱团的前世今身,会前我们将团庆60周年和65周年两册纪念特刊发到参评人员手中。我第一个汇报,在听完我简练汇报后,评审组的专家进行提问。问题一:你们是靠什么从1949年坚持到现在的?问题二:你们目前主要的困难是什么?问题三:你们参加4月30日前的比赛吗?对于前两个问题,我当然是胸有成竹,因为早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为制作《健康快乐的中国老人》公益节目曾来沪对我团进行过独家采访,《新民晚报》对我团做深入报道采访时也都提过同样的问题,我如数家珍般从容地回答了评委们这些问题。
进入第二个环节,专家组和区有关领导及参评的兄弟团队负责人一起观摩我团的演唱演示。我团演示的是由张家雄指挥的无伴奏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混声合唱《走向复兴》。专家组进行了录音,认真进行评审。
第三个环节是查阅送审资料,得益于我团扎实的日常管理,这是我们最完美的环节,我们送的资料是齐全的、规范的,装帧也整洁漂亮。
第四是最后点评。点评时,专家评审组组长首先肯定了静安区领导对社区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表扬了团队管理的规范。他说:“我们在上海跑了一大圈,今天在这里竟然发现了1949年成立的扬子江合唱团,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看到的的团体,1949年,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志有些还没有出生呢。”他指出:“这个团体不仅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还能够实行有感情色彩的人性化管理,把自己的队伍分成两部分(建立联谊会),并且仍然在不断地更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管理上有章程,有计划,甚至还有《招生简章》,在团里还设立了党建联络员。”在讲到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时,他提到了我们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团结、友谊、互助、合作”,并提出两条建议,他说:“扬子江合唱团为什么能从1949年坚持到现在?要总结他们的经验,要起到示范作用。”我区分管教育的陈永华科长在最后的讲话中说到:“我区现有一批白领队伍我们很想在‘白发’中出些成果。你们团有这么多男团员不容易,其他团都是女多男少。我听了你们的汇报很感动,听了你们的演唱很激动,今后你们有什么需要,我们只要能够帮助的,会尽力提供。”
静安寺街道老年学校教务处的邵瑾老师、文化中心的顾宗福老师在整个评优过程中列席了旁听。
感恩与鞭策
12月12日教务处领导激动地告诉我:“扬子江合唱团被评为是市优秀老年学习团队,是2015年度静安区唯一的。”并说:“扬子江合唱团的特色就是历史悠长,管理有方,制度健全,党建工作。”消息一经传出,全团上下无比振奋。老团长的遗愿,扬子江老团员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是全团的光荣!
事实证明扬子江合唱团的成长和发展是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首先要感谢静安寺街道接纳我们在此安家落户,并于2013年,2015年两次推荐我们参加区里和市里的评审,从合格团队到成为优秀团队。感谢文化中心为我们提供教室、排练场地、提供剧场仓库等演出服务设施。感谢区文化局和街道为我们提供指导员配送,使我们得到几十年来从未享受过的经费补贴。感谢区文化社会组织联合会为我们提供演出交流服务的平台。感谢区社区学院给予我们指导培训。更要感谢区委组织部党建服务中心对我团未来建设和创新发展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荣誉,是全体扬子江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荣誉,是各级组织和领导对我们的鼓励和期望。鞭策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发扬“团结、友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练好内功,服务社会,努力奋进,让扬子江的旗帜永远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