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列表 > 团队详情
世强居委会老来青素描队
团队编码:1510000032
创建于:2011年
负责人:周菊明
来自:松江区
成员:28 人
团队星级:
团队介绍

“老来青”素描班是创办于2011年,是由趣味相投聚焦在一起的“趣缘型”素描班。由居住在本辖区的市区退休职工吴伊林担任老师,志愿传授素描知识技巧,由其爱人周菊明负责日常活动签到、通知等“后勤保障工作”。周阿姨是居民区楼组长、老党员,他们老夫妻俩正直善良,古道热肠,距创办素描班至今已有五年有余。每月4次的素描班学习活动已成为每位学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喜的是,“老来青”素描班现在已小有名气,曾先后被《松江报》、《新民晚报》、东方卫视宣传采访报道。

目前,素描班成员共有30多人,定期参加活动的有20人,他们大多是来自本辖区住宅小区的居民、在校学生、本市外区、来沪定居的“新叶榭人”以及住在周边的村民。其中有70多岁还在开小卖店的老人,有正在种田的农民,也有外来打工者,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残疾人,尽管经历不同,却都喜欢上了吴伊林的素描课。为了更好地促进成员个性化发展,在运行机制上,素描班将成员分成“圆梦”、“晚霞”、“童心”以及健康自我管理等小组开展自主活动。在内涵拓展上,活动从室内拓展到室外,从单一作画到外出参观写生,通过以学画品画为主,以唱歌阅读、共享健康养生为辅的自我管理模式,为融洽邻里关系,繁荣社区文化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邻里和谐的温馨园。活动之初,面对几十名“零起点”、层次不一的中老年人“学生”,让老师吴伊林倍感责任重大:要教好大家画素描,又担心刚学时会觉得太枯燥。因此,为了备课吴老师有空就去画室绞尽脑汁想主题,他每次都会把要布置的习作先画上两三遍,选出一幅作样板。吴老师常说:“在重复中,我能体会到学画者的思路,对画法和步骤也就胸有成竹了”。正所谓老师教得认真,学员学得高涨。吴老师时常接到学员的求教电话,也常有人求学心切,表示希望登门请教。吴伊林夫妇考虑到自家住在顶楼,学员背着画板爬楼很不方便,他俩就会一起骑着自行车,到学员家里“开小灶”,有时,趁着买菜的空档,还会顺便到学员家里坐坐,看看学习成果。学员陈慧丽是个“插班生”,2012年6月才加入素描班,上了没几堂课就遇到了暑假。“我和其他学员相比,水平差了好大一截。看到他们都画得很好,心里很羡慕。”陈阿姨说,后来,几个热心“同学”手把手教她画图,还把自己的家庭作业用手机拍下来,传到群里,互相分享。如今,在大家的帮助下,她已赶上进度,画了十多幅画。

二是精神慰藉的欢乐园。家住金家村的71岁的老农朱永顺以“美丽叶榭”为主题自创的画作还被送往镇上展出。画上,一名少女望着金山铁路上的列车驶入叶榭镇,四周是一片片喜人的稻田。老朱自豪地说:“自己的家就住在叶榭站旁边,每天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劳作,看着列车从家门口经过,心里很喜悦。还在村企业打工的何新芳,回家后比照活动室里的画架和画板,让爱人用木头制作了一款一模一样的,一有空就练习画图。她说,自己牢记吴伊林的话——“艺术要下苦功夫的!”他们都用画笔表达着感悟,描绘人生!

三是儿时绘画的圆梦园。作为“老来青”素描班成员之一的吴伊林,主动请缨义务教授居民素描技巧其实也是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想。原来,他自幼喜爱绘画,却因家人反对而无缘美术专业。工作后,他没有放弃,总会抽时间练习绘画。退休后,吴伊林把更多的心思用在绘画上,还拜著名油画家蔡江白先生为师学艺。吴老师也多次参加我区、镇组织的各类主题绘画作品评展,反响热烈。除了吴老师,在其他学员中有不少人一辈子还都没碰过几回画笔,都是“零基础”学员,但却重温了“上学堂”的回忆。72岁的顾纪凤阿婆在自家小区附近开了一个小杂货店,自从参加了素描课,每到周二她都会暂停营业。顾阿婆说,她开店是为了解解闷,补贴一下家用,但一个人坐在小店里时间久了,同样无聊。“画画比开店有劲多了,感觉自己返老还童了!”顾阿婆说,小时候没机会学画画,想不到古稀之年还能一圆儿时的艺术梦,她对此十分珍惜。


课程资源
更多 >
资源类型:课程
来源:上海学习网
资源类型:课程
来源:上海学习网
资源类型:课程
来源:上海学习网
资源类型:课程
来源:上海学习网
团队风采
更多 >
学习成果
更多 >
团队负责人
姓名:周菊明
松江区
星际成长轨迹
2016 年
2018 年
2020 年
学习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