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队以来,严格遵守徐家汇社区(老年)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关心和帮助下,认真按照《团队建设方案》建设和管理团队,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队员的身体素质、舞蹈水准、舞蹈素养普遍得到了提高;团队内部建立了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和氛围;承担了多次演出和比赛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应该说,这
教学上坚持基础训练与成品舞相结合的原则
1、团队指导老师根据老年人耐力差,学得慢忘得快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受时间和内容的限制(每周一次课),老师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将基础训练与成品舞蹈学习融为一体,通过作品练习强化基本姿态与基本功的提高,重点抓好学员姿态的规范性、节奏的准确性、形体的控制力等,难点在练习过程中用简练精确的舞蹈术语引导学员体验和感悟韵律的内涵,老师率先垂范,边示范边引导,让学员在看、练、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点,律动的规律。每个学期选择不同舞种风格的作品,让学员熟悉不同韵律与内涵,如广场舞《绿旋风》,古典舞《烟花三月》,形体舞《在水一方》的学习,让学员感知不同旋律的节奏变化,快与慢,静与动,收与放等动态变化,用肢体语言表达主题思想与舞蹈意境。
2、重视学员思考力的培养
教学上学员比较重视动作套路的记忆而缺乏对动作结构的分析与思考,教学上教师加强对动作结构的分析,作品风格、主题背景的讲解,让学员在熟记动作时尽力感知身体部位参与用力和力量大与小的控制,包括动作节奏快与慢,轻与重,缓与急的处理,反复熟练中把握其韵律,使舞者跳出生命的火花,充满感染力。
3、教师坚持严谨治学,教学内容安排新旧知识相结合,教法上采取学练与点评相结合,练习与辅导相结合,集体练习与互助练习相结合,强调大密度练习与中等强度相结合,小步不停的循序渐进的方法,确保足够的练习时间,使学员感到每次课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提高。
4、课堂教学坚持严格管理,严肃学风。每次上课坚持课前点名,课后小结,进行教学点评,教学秩序良好。学习中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学员认真自觉刻苦,勤问苦练,教者认真备课,传授知识与技艺时,力求做到真心、热心、耐心,努力使每个学员受益,共同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团结互助的团队。
二、团队内部建设严格规范化
三年来,团队的核心组成员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坚持按照《团队建设方案》中的有关规定,严格规范管理团队。
1、坚持课前点名和有事请假制度。每次上课前,都坚持列队点名,对缺勤人员的请假原因,队长向班级通报,对出满勤的队员进行表扬。
2、要求每个队员即是学习者又是思想工作者,发现问题及时与队长、指导老师沟通,通过谈心交流等方法化解矛盾,促进团结。遇到较大问题,核心组成员首先召开会议,达成共识。对基础差的队员不歧视,结成对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队员生病或家庭有困难时,队里都会热情关怀,探望问候,使队员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对学习训练刻苦,进步大变化快的队员及时表扬,对有毛病的队员及时批评教育。
4、每次演出和学期结束,队里都召开一次学习总结会,大家畅谈学习体会,在思想上,舞艺上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三年来,认真遵守学校和队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已成为每个队员的自觉行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已成队里的良好风气,队员们热爱这个集体,关心这个集体,使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着积极、健康的正气和强大的凝聚力。
三、在这三年中,团队参加了多次比赛和展示,如:参加了上海市“排舞秀”比赛,并获得优秀奖;参加了徐汇区重阳节的演出;参加了徐汇区老干部重阳节的演出;参加了徐汇区教职工广播操展示活动的邀请演出;参加了徐汇区“以舞会友”的舞蹈专场演出;参加了上海市退休教职员工艺术节的汇报演出;参加了湖南杯 ;参加了 ;还参加了上海市离退休专家协会赴“亲和源”的慰问演出等等,演出均受到了外界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特别是在“亲和源”的演出,得到了社会各界专家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