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戏曲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小昆山镇老年学校火红年代戏曲沙龙”
上海市五星团队申报材料
小昆山镇老年学校
小昆山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的故乡。前人将“二陆”比作美玉,并以“玉出昆冈”来赞誉他们。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小镇上,有一支远近闻名的老年业余文艺团体——“小昆山镇老年学校火红年代戏曲沙龙”。每周末,一群沪剧爱好者汇集到活动中心的剧场里,各司其职,尽其所能,在一切就绪后,只要民乐队伴奏一响,精彩的演出便应声而起,被小镇居民誉为“永不落幕的‘免费大戏’”。据团队负责人李秋林介绍:数年前他们还只是怀着对沪剧的一丝爱好,在不识乐谱,不懂乐理,毫无任何演唱技巧和经验的情况下聚到一起,经过数年磨炼,终于取得了观众的肯定和赞许。
小昆山成校小昆山镇老年学校火红年代戏曲沙龙成立于2011年,最初由10位爱好沪剧的老年朋友组成,现今已发展壮大为40人。近十年来,小昆山成校小昆山镇老年学校火红年代戏曲沙龙以学习为支点,以创新为力臂,撬动了社区居民团队建设的固有模式,探索了社区居民团队自身建设发展与社区文化治理建设的互动、互补、互进关系,走上了团队叠加式自我跨越提升的快车道,从自娱自乐抱团取乐的民间沙龙发展到学习进取、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的复合型学习团队,引领社区居民崇尚学习,崇尚高尚情操,是小昆山镇社区居民团队建设的新标杆。
团队坚持以骨干为力量,共筑戏曲梦、团员情
团队负责人李秋林在小昆山镇喜欢听沪剧的圈子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十年里,他在老年学校的引导下建立了沪剧团的章程、学习制度、学员花名册等。团队根据成员的学习需要,以“传承戏曲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为共同愿景,确定了唱沪剧的学习内容,及时制定了学习计划,每星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逢大型节假日还要到小昆山镇以外的街镇进行表演。他在团队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发掘社区资源,吸收社区内一批退休教师、擅长沪剧表演唱的志愿者加入团队,充实骨干力量,组建了一支爱学习、善学习,且具有领导、组织、协调能力的骨干队伍。逐渐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工作运行机制。小昆山老年学校从旁进行引导,给予团队最大的扶持和帮助,给沪剧团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他的带领下,很多老年学员们凭着兴趣爱好,不管天气有多么寒冷或者多么炎热,每天如约来到活动中心, 练嗓子、吹笛子、拉二胡、弹钢琴、唱戏曲,气氛浓厚,精神十足。悠扬的琴声,激越的嗓音,还有那欢乐的气氛,让他们激情飞越,仿佛回到了“飞歌岁月”的年轻时代。他们有时甚至还乐意自掏腰包,不计报酬,购买乐器、录音机和各种歌本、曲本、剧本,提高表演质量。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不仅自己乐在其中,也给社区居民带来无限乐趣。
团队坚持以学习为支点,采取多渠道、多形式
1.搭建展示平台,提升团队影响。团队每年积极参与区、镇、校组织的大型主题活动,以及各种级别的展示、各项比赛。通过每次学习、表演、交流,小昆山镇老年学校火红年代戏曲沙龙也慢慢地成长为一个有实力、有组织的专业团队,同时也是硕果累累:团队成员李秋林、顾爱根入选松江区戏曲类百姓明星;团队成员沈美娣家庭凭借沪剧选段《雷雨》获得上海市家庭才艺大赛入围奖;团队在2012年荣获松江区社区文化节沪剧类二等奖;团队成员李秋林2013年荣获“终身快乐学习秀”先进个人;团队从2013年连续七年荣获小昆山镇老年学校优秀学习团队和优秀团队负责人的荣誉,除此以外,团队每年与兄弟街镇进行交流活动,进行了《雷雨》、《罗汉城》、《芦荡火种》、《叛逆的女性》、《黄慧如与陆根莱》等选段演出,前来观看的居民都惊叹他们演出的专业程度,感慨他们的老有所用。
2.聘请名师指导,提升团队素质。团队除了原先的指导老师李秋林,团队又邀请了上海沪剧院青年团团长洪立勇、陆敬业老师担任兼职讲师,传授沪剧唱腔、运腔、表演等艺术。沪剧团为学员提供一种共享式、自主式的团队学习方式,依据团队特点,兼职老师全程示范教学,提高学员直观性,亲身体验感悟学习内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随后,经过团队成员大胆探索,合作互动、互帮互助,他们形成了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原创了《大仓河传奇》这部现代大戏。这不仅激发了学员的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体验成功与快乐,还使更多的成员对团队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以点带面宣传,扩大团队辐射。团队倡导成员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带到小区,带动小区的居民加入到学习中来,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学习,获得体验。在小区中掀起了学习的热潮,部分团队成员成为自己小区学习小组的指导者,营造了睦邻和乐的精神文明氛围。另外,社区学校在暑期开设了多个青少年特色培训班,其中就有少年沪剧班,由“小昆山镇老年学校火红年代戏曲沙龙”的成员担任指导老师。社区学校用“1+X”的方式将沪剧艺术传承下去,大手牵小手,代代相传。目前,已经培训了60名中小学生,播种下了沪剧爱好的种子。
团队坚持以服务为示范,引领正能量、新风尚
1.“小昆山镇老年学校火红年代戏曲沙龙”是一支对社会具有影响力、充满正能量的演出队伍。平常有的老年朋友因家庭、生活心里气闷,在观看戏曲表演的过程中,听听哼哼,慢慢的烦恼消除了,心情开朗了,胸怀也开阔起来,牢骚脾气不发了,使得儿女们也能更加安心上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他们经常寓教于乐,演出后经常在社区引起很好的社会反响。玉昆小区78岁的徐世根老人说,沪剧队的演出我几乎是场场到,平常心里有再不高兴得事情,只要一来听戏,我整个人心里就高兴起来了,精神也好了。就这样,这支社区沪剧队在观众的喜欢中越来越受欢迎,人气越来越旺,来参加唱戏的人越来越多,有时最多能到100多人。小昆山镇老年学校火红年代戏曲沙龙成立后就以社区学校活动中心为基地,在每天练习的基础上,每周的星期五为社区居民精心准备一场专场。
2.“小昆山镇老年学校火红年代戏曲沙龙”还是一支充满爱心、互相帮助的温暖团队。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行,小昆山镇现有一家敬老院和一家日托养老机构,人员达到800多人,戏曲队的学员们每个星期都会前往敬老院慰问伙伴和进行表演。老人们经常会在同伴们热情的表演中露出久违的笑脸,小小的房间内经常坐满了观看演出的老年朋友,有的还跟同伴们谈心,交流,说说笑笑,还会陪玩会儿扑克、织毛衣,在节日里还会买点馅儿一起包包饺子,通过各种活动一起放松,快乐无限。碰到行动困难的老年人,戏曲队学员们还会耐心、仔细地帮助他们叠被子、收拾桌子、给老人擦个身,给敬老院的朋友们带去快乐和温暖。他们要好的几个还互相加了QQ群,玩起了手机,通过信息通讯的方式联络感情,闲话家常,增添生活乐趣,充实生活。可以说,戏曲队的学员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了一辈子,现在已经都退休,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坚强、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老有所为。在关怀自己伙伴的基础上,也将爱心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关注社会上更多的孤寡老年伙伴,予人温暖与关怀。
小昆山镇老年学校火红年代戏曲沙龙文化底蕴深厚,表演功底扎实,充满了爱心、付出、感恩等正能量,给人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为社会的和谐发展默默地做出着贡献。一段段戏曲唱出了老年人心中的快乐,也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相信团队未来将继续勇于探索创新,努力实践提高,将向着新的更高的台阶攀登,在全体团员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新的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