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沪剧文化在社区扎根
——花之韵律沪剧沙龙
松江区中山街道老年学校
一、 引言
花桥社区位于中山街道的东北角,是一个动迁安置社区,常住居民达8115人左右。为了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2年,中山街道老年学校和花桥居委会根据居民本地人口居多的特点决定组建花之韵律沪剧沙龙。这支严格自律的学习团队,成立之初就拥有超高人气。它以“快乐学习 共创和谐”为理念,积极开展学习活动。10年来,人员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演唱的戏曲种类不断拓展,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今年还参加“乐学中山”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获一等奖。
二、 团队概况
中山街道“花之韵律沪剧沙龙”成立于2012年的5月,经过十年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目前,沙龙成员共有18名,其中男性3人,女性15人,60岁以上为13人,年学员增长率约为20%,新团员的不断加入,激发了团队活力。团队年经费投入为1500元,由专人负责,主要用于购买团队服装及音响设备等。成员积极参与每月活动,每月举行8次团队活动,出席率高达90%。团队于2020年被认定为四星级团队,在此之后,团队更是积极开展活动,并取得诸多成果。
团队的固定指导老师共有两位,他们与成员一起凝聚“三心”——耐心、用心和爱心,一同学习与进步。
一是耐心。陈丽丽阿姨是花之韵律沪剧沙龙的负责人及指导老师。她和骨干学员一起耐心地指导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手把手教会他们基本的唱腔和动作。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掌握了要领,各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对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二是用心。学校聘请松江区沪剧百姓明星张文华担任指导老师。老师用心教,学员用心学,进步迅速。学员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也特别强,每次有演出或者比赛任务的时候,都牺牲休息时间,不知疲倦地去练习。三是爱心。团队成员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如姐妹。
三、 团队活动情况
团队活动上,我们采取“四定”和“四乐”原则。
“四定”指的是定时间地点、定团队成员、定学习内容、定规章制度。确立上述“四定”原则后,团队一直规范有序运行。
1. 定时间地点
花之韵律沪剧沙龙的活动时间是每周三晚上18:00-20:00、每周日下午13:00-15:00,活动地点是花桥居委会二楼活动室。
2.定团队成员
每一场沪剧,都安排团队中的相关成员参与学习排练与演出,并定人定岗做好学习记录和考勤记录。
3.定学习内容
团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沪剧。我们坚持主业不放松,认真学习,反复排练,积极参赛参演,不断提高水平。同时团队在组织安排上,由指导老师陈丽丽制定团队年度学习计划,确定沪剧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既有耳熟能详的经典沪剧,例如《大雷雨》、《海滩诀别》、《洞房》等,也有团队的原创沪剧,如《抗疫情》、《社区风貌》、《中国美》等。
从2017年开始,团队逐步向多元化发展,除了沪剧外,还学习综合内容,如老年远程教育、智能手机、时事政治等。团队同时也参与并开展志愿服务。队员们积极参与社区内各类服务活动,如:文艺汇演、垃圾分类、楼道清洁、平安巡逻、社区调解、看望敬老院老人等。疫情期间,队员也冲在第一线,担任志愿者工作。
4.定规章制度
按照学习型团队的要求,我们建立一系列机制,把对学习的激励、评估、反馈等有效管理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建立了《花之韵律沪剧沙龙学习制度》、《花之韵律沪剧沙龙学习守则》以及《多功能厅使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团队运作。
同时,团队利用微信群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果。疫情期间,两位指导老师将剧本内容、词、曲及教学视频共享在群内,供团队成员一同学习。成员也将自己的练习音频或视频发在群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一同学习与进步。
“四乐”指的是乐听、乐看、乐讲、乐唱。每次学习,大家按照这四个步骤快乐地学习沪剧,越学越觉得快乐。
四、成果成效
团队的目标是提高成员沪剧演唱水平,1—3年先是欣赏和学唱,3—5年练习唱、演等舞台表现,5年以后团队每年创作至少一部原创沪剧。
在阶梯化的目标引领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表演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在社区内处于领先地位。由于表现出色,团队得到社会的肯定。
2017年陈丽丽被评为松江区社区教育“优秀学习团队负责人”,2018年,团队参加街道组织的唱《社区风貌》荣获优胜奖,2019年参加大型文艺活动唱《中国美》荣获三等奖。2022年在中山街道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闭幕式表演沪剧《抗疫情》荣获一等奖。2022年以陈丽丽为主角的文章参评松江区“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主题征文荣获三等奖。
同时,花之韵律沪剧沙龙带动周边团队如梦花桥舞蹈队、军鼓队、气功队及周边居民一同发展。目前,花桥居民区共有6支学习团队发展良好。
未来,花之韵律沪剧沙龙还将不断加强专业培训,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团队发展。
1、数字赋能团队发展。以数字教育进社区为契机,在团队管理、学习、交流等方面推出新举措,使团队向更高水平迈进。
2、活动彰显团队成果。搭建平台,开展活动,为团队的学习、交流、展示、表演等创造条件,并用抖音、bilibili等自媒体平台推送团队的排练、演出片段或者花絮,扩大影响力,彰显团队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