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朱艺培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0个 
在社区文化蓬勃发展的浪潮下,乐学不老松团队应运而生,于 2024 年正式组建,如今已凝聚起10位志同道合的成员。团队秉持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这一温暖且极具力量的宗旨,宛如冬日暖阳,照亮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为社区和谐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主要活动方面,文化学习板块丰富多彩。定期组织老人们深入学习党史,在岁月的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聚焦健康知识,让老人们成为自身健康的守护者;探寻传统文化,于民俗技艺里品味华夏魅力。技能培训紧跟时代步伐,智能手机使用课程备受欢迎,从基础操作到便捷功能,手把手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现代生活。文体活动更是紧扣传统节日与社区动态,为社区增添欢乐祥和氛围。 团队特色显著,互助共学模式成效斐然。骨干成员发挥引领作用,无私分享知识特长,新员积极跟进,彼此间形成紧密互助网络。同时,始终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精准增设防诈骗讲座,筑牢财产安全防线;开展慢性病管理课程,提升健康管理能力,以实用贴心之举赢得广泛赞誉,真正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
负责人: 金逸伟    创建年份:2022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20个 
一、团队概况 本老年学习团队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宗旨,致力于为老年群体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团队成员涵盖不同背景、年龄段的老年人,大家因共同的学习热情相聚于此。 二、学习内容 丝网花手工:由专业老师指导学习丝网花的制作技巧,从花瓣造型到整体组装,锻炼动手能力与审美水平。 银发数字教学:由村委会工作人员针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电脑基础操作等数字技能培训,帮助跨越“数字鸿沟”。 广场舞:由专业老师指导教授各类广场舞,在欢快节奏中强身健体,提升团队协作意识。 其他手工:在各个节假日开展活动,如折纸、编织、做放汤圆等,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创造力。 三、学习方式与载体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邀请专业老师现场授课、指导实践;线上通过学习群分享教学视频、交流经验。学习载体包括活动室、社区广场等。 四、学习对象 主要面向社区内 55 岁以上老年人,尤其关注独居、空巢及有学习需求的特殊群体。 五、学习效果 成员们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还丰富了精神生活,增强了自信心。在各类手工比赛中屡获佳绩,广场舞团队也在社区活动中崭露头角。 六、学习制度 制定严格考勤制度,确保学习参与度;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设立奖励制度,激励成员积极学习。 本团队将不断努力,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负责人: 徐欢欢    创建年份:2022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0个 
为响应全民学习的倡导,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营造全民读书、全民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红叶居委会组建了以“书香伴我”为团名的阅读团队。 一、基本情况 “书香伴我”阅读团队由10位居委会骨干组成。在日常社区工作里,他们活跃在各个角落,组织活动、帮扶居民,全心全意为社区服务。生活中,他们满怀热忱,总能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因同样痴迷阅读,他们走到了一起。阅读对他们来说,是汲取知识、滋养心灵的途径。如今,他们组建团队,希望凭借共同热爱,带动更多社区老人阅读,在社区营造浓厚书香氛围,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主要做法 (一)丰富学习载体。主要面向社区内有阅读兴趣的老年人,为他们打造专属阅读学习室。一方面,居委会通过各种渠道提供实体书籍借阅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电子文档、有声读物等形式在群内分享电子资料,满足不同阅读习惯。 (二)完善学习制度。设立专人记录活动出勤,成员提前向负责人请假;对实体书籍登记管理,确保完好与有序流通;每次活动后收集成员意见,持续优化学习内容与活动形式 。 (三)创新学习方式。团队精心规划学习内容,涵盖经典文学赏析,挑选《唐诗三百首》、《简·爱》等佳作,从诗词内涵、人物塑造等角度提升文学审美;探索历史文化,通过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知识拓宽文化视野;融入生活技能知识,像养生保健、园艺种植等,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采用集中阅读研讨与线上交流分享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开展两次集中活动,先安排一小时集中阅读,随后成员交流心得、互荐书籍;借助微信群,成员能随时分享感悟、推荐资源,交流日常阅读所思所想。 (四)巩固学习效果。经过持续学习,成员知识储备明显丰富,对文学作品分析更深入,生活安排更合理;社交互动频繁,业余生活丰富,邻里关系更亲密,拉近居民与社区距离;在社区老年人中形成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老有所学氛围,引领文化养老新潮流。 通过多次的读书会活动,“书香伴我”阅读团队在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每月两次的读书活动挺好,很有意义,我们会一直参加!”
负责人: 孙晨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5个 
恒信舞动夕阳社成立于2024年3月,至今已走过一年多。舞动夕阳社由恒信居民区爱好舞蹈的居民组成,她们对于舞蹈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广场舞。学员有固定的学习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有制定针对性的学习制度,学习团队所学的知识是在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课程,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如力量协调性、平衡感等,表情管理,如通过面部表情传递情感,节拍、节奏型、音乐风格与舞蹈的配合。此外,学员们会参加各类学习总结、才艺展示等,不仅让她们有所学,更有所展示。舞蹈夕阳社的影响力在不断的增加,活跃于各个场所,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深受广大小区居民、老年人欢迎,促进了学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舞蹈夕阳社还在不断地扩大社交圈,帮助老年人结识新朋友,减少社会隔离感。通过团队合作(如排练、表演),增强归属感。
负责人: 孙思怡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5个 
恒康银龄智汇团队立足于社区教育,以“提升居民素质、促进全民学习”为目标,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可持续的社区学习生态。现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载体、学习对象、学习效果及学习制度六个方面系统规划。 一、学习内容 社区学校的学习内容应贴近居民实际需求,涵盖基础素养、技能提升、兴趣拓展三大类。基础素养类包括公民教育(如法律常识、垃圾分类知识);技能提升类涵盖数字素养(如智能手机应用、防诈骗小课堂);兴趣拓展类涉及艺术文化(如书法班、舞蹈班、摄影班)和健康生活(如中医养生、健身操)。 二、学习方式 采用多元化学习方式,主要通过手工制作类、讲座类、课程班类展开。其中,手工制作和讲座不定期开展,多分布在假期中,满足居民碎片化学习需求。课程班定期开展,确保学习的连贯性。同时,鼓励居民分享技能,“大手拉小手”,让长辈带领晚辈共同学习技能,增强互动性。 三、学习载体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老年活动室、吾家学堂、小辰光儿童服务中心等作为教学场地;依托微信视频号提供线上学习支持,每月20号发布“学科普”系列视频;线下学习活动中发放手册、海报等宣传资料,提高居民参与度。 四、学习对象 面向全体社区居民,重点服务老年人及青少年,按年龄、职业、兴趣分层设计课程,确保针对性。 五、学习效果 自团队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智能手机培训10余场,帮助上百位老年人掌握手机的基础操作;组建书法班、舞蹈班等兴趣班,定期开展活动,让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得到提升;开展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手工制作活动,锻炼了青少年的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 六、学习制度 每月召开工作例会进行总结和优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并建立社区教育人才库,实现共享共用,为后续的课程安排准备好优良资源。
负责人: 丁祥林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浦东新区    成员:12个 
蓝村居民区夕阳红读书会诵读组成立于2023年4月。目前团队成员共12人,均是退休居民。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63岁。 2023年,参加了浦东新区“潮声万里扬帆启航,浦东新区2023书香临港杯诵读大赛。“2024年,参加了浦东新区2024”诵读中国经典诗文大赛“2024年,还参加了2024塘桥街道“书香致远诵读大赛“的开幕式演出和诵读比赛展示。在比赛中获得集体组一等奖三等奖。同年,还参加了社区文化建设一居一品片区展示活动和”月满塘桥,乐享中秋”活动的演出。两年来,加上在居民小区的演出,我们共进行了10次演出活动,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尽了绵薄之力。
负责人: 杨丹妮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20个 
康欣舞蹈队由和康苑和浦欣苑两个小区热爱舞蹈的阿姨们一起组建而成。
负责人: 朱仕豪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0个 
高楼村广场舞兴趣社:银发族的活力舞台 高楼村广场舞兴趣社以“舞动健康,乐享晚年”为宗旨,通过专业化教学与规范化管理,成为乡村老年教育与文化振兴的亮丽名片。 一、阶梯式课程体系 团队构建“基础-进阶-文化”三维教学体系:基础课程从广场舞基本步法、节奏训练入手,帮助零基础学员掌握身体协调性;进阶课程鼓励成员参与舞蹈编排,融合流行音乐与本土元素,创作《高楼新韵》等原创作品;文化课程则普及舞蹈历史与地域特色,提升成员艺术素养。 二、双轨制教学模式 采用“集中授课+小组互助”模式:每月四次由专业教练进行镜面示范、动作分解教学,课后分组练习,由骨干成员担任组长,形成“传帮带”机制。线上线下结合,既保障技法精准传授,又通过云平台延伸学习场景。 三、标准化活动阵地 依托村委会建成设施完备的舞蹈教室,配备全景镜面墙、专业音响设备,为学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空间。 四、多元化成员结构 团队吸纳周边40-70岁舞蹈爱好者,成员涵盖退休教师、务农村民等多元背景。在舞蹈学习中,学员既强身健体,又结交挚友,有效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规范化管理制度 建立“考勤+团队自治”双轨管理:行政层面严格考勤,设定请假报备流程;业务层面推行小组长负责制,赋予其活动组织权,形成“负责人统筹-小组长执行-成员参与”的治理架构,并设立“舞艺之星”等荣誉激励。 六、显性化实践成效 团队成员舞蹈技能显著提升,85%学员掌握10支以上成套舞蹈,部分骨干具备独立编创能力。健康监测显示,长期参与者平衡能力、心肺功能等指标优于同龄人,焦虑情绪发生率降低40%。更值得称道的是,学员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将舞蹈教学送进养老院,实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角色升华。 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高楼村广场舞兴趣社以舞步为媒,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又通过公益服务反哺社区,为新时代老年教育探索出“老有所为”的创新路径。未来,团队计划拓展非遗舞蹈传承项目,让传统民俗与现代健身在银发族的律动中焕发新生。
负责人: 戴艺    创建年份:2019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16个 
外滩练功十八法队成立于2019年,以全民健身为宗旨,现有队员20余名,部分队员已成为社区“铁杆志愿者”。练功十八法融合了中医经络学说与运动保健原理,动作科学合理,刚柔并济。团队成员从基础动作学起,每一个抬手、转腰、踢腿,都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在团队发展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有经验的成员耐心指导新伙伴纠正动作,分享练习心得;新成员则带来创新思维,为团队增添活力。我们定期组织内部交流活动,还积极参与各类健康展示、公益推广活动,向更多人普及练功十八法,传递健康生活理念。
负责人: 叶丹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2个 
“村嫂”志愿队于 2025 年 1 月扎根金山区高新区街镇胥浦村,由 12 名 60 岁以上女性组成。团队以 “洁美乡村” 建设为核心,通过多元学习与实践服务,成为乡村环境提升与老年教育融合的典范。​ 一、学习内容 团队以志愿服务需求为导向,不仅开展垃圾分类、绿化养护等“洁美乡村”专项培训,还融入智能技术、养生保健、文化艺术及旅游攻略等课程,全面提升队员素养。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线上借助微信公众号、网络课程平台推送学习资源;线下定期开展课堂教学、主题讲座,并结合每月15日的“洁美乡村行动日”,组织河道清理、道路保洁等实践体验,让队员在行动中学习。​ 二、学习载体 微信公众号与交流群实现实时互动,汇编的《环保手册》《养生指南》等学习资料方便查阅,在线教育平台则提供专业课程支持。 三、学习对象 以社区老年人为主,同时吸纳退休干部、教师参与,共享经验智慧。四、学习制度 定期规划学习计划,执行签到考勤,对表现优异者表彰激励,并通过意见反馈动态优化学习内容。自成立以来,团队带动50余户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显著改善村容村貌;队员间沟通协作能力增强,业余生活丰富充实,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村嫂力量”。
148/2801页,共28004条数据«<...146147148149150...>»
总团队数量(27162)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