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施伟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0个 
团队成员通过健身活动,锻炼身体,活跃身心,在活动中寻找乐趣。培养了大家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负责人: 周佳伟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19个 
参加团队活动大家都感到愉快,通过活动达到强身健体,保持年青的心态,使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采。
负责人: 顾绒珍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1个 
珍珍舞蹈队成立于2010年6月,学员都是来自陈家镇陈南村的中老年舞蹈爱好者,清一色都是女同志。团队共有成员20人,以老年人为主,年龄最大的76岁。为了方便学习,特邀请了两个年轻学员,团队开展学习活动时,他们就负责电脑、音响等。真因为有了年轻人的加入,团队的活动朝气蓬勃。 成立之初困难重重。没有资金,队员自己掏钱买道具、服装。很多道具都是亲手做出来的,如莲湘棒、拉罐等。队长张翠珍把家里的电视机、音箱、影碟机提供给团队使用。没有活动场所,队长就腾出自己家的场心、新造的房子,作排练和锻炼用。现在,村里能给与一定的资助,解决影碟机等。 团队从成立到成熟经历了一个不断转变思想,不断学习的过程。刚开始,由于队员在家自由散漫已成习惯,一小部分人不习惯集中在一起,工作比较难开展。团队负责人就耐心帮助,做好队员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参加学习。渐渐地,队员都有了集体荣誉感,把团队当自己的家,对学习活动也越来越感兴趣。无论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每次学习,团队专人负责记录台账。张老师把报纸上摘录的时政知识讲给大家听,学员们相互交流、讨论社会热点。舞蹈的学习、编排也紧跟形势,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由于大家都没有舞蹈基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因此大家首先根据舞蹈教程碟片学习舞蹈基础,然后再搜索与学习中老年舞蹈自学互教,并因地制宜地自编自导,至今已学会了十几种简单的舞蹈,在各社区街道举办的活动中为社区百姓表演助兴。令我们感动的是许多学员由于平时要照顾父母与儿孙不能参加每次的排练,但是为了不影响团队的演出,安排好家庭事务后全身心地投入彩排、不计个人得失甘做替补队员,尽心地完成每次演出任务.为保证团队的演出效果,年龄较大的学员虽然自己不能上台演出,但她们还是热情地为团队做好道具采购、服装保管现场管理等后勤工作.确保团队的演出。
负责人: 陈惠明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8个 
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学校教师的管理下,裕鸿老年腰鼓队圆满完成原定各项训练指标和镇级各项活动任务,现将本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实际、重新组建队伍 。 根据队员年龄、家庭地址,重新整合了裕鸿佳苑老年腰鼓队老队员,把原来一百多人的队伍分成三组,第一组队员38名,人员分布在裕鸿小区一、二期,第二组28人,人员分布在裕鸿小区新三期、老三期,第三组共有29人,分布在裕鸿小区配三、配四、配五,并且每支腰鼓队有2人指挥、一人负责。这里重点介绍第二组瀛陈老年腰鼓队。 二、建章立制、明确要求 。 制订了腰鼓队训练各项规章制度,制订活动计划,坚持每周五下午1:00—4:00训练,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各部门组织的活动,队员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三、分层教学、难度适中 。教学基本动作“咚吧咚吧”和“咚吧咚吧咚咚吧”,再教学各种各样的动作,要求动作规范统一,整齐到位。各队员文化程度不同,对腰鼓的熟练程度也不相同,要求队员互帮互助,做到整齐合一,并对基本动作要领中得“十字步”做了重点训练,还有个别同学自编动作,关注个别差异、扶优转差等。 四、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腰鼓小组作为裕鸿小区 的一个重要活动小组,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镇级文艺表演和上街游行活动,受到全体领导和社会广大群众的好评。 五、努力方向 。 不断增加新队员、壮大队伍,不断创新动作,提高熟练程度,增强腰鼓队的表现力和表演效果。
负责人: 张蕾    创建年份:2011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5个 
裕鸿太极剑老年学习团队是2011年组建的一个团队。团队的成员都是镇文化中心附近的居民,90%以上是陈家镇地区的拆迁老人。这批老年人,因为拆迁有了闲时,渴望健康长寿,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个团队目前有固定学员25名,年龄最大的82岁,学员普遍文化层次较低。 团队虽然成立没几年,但是学习活动相当规范。(1)一开始就根据实际情况,团队指导老师、负责人、成人学校教师一起商量,制定学员受欢迎的学习计划。安排每周二上午学太极拳及健身知识;每周四上午进行上海市老年远程教育的网上学习;(2)每次活动负责人都做好出勤记录以及活动情况记录,台账清楚。每次活动,学员都准时到校,甚至是提早到校,确保了学习活动的时间。(3)学员学习认真。每次活动风雨无阻,有兴趣、能坚持的争取下半年吸收为正式队员。每次学习活动总有很多学员克服年纪大、眼睛看不清,认真做好笔记。他们说记下来要把学到的东西告诉家人、朋友、邻里等。对于听课中的疑问之处,学员也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学习的效果相当好。为了更好地帮助团队开展学习活动,团队负责人、指导老师都付出了努力。(1)上课老师精心备课,设计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认真示范,甚至是手把手地教,力争使每一位学员都能够学得来,动作到位,有收获。(2)指导老师、团队负责人及时收集学员对学习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法,完善教学过程。(3)在社区学校的指导下,帮助学员收集学习信息,及时参加各类自发的学习、比赛活动。
负责人: 张小末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0个 
本团队成立于2010年3月,是在成人学校、文广中心双重领导下的老年文化休闲、娱乐学习团队。团队共有成员20名,均来自裕鸿佳苑。队员平均年龄65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创办初期,大家自筹资金,购买了乐器、音响等设备以及演出服装。后来,陈家镇文广站为活动队提供了活动的场所,队员们感觉有了一个家,安心学习、创作、排练,劲头越发足了。 活动队成立已经有四个年头了,在此期间,队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活动丰富多彩。每周两个半天的学习风雨无阻。活动队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时事政治、崇明山歌、乐理知识、远程教育等,也时常创作、排练节目,参加各种演出。队长张小末兄妹是崇明山歌的传人,他们兄妹俩传承了父辈的山歌表演艺术,组织队员学习山歌演唱技巧。队员们的乐理知识相对欠缺,他们就邀请专业的老师讲课。同时,队员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迁之乐音乐班的旁听学习,队员普遍感觉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了许多。在学习过程中,每年定期组织学员考察活动,帮助队员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活动队管理比较规范。团队有章程、建设方案、年度计划,有一套领导班子,包括队长、指导老师、联系人。年初都会制定一年的计划,修订队员公约,人手一份。每次活动,负责人都会做好活动记录,没有参加的同志都会提前请假。每个季度,团队开展业务交流、学习谈心,团队逐步健康成长。通过学习,活动队结合形势,结合学习内容,自编自演了各种山歌、小戏、小品、表演唱等几十个节目。这些节目通俗易懂,灵活多样,创作的节目让群众感受到了崇明山歌的永久魅力,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变化也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撑。团队本着服务队员,服务社区群众的理念,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负责人: 顾利平    创建年份:1995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16个 
本团队是在1995年由镇上部分中老年组织起来的腰鼓健身队。本团队现有队员16名,清一色女队员,平均年龄60岁左右。成立之初困难重重。没有资金,队员自己掏钱买道具、服装。很多道具都是亲手做出来的,如莲湘棒、拉罐等。队长张翠珍把家里的电视机、音箱、影碟机提供给团队使用。没有活动场所,队长就腾出自己家的场心、新造的房子,作排练和锻炼用。现在,村里能给与一定的资助,解决影碟机等。 团队从成立到成熟经历了一个不断转变思想,不断学习的过程。刚开始,由于队员在家自由散漫已成习惯,一小部分人不习惯集中在一起,工作比较难开展。团队负责人就耐心帮助,做好队员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参加学习。渐渐地,队员都有了集体荣誉感,把团队当自己的家,对学习活动也越来越感兴趣。无论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1)拉得出,打得响。2005年,县体育局集中培训橡筋健骨操,培训时间只有两天,要求人人都会。负责人张翠珍就把儿子也发动起来,把学习过程拍摄下来。回来后,仔细看录像,再培训团队其他成员。队员们放弃休息时间,克服困难,白天、夜晚加班学习。短短的三天时间,做到全队成员人人都会。后来,参加镇举办的健身路启动仪式,团队得了一等奖。(2)紧跟形势,不断充电,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服务团队,服务群众。世博会期间,全体学员学习世博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团队创作了《四姐妹夸夫》,内容是夸夸自己的丈夫在各条战线上为世博会作贡献。随着陈家镇的大开发,组织队员进行考出活动,感受身边的变化。创作了说唱《陈家镇》。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通过学习,队员普遍思想觉悟高、知识全面,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2007年手指舞《好日子》获得县文化艺术节三等奖;2008年快乐健身舞、拉罐舞均获得县健身展示三等奖;年年参加镇的庆祝国庆文艺汇演,年年获得镇、村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为消防队、陈家镇小学开展普及腰鼓知识,辅导打腰鼓的活动,成为陈家镇地区知名志愿者团队。
负责人: 蔡建国    创建年份:2011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8个 
团队宗旨为:养身健体,愉悦心情,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团队精神为:保持心态年青,夕阳红似火,晚霞更绚丽。
负责人: 黄兴财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30个 
鑫佳乐老年学习队成立于2010年6月,现有成员30名,全部是来自裕鸿小区附近的居民。本学习团队全部是男同志,,平均年龄67岁。本学习团队紧跟形势,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尽可能多地发挥自己的余热,争当平安和谐社区的志愿者。 本学习团队成立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但是作为一个学习型团队,相当规范。(1)每周组织一次报刊、杂志的学习;每周组织一次养生保健知识的交流学习;每周组织2至3次健康的文体活动;每季度聘请成人学校教师作法律常识、低碳环保知识的学习;每月开展一次由退休医生组成的志愿者体检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与其他学习团队的交流活动和外出考察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队员们学到了节能环保知识、健康养生知识、法律常识;了解到了国内外的形势、党的方针政策;增强了体质,愉悦了身心。(2)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积极参与到陈家镇的生态镇建设、小区文明、卫生镇、学习型乡镇等的创建中。学员们自己从报纸、杂志、电视中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在团队里互相交流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在亲朋、邻里间宣传,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社区的共同学习氛围的形成。(3)每次活动时间固定,内容固定,出席率足,有记录。因为活动内容丰富,紧贴实际,因此,时常吸引队外人员参与到活动中来。(4)本队队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家志趣相投,热爱团队,每个队员都具有团队第一的意识,在实际当中也处处体现出来。每次集中,队员们抢着烧开水,打扫卫生;今天谁没参加活动,就会马上电话联系,知道情况,需要帮助的活动之后立即上门;在小区文明、卫生创建过程中,谁要是落后了,大家就会一起指出来,帮助他进步。
负责人: 陈惠明    创建年份:2012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18个 
迁之舞舞蹈队成立于2012年2月,是由陈家镇裕鸿佳苑新3期的回搬居民组成的,舞蹈队清一色女队员。舞蹈队的活动宗旨是学习知识,服务社区,快乐生活。队员平均年龄65岁,算是比较年轻的老年人,因此朝气蓬勃。裕鸿佳苑居委会非常支持这支学习团队,特地把裕国路小区物业3楼作为她们学习、活动的场地。社区学校费红玉老师一手组建起来,队里的艺术骨干施玉萍任指导老师,陈惠明负责日常管理。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再加上身边的团队都活动起来了,自己也有闲时参加学习,负责人一呼百应,农民变队员。成立初,队员热情高,但是文化层次低,纪律松散,资金缺乏等实际问题也随之而来。负责人为团队提供学习资料,包括养身知识、时事政治、各类舞蹈等。养身知识、时事政治的学习采用互相交流的学习方式,大家轮流准备学习内容,浅显易学。舞蹈学习从基础开始,请老师教乐理、教舞蹈。碟片看了一遍又一遍,逐渐摸索,进步明显。没有资金,队员自掏腰包,购买道具、服装等,每年全队要自筹资金3000多元。队员年纪大了,家里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自己的身体也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学员们尽量调整好时间,以团队利益为重,确保了95%的出席率。几年下来,通过学习创作了很多受群众欢迎的舞蹈节目,其中,创作的扇子舞获得了镇老年舞蹈赛的一等奖。
2323/2801页,共28004条数据«<...23212322232323242325...>»
总团队数量(27162)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