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郭晓玲    创建年份:1999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30个 
“南东彩巾操队”于1999年10月11日正式成立,由30名中老年妇女组成,是一支活跃在社区里的舞蹈团队。“南东彩巾操队”经过十七年的精心打造,无论是队员的身体素质还是精神面貌都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和改变,从他们坚持不懈地学习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他们不仅代表了南东社区中老年人的精神风貌,更体现了南东社区文化繁荣蒸蒸日上的景象,他们无愧为老年学习团队的楷模。
负责人: 朱雪英    创建年份:2006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15个 
爱里舍花园社区于2006年成立了“七色花”惧乐部舞蹈队,现有成员15人左右。社区舞蹈队首先要落实舞蹈平民化、经常化的宗旨,摒弃贵族化,吸引社区最广大群众参与,推出了扇子舞、灯笼舞、印度舞、健身操等,充分展示了居民们的风采与活力。
负责人: 潘培云    创建年份:1999年    来自:上海老年大学    成员:12个 
时装表演是老年人比较感兴趣的活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做年轻时未能做的事是不少人的愿望。 通过活动,为老年朋友创建一个丰富的文化生活环境,提高艺术修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走时装步可以使人身体挺拔,提高气质,在活动中娱悦别人,快乐自己。 团员以华师大退休教职工,年龄50-70岁,身体健康,对时装表演有兴趣的。
负责人: 唐旻杰    创建年份:2015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20个 
为推进金山卫镇横召村学习型团队建设,构建和完善学习型团队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社区村民以社区共同价值观为指导,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自身、团队学习、提升素质,学以致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促进社区村民全面发展,推动社区环境范围的提升。 团队各项活动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促进老年人在面对疾病时相互间的心理支持和日常生活中的互相互爱,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宣讲团成员不但形式上要采取多样化、多视角,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而且内容上更加丰富,其中还穿插一些文艺演出,比如”三下乡“活动、结对共建活动等。要求主讲前要充分准备,多方收集,贴近实事、贴近群众,并且通俗易懂,让大家能够接受,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负责人: 沈国华    创建年份:2006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15个 
在居民区党支部和居委会的重视和支持下,万科二委垂钓队于2006年成立,共有15名学员。居委社区分校办学干部为负责人,胡岳象老师任团队指导,为团队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负责人: 刘兴龙    创建年份:2014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50个 
海燕合唱队2014年9月成立,金山区老年大学合唱队是金山区老年大学2014年秋季建成正式投入运行后第一批开设的班级,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该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使合唱队的老年朋友再次感受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负责人: 朱婉蓉    创建年份:2015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26个 
有这样一个集体,她温暖如家,她凝聚团结,她用不息的努力挑战国际标准舞、追逐梦想,她就是“金山区老年大学华旋舞蹈队”。
负责人: 李圣玲    创建年份:2006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18个 
编织沙龙从2006年开始在居委会和七宝社区学校的关心下,成立 至今。从自娱自乐开始,后由七宝社区学校给我们聘请了张老师, 在张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手把手教我们。我们这团队从成立到现在已 有10年时间了。学员们也从不会到现在能够勾出一件件衣服和围 巾、披肩,还能织出美丽的花样。从不会到现在能编织完整的毛衣, 其中学员们克服种种困难,坚持的毅力,学员们从不会到会都是在 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团队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
负责人: 丁根兄    创建年份:2014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20个 
召集了社区的喜爱唱歌的居民,把他们汇聚在一起,学习唱歌,提升了社区居民对音乐的熏陶及兴趣的培养。学习点的成员们参加社区各种文艺活动,让他们参加社区的居民自治活动。
负责人: 蔡美丽    创建年份:2014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3个 
老年戏曲队成立于2014年9月2日,团队总人数由开始的15人发展到现在的23人,来自成家镇地区各村,都是农民,平均年龄65岁,文化程度基本上是初中,其中4人高中,1人中专,这些老年队员平时喜爱喜爱戏曲,苦于没有老师指导,大家聚集在一起,学习戏曲,欣赏戏曲、表演戏曲,同时乐意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 本团队在学习管理上采取以自愿为原则,自娱自乐。规定每周集中2次,一次为戏曲知识的学习,一次为养身、时政知识的学习。队员学习积极性很高,每次活动大家风雨无阻,队员们主要学习戏曲的种类戏曲的表演、戏曲唱段的欣赏等,从最简单的内容学起。团队自费添置了录像带,供教学、欣赏。团队养身、时政知识的学习采取大家轮流备课的方式,轮流交流的方式。每个队员既是学员又是老师。一方面把自己获得的新的知识传递给大家,同时听取建议,互帮互学。大家从报纸、电视新闻、收集微信等方面收集材料。很多学员叫家里年轻人从网络上收集材料。知识的量大面广,不亚于专业的老师。教学相长,是团队队员的共同收获。除此,团队还经常与附近乡镇的其他团队进行交流,互相切磋技艺,广泛吸收喜爱戏曲的人员参加到团队中来,不断充实团队的力量。另外,每个学期团队也会邀请专业的老师来讲课,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团队在组织管理上采取人人当家做主的方式。团队聘请原来文艺小分队的退休队员陈小兴为队长,兼指导老师。队员们自己添置了乐器,配合戏曲的表演。每次活动谁先到,就主动打扫卫生,烧开水、整理场地等。团队挑选比较年轻的队员蔡朝琴负责台账。团队活动有计划、有制度。每次活动有点名、有活动记录、有照片,重大活动有视频记录等。 本团队成立以来虽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也为陈家镇地区的文化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积极参加市民艺术节、老年艺术节、镇文广中心组织的“每团队一台戏天天唱”等活动。演唱水平得到高度评价。曾经代表陈家镇参加崇明老年人艺术节展演,获得好评。团队在学习各类戏曲的同时,注重对崇明山歌的学习,努力传承和创新,这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2397/2801页,共28004条数据«<...23952396239723982399...>»
总团队数量(27162)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