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吴萍    创建年份:2009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16个 
赵非泾夕阳红健身队成立于2007年7月以来,一直活跃在社区文体活动中,团队人员多是文体爱好者居民,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一起相互交流,互帮互学,刻苦坚持,从零开始到较熟练的掌握,特别像腰鼓,从每个鼓点学起,骨干队员自费参加上海师范大学舞蹈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带动全团队一起提高。 从腰鼓到民族舞、排舞、广场舞、文艺小节目三句半等丰富的内容,结合当前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积极排练,有时加班加点操练表演,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参加赵非泾居委“百姓戏台”以及泗泾镇开展的文艺演出。收到广大居民的欢迎。特别是“百姓戏台”的一台戏,一直以来的坚持与苦练,演的有声有色、有板有眼,为全镇市民奉献了一台内容积极、舞姿多彩、有跳有唱的节目,市民的掌声就是我们辛劳的回报。 自编自演的民族舞“辣妹子”荣获2010年年老年艺术节二等奖,腰鼓舞“开门红”荣获2012年老年艺术节一等奖。在居委支部的支持下,配饰服装、后勤工作得到保障,为老年活动创造了条件。赵非泾夕阳红健身团队的舞蹈队,扶助居委残联第九套广播操比赛荣获2014年的一等奖,并深入到镇敬老院,为老年人文艺演出,还自费礼品慰问老年人,受到受到了老人的一致好评。 赵非泾夕阳红健身团队使我们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技艺、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友谊、跟上了形势,天天快乐,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前进,让我们的健身队成为居民的幸福家园。
负责人: 孙剑楣    创建年份:2014年    来自:虹口区    成员:12个 
余庆艺术团成立于2015年10月8日,是由舞蹈爱好者自发组成的一支舞蹈队,共有10多人,平均年龄57岁。在孙剑楣老师的带领下,坚持常年活动,无论演出或排练都是一个充满欢乐的集体。虽然老同志们已入花甲之年,但在悠扬的乐曲中,她们踏着节拍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整齐的动作、变换的队形,享受着美好的退休生活。起初时老同志每学习一个舞蹈动作,往往是练得浑身是汗,小腿疼痛,走路都很吃力,可大家咬紧牙关,坚持练习,没有一个人退出舞蹈队。 他们在上海市市民运动会、老龄工作联合会等重大活动中常常被邀请演出,并在多次的舞蹈比赛中获奖,如:《小苹果》、《NOBODY》等。通过舞蹈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协调了四肢,舒缓了精神压力。用艺术展示了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舞出了健康,舞出了快乐,舞出了夕阳风采。舞蹈是一项十分适合老同志强身健体的锻炼方式。
负责人: 赵建芳    创建年份:2015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16个 
张泾社区是泗泾镇成立较早的老社区。居民主要为老住户和原老街上的动迁居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这个背景下,2015年超能剪纸队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活跃在社区文化前沿的学习团队。团队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已任,通过剪纸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负责人: 杨剑敏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虹口区    成员:25个 
永美合唱队成立于2010年10月,从起初的10人不到,逐步发展到现在的25人。我们合唱队的队员基本由本小区的居民组成,也有周围地区的居民参加,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为团队负责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有80多岁,最小的52岁,尽管年龄差距大,但并不影响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表达对唱歌的喜爱。 永美居委拥有一个120平米的老年活动室供合唱队进行日常排练,起初由于队员年龄相差较大,基本功的条件也不算很好,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队员从来没有经过系统学过。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先从统一队员基本功开始。从最基本的音阶开始,一招一式地模仿,慢慢地配合、磨合。经过认真的练习,队员的合唱感觉大有改观。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队员通过多种曲目、多种方式的练习,避免了单调;为使他们学习的兴趣能够持久,指导老师尽可能多地肯定他们,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地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使其有兴趣、有能力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对队员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我们也逐步向队员渗透有关内容,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地让队员建立感觉。多年来,合唱队已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每位队员在原有的基础上,水平都有了飞速的提高,兴趣也日渐浓厚。 合唱队的成立不仅仅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更起到了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作用。参加合唱活动的社区居民们,协作精神得到培养,自我表现欲望得到激发,身心健康都得到有益的发展。这支队伍的壮大,在丰富了居民社区生活得同时也推动了文明小区建社,为创建和谐社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负责人: 杨绿翠    创建年份:2016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8个 
“花之艺”小组一直致力于开拓、学习、不断按照社会需求,为不同人群开发各类课程
负责人: 孙华莉    创建年份:2019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15个 
韵意七村木兰拳团队成立于2019年3月15日,自成立以来团队成员不断发展壮大,截止今日,已逐渐发展稳定、成熟。木兰拳虽已归属于武术范畴,但它与太极拳截然不同。它大起大落,刚柔相济,以音乐为灵魂,具有强烈的音韵和身韵特征,更接近于舞蹈。离开了音乐,演练木兰拳就失去了灵魂,没有了味道。所以木兰拳决不能象太极拳那么四平八稳匀速行进,也不能“轻柔美”的飘浮在上。木兰拳作为一项武舞相融,刚柔相继,造型优美,乐曲动听的群众性的健身活动,已在海内外广泛流传,越来越受到健身爱好者的青睐,适合各年龄阶层的健身爱好者学习锻炼,强身健体。
负责人: 李鸿春    创建年份:2009年    来自:虹口区    成员:15个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活跃社区的的文化、精神生活,提升居民生活情趣、品味,促进社区团体活动的健康发展。我居委积极组织,居民踊跃参与,发起这个手工编织活动。 手工编织本来就是一种需要靠智慧和耐力来来完成的一项活动,一针一线完成的工艺美术品,它体现了手工编织者的耐力、智慧、审美、实施的结合。一个编织者经过反复构思、设计、施工,才能把精美真品奉献给每一位受益者。她给您带来自豪、美丽与幸福。一件精美的手工编织毛衣,也和羊毛衫、名牌西服一样,会给你带来自信、成功和喜悦。既便如此,这其中,编织者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和耗费去多少宝贵的时间。然而,这就要求编织者们要尽全力的去研究开发,尽力改善右手挂线这一传统的编织方法。  社团的指导老师为张梅香老师,擅长手工编织,几十年的手工编织经验,把手工编织和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开拓创新,创作了旗袍罩衫、镶毛披肩、手工编织玩具、桌布等,深受编织爱好者的欢迎和称赞!社团的主要内容有织手套、毛衣等,学习各种针法,也包括钩针。 这个社团有效凝聚了社区内的编织爱好者,使她们的活动有目的、有指导、有方法、有探讨、有创新。通过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各自的编织技巧,创造出更好更美的作品,而且极大丰富了成员的精神生活,使成员们感到作品更好,生活更美!
负责人: 蔡桂华    创建年份:2015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16个 
时下烘焙已成为时尚,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体验和感受烘焙的乐趣。在制作美味的过程中,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使得老年人通过学习烘焙技能,提升了自我价值。
负责人: 韩荷斌    创建年份:2016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27个 
金地自在太极队成立于2016年1月6日,至2018年8月底,太极队固定拳友从最初的8人已发展为27人(16年底8人,17年底18人,18年8月27人),我们大部分拳友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太极拳,大家每天在队长韩老师的带教下,顶着烈日,踏着冰雪,冬练三九,夏练酷暑。每天迎着初升的太阳,伴着悠扬的乐曲,身着飘逸的太极服,用刚柔并济的拳法,轻巧自如的身姿,用握拳、推掌、转腿、等动作充分体现了太极工夫的刚柔相济,虚实结合的特点,大家在队长韩老师的指导下,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的精神,队友们已学会了多套杨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部分太极基础好的还学会了杨式太极刀。 我们的太极队是积极向上的,在日常锻炼学习交流中,始终以太极谦和、自信、包容、和谐、至善的精神为主导,每年都组织多次拳术交流学习探讨会,能者为师相互学习,我们的太极队还积极参与社区的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 我们的成绩得到了居委领导的认可,参加了2018年泗泾镇会波社区百姓戏台演出,成立周年团队也录了表演视频在互联网获得不少点击,得到了我们社区邻居们的称赞,同时也成为金地自在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
负责人: 邬释田    创建年份:2013年    来自:虹口区    成员:20个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逢周三,天武居委活动室里,都会传来阵阵激昂雄壮的歌声。 如今的老年人们吃穿都没有问题,她们希望晚年的业余文化生活老有所乐。银发无忧沙龙成员们没成立之前,有的老同志感到生活寂寞,有的十分孤单,有的萎靡不振,有的没事干无聊。天武居委组织成立了以小区老年党员,老年志愿者为骨干的天武银发沙龙老年人健身、唱歌、交流为主的团队。大家一起唱歌、做健身操,高高兴兴,精神渐渐好了起来。有的人说,来这里的兄弟姐妹都喜欢唱歌、做健身操,大家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真正找到了知音;有的说来这里很开心,是一种享受,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了,有的说这样的活动的确让我们老年人感受到了社区文化带来的和谐、愉悦和幸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过健康幸福生活每一天。
2492/2801页,共28004条数据«<...24902491249224932494...>»
总团队数量(27162)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