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项菊芬    创建年份:2008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20个 
水清一村社区于2008年成立了社区英语班,当时大家都参与到迎奥运学英语的热潮中来,为了让学员们能与国际接轨,社区特邀请退休教师志愿者项菊芬担任英语义务教师,项老师认真敬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学习的总体目标和年度学习计划。 为将社区英语班活动深入开展,使学习活动更具有长期性和连贯性。基础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音标、简单语法、以及常用单词,以口语表达为主,学员都自掏腰包购买相关教科书。项老师在教授学员日常对话的同时,也学习一些涉外礼仪,英语班先后有学员出国旅游探亲,学员将所学的英语用于与当地人的交流中,这也促进了学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树立自信。 社区英语班至今已开办8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学员们从最初的ABC到目前的简单的语言交际,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社区英语班的学员人数也从开班时的5、6人增加到现在的20多人。英语班很多学员都还是社区的自愿者,他们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志愿服务实践行动,在社区内发挥他们的正能量。在每年社区举办的大型活动中学员们向社区居民展示学习成果,以此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到学习英语的队伍中。
负责人: 沈佩莹    创建年份:2011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10个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 西环新村舞蹈队为了丰富老年朋友的课余生活,帮助老年舞蹈队成员巩固、加深和扩大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扩大成员的舞蹈视野,增进成员的舞蹈知识,使社区充满欢乐和生机。对舞蹈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让学员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舞蹈修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舞蹈队有着明确制度、章程、活动计划等,老师细心、认真的教导学员,学员也十分尊重老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及时和老师沟通。也正是因为舞蹈队的老师对学员耐心教导,舞蹈队的技巧明显提升。不再像以前那样乱跳而是真正舞蹈表演了。 如今,西环新村老年舞蹈队的在西环小区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很多爱好舞蹈的“同志们”也都慕名加入进来,如今的舞蹈队也日益壮大起来!
负责人: 全长发    创建年份:2007年    来自:虹口区    成员:30个 
基于东体小区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为了解决目前小区孤老、独居、重残无业家庭的看病难、配药难、生活中的小修小补难等问题,东体党总支、居委会倡议筹建一支近20位各有专长的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助老团队。该团队名称初定为“助老助残帮帮队”。 “助老助残帮帮队”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理念,在东体党总支的引领下,开展与小区内有特殊困难的部分孤老、残疾、独居家庭进行结对的关爱行动,真正使小区需要关爱的人员得到关爱,从而使东体居民区更加和谐。
负责人: 范文灿    创建年份:2008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18个 
龙柏七村编织队成立到至今已有8年,班级成员有十几余名,其中部分是癌症康复俱乐部的成员,她们在负责人范文灿老师的带领下每周一下午进行编织小组活动,每季度开展楼道睦邻屋活动,交流切磋编织、串珠技术。共同的兴趣爱好让更多地居民融入到这个温馨“大家庭”,使大家生活变得更充实。
负责人: 谢彩娥    创建年份:2011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10个 
团队简介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西环新村拳操队为了丰富老年朋友的课余生活,帮助老年拳操队成员巩固、加深和扩大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扩大成员的拳操的视野,增进成员的拳操知识,使社区充满欢乐和生机。对拳操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让学员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拳操修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拳操队有着明确制度、章程、活动计划等,老师细心、认真的教导学员,学员也十分尊重老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及时和老师沟通。也正是因为拳操队的老师对学员耐心教导,拳操队的技巧明显提升。不再像以前那样乱比划而是真正进行拳操训练了。 如今,西环新村老年拳操队的在西环小区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很多爱好拳操的“同志们”也都慕名加入进来,如今的拳操队也日益壮大起来!
负责人: 陈志瑛    创建年份:2012年    来自:普陀区    成员:15个 
从2012年开始,金杨园社区爱好文艺的老人们自发组织在一起,当时合唱队伍只有几人。如今,这支合唱队还在不断壮大,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
负责人: 罗汝娟    创建年份:1985年    来自:虹口区    成员:38个 
东体居委是由东一、东二、东三合并而成,从1985年3月8日至今,走过整整28年历程,一届又一届的换届,是无数双远去的脚印把这条既平凡又不平凡的道路连接成如今那么的畅通,这得益于居委领导的关心也有众多姐妹的扶植和支持,目前,姐妹们视作这团队为自己的一个“家”。
负责人: 孙志芬    创建年份:2014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10个 
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西环新村沪剧队为了丰富老年朋友的课余生活,帮助老年沪剧队成员巩固、加深和扩大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扩大成员的沪剧视野,增进成员的沪剧知识,使社区充满欢乐和生机。对沪剧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让学员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沪剧修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沪剧队有着明确制度、章程、活动计划等,老师细心、认真的教导学员,学员也十分尊重老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及时和老师沟通。也正是因为沪剧队的老师对学员耐心教导,沪剧队的技巧明显提升。不再像以前那样乱唱而是真正沪剧表演了。 如今,西环新村老年沪剧队的在西环小区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很多爱好沪剧的“同志们”也都慕名加入进来,如今的沪剧队也日益壮大起来!
负责人: 王吉涵    创建年份:2008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50个 
由上海市优秀志愿者老师王吉涵老师指导的合唱团,成立到今8年多,王老师坚持激情教唱,每节课学员们都会随着他陶醉在歌曲的旋律中。合唱团学员素质不断提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凝聚力强。香樟合唱团被评为2012年上海市老年人优秀学习团队。
负责人: 董菊凤    创建年份:2014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21个 
阳光舞蹈时装队在阳光园居委会领导下,由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的一只队伍。每周活动二次,每次活动都在2小时以上,有组织有纪律,每次活动都有队员签到及活动记录。阳光舞蹈时装队现有队员21人,队员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团队集学习、娱乐和健身于一体,充分展示女性自我价值和老年人的精神面貌。丰富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弘扬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
2296/2684页,共26836条数据«<...2294229522962297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