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陆佑美    创建年份:2012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18个 
欢悦健身舞队的队员属自愿参加各种健身活动;均以自我管理、自我活动的群众性组织。建队的宗旨市是贯彻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国家法律、法规等组织爱好者学员的活动,增强体质、加强交流、增加和谐、提高舞艺。
负责人: 金迺谦    创建年份:2012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28个 
了解民意,聚集智慧;关注时事
负责人: 曹毓妹    创建年份:2013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20个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负责人: 谢美珍     创建年份:2009年    来自:长宁区    成员:12个 
活跃了七年之久的幸福时光老年学习队是人民居民区最早的学习团队,始终围绕“邻里学”、“邻里情”、“邻里乐”、“邻里颂”等四个方面开展活动。一是邻里学: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举办微型的知识讲座,是大家学习新的知识,紧跟时代步伐;组织老年人读报,讲解,讨论分享体会,让老人在活动中接触到最新的理论,使老人的思想不断更新,同时及时传达老人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平时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及时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从行动上积极支持社区工作。二是邻里情:有句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老人聚在一起,特别是几位独居老人平时要讲话,总感觉没地方说,来到活动地点大家见面,格外亲切,拉拉家常,叙叙友情,说说自己的故事,反映对社会和小区楼栋的动态和看法,老人怎样防范诈骗、防火、防盗;怎样保养身体,防跌跤。结合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睦邻点都会给老人送上温暖和慰问。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架起政府、社区、老人沟通心灵的桥梁,融洽了社区邻里关系。三是邻里乐:现在老人已经把团队的定期活动当做一种习惯,到时会早早来到活动地点,要使老人在睦邻点心情愉快,笑口常开,睦邻点组织适合老人的竞赛活动“家庭才艺秀“,在我国传统元宵节制作汤团比武;端午节自己包粽子,曾阿姨、徐阿姨、董阿姨身手不凡,当然,这天大家享受了这份美餐,在活动中老人们享受了无比乐趣,齐声说道祝大家节日快乐!四是邻里颂:我们团队老人大部分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将新华街道和人民居委的好人好事,编写成打油诗,在各种场所和广场进行宣传,把文明礼仪宣传到每个角落。在活动中许多老人不由自主的唱唱歌曲,哼哼戏曲,以家庭特色的文化在培养和睦共处的新型邻里关系。
负责人: 陈怡    创建年份:2005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22个 
未名园舞蹈队组建于2005年,目前成员有22人,都是退休的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团队负责人陈怡,舞蹈表演以民族舞、现代舞为主。
负责人: 严家骏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12个 
汇龙潭社区“科普之窗睦邻点”成立于2010年1月,其前身是社区科普工作小组(成立于1998年),现有12人组成(其中党员4人、九三成员2人,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10人),主要负责社区的科普宣传活动。在睦邻点负责人严家骏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坚持每月10号活动一次,认真按照“宣传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生活质量”的宗旨和要求,贴近区域实际、贴近居民的生活实际,每季度出版一期科普版面。
负责人: 杨志秋    创建年份:2011年    来自:上海老龄大学    成员:36个 
书写夕阳红 彩绘新生活 老龄大学艺术院书画社成立于1993年12月,常年参加活动158人,坚持至今已近23年。 指导老师大多来自中国书协、上海书协、美协。其中有上海市老年教育十大名师之一的林仲兴老师,有中国美术等级考官、画家王祖基老师,书法家徐家荣、姚同庆、曹正人老师,画家顾欣、左杭林、李元勋等十余位老师。 多年来,上海老龄大学书画社在校领导和艺术院的领导、重视和支持下,团结、组织、动员全体社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美化校园、打造文化;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健全组织、优化队伍。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上,书画社被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优秀学习型团队,杨志秋社长被评为优秀负责人、市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
负责人: 陆连华    创建年份:2015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5个 
一、老年志愿者小分队每月1次进行学习活动。有序开展各类特色主题活动 1、开展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系列活动。 2、贯穿“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红十字日这三个时间上临近的节日,开展五月便民服务活动。 3、开展“七一”建党节系列活动。 4、庆“九九”重阳节系列敬老活动。 5、迎国庆文艺演出等。 二、 整合各项资源,不断拓宽学习点教育体系。 1、 以村卫生室为依托,定期举行各类老年病、职业病防治讲座。 2、 利用板报、横幅,开展“四防”安全教育宣传、禁毒宣传。 3、 发挥师资队伍优势,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4、 利用村委会IPTV等信息化教育设备,开展远程教育。 三、 以寒暑假为契机,开展未成年人健康教育 1、开展“安全法制”、“健康卫生”、 “拒绝毒品”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奋好学,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
负责人: 王闰    创建年份:2007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24个 
俱乐部的宗旨是借助老年大学的平台,学员们可以在钢琴俱乐部展示自己的琴技,切磋交流,取长补短。会员们都来自各条战线的钢琴爱好者人员。让钢琴伴随琴友们,为生活添彩,为夕阳增辉,为校增光。
负责人: 郭月娣     创建年份:2013年    来自:长宁区    成员:12个 
牛桥编织组成立于2013年,编织组是由刚刚退休的三、五好姐妹相约组成,她们因为热爱编织而聚拢一起,切磋编织技艺,目地是排解寂寞,广交好友,由于编织达人郭月娣、许惠娣、盛洁等人的加入,吸引和带动了一些初学者,近几年来,编织组已有一定规模,正式列入社区教育课程,周周定期授课,大家互教互学,造就了一批善于编织的能手。 编织组负责人郭月娣每周会安排好授课内容为大家示范新的编织技艺,同时她还在街道编织沙龙担任授课老师,利用社区资源更好的为编织组提供服务,许惠娣则负责团队的组织安排,做好考勤和准备工作,在两人的努力下,编织组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组员们还不定期开展作品展示活动,把有特色的编织作品与居民分享。比如盛杰家中有爱犬,她就特别擅长编织宠物衣物,一件件可爱的宠物服饰也让人大开眼界,马问芳和张勤芳都是升级做奶奶的人,她们的作品大多都是为孙子孙女编织的"奶奶牌"爱心毛衣,不但款式新颖还是量身定制,堪比大牌。许惠娣和陆文英则擅长制作配饰和居家物品,编织漂亮的帽子、围巾、手套都不在话下,靠垫套、椅垫更是花样繁多。在团队活动中大家以编织相识,也因编织相交,在生活中相互照顾成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邻里。 成员们热爱编织也热爱社区公益,她们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家人、 亲友和他人的同时也奉献给了社区大家庭。编织组成立以来不但为街道老年协会编织爱心帽,更是为社区困难老人免费编织围巾和帽子,为了编织适合老年人的帽子,她们从配色到式样都一一讨论,从件件织品中寄托着浓浓的关爱,展现了她们美好的心灵和靓丽多彩的人生。
2302/2684页,共26836条数据«<...2300230123022303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