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徐守英    创建年份:1995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35个 
陈南村健身文体队成立于1995年,至今已有17年。初期,人员不到10人,现已达到120多名。平均年龄在58岁,其中有党员、老师、干部、退休工人以及社会上的一些积极分子。团队规模在不断扩大,管理起来工作量大,难度也大。于是,大家商量,分成文艺演出队、广场健身舞队、腰鼓队、交谊舞队四个小团队。徐守英任健身学习团队总负责人,陆顺周任副的负责人。另外每个团队产生1个小的团队负责人。整个健身文体团队有指导老师一名,联系人一名。 平时,团队活动处处体现学习两字。(1)每逢星期六、星期天,利用两个半天时间,大家一起读读报,关心国家大事;交流养生保健知识;唱唱歌,娱乐身心。(2)文艺演出队,一般情况星期二、五下午集中编排节目。有时,需要参加演出,晚上都要排练。文艺队的活动紧跟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3)腰鼓队每周活动一次,进行练习。平时接受单位迎宾、新店开张等庆祝,做到随叫随到。(4)广场健身舞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功夫扇、健身舞等,人数有七八十人之多。因为没有场地,所以下雨天就分散活动。平时,一到傍晚,大家聚集在一起。学习时,老师辅导、学员互帮互学相结合。(5)交谊舞队每天晚上风雨无阻活动。团队的管理相当严格。队长考察队员情况,发现有队员学习不认真,或者借机有不文明现象,会劝其退队。团队活动的宗旨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促进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团队成立17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取得了不少的成绩。2002——2011年连续十年,在县文体广举办的健身展示中获二、三等奖;2004年,队员徐守英在县戏曲大赛中获十佳歌手称号;2010、2011年徐守英连续两年被评为县优秀志愿者;2011年,在镇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歌会上获得一等奖;2011年9月、11月第五套海派秧歌舞比赛,分别获上海市、全国三等奖,并获得道德风尚奖;2011年10月参加上海市外事办举办《外国艺术家进社区活动》,与外国艺术家同台共舞。这些年,本团队还多次被镇政府评为优秀文化团队、巾帼文明健身队等。
负责人: 蒋俊岩    创建年份:2004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8个 
舒心老年学习团队成立于2004年3月,共有老年队员28名,全部是陈家镇地区的离退休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渴望学习,追求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平时的活动场所位于陈家镇瀛陈居委会。 舒心老年学习团队成立八年来,不断学习,坚持每周三次的学习,逢年过节也不例外。学习的内容丰富,有养生保健知识、法律知识、环保理念、国内外时事形势等,并且贴近生活,老年人非常喜欢。这一团队最大的亮点就是;(1)能紧跟形势进行学习。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前夕,队长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奥运知识、世博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在团队里开展学习活动,走在社区居民的前列。(2)不定期的组织队员开展参观、考察等活动。自2004年成立以来,他们先后去了南通、江苏、苏州等地参观、游览。去年崇启大桥开通,他们又组织队员考察了启动吕四。这些活动,帮助老年学员了解了当地的人文知识、感受祖国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同时为本乡镇的开发建设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建议。 本学习团队以高雅文明、健康快乐为宗旨,提高了老年人的法制观念、养生保健知识、环保理念,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从而达到老年人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通过常年的学习,队员一不赌钱,二不抽烟,身心健康、。
负责人: 龚玉芳    创建年份:2000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15个 
学习沪剧、越剧等
负责人: 王世范    创建年份:2002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31个 
先锋村夕阳红学习型团队成立于2002年,现有队员31名,主要来自陈家镇的先锋村。队员平均年龄62岁,高中以上学历有10名,初中学历有18名,其余3人小学学历。这些学员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学习兴趣浓郁,团队充满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全队在队长的带领下,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实践——活到老,学到老。 平时,每周一次参加时事、政治、远程教育等知识的学习;每周一次活动队的排练,可说雷打不动。团队在队长的带领下,数十年来利用早晨、傍晚,天天坚持锻炼,就是刮风下雨也从不间断。队长紧跟时代的步伐,精心选择学习内容。2010年的时候,王老师带领五名队员去合兴梅园村登门拜师学习刮痧推拿技术。回来后为广大群众免费治病,受到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09年信息化试点,王老师带上了他们活动队的全体老年学员一起参加。如今,他们个个都是老年学习网的老学员了。 他们互帮互学,在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在文艺活动方面取得惊人的优异成绩。他们自筹资金,自己创作,自己制作道具、戏服。通过群策群力,由31人参加的团队,创作了37个相声、小品、小戏、舞蹈、快板、锣鼓词等形式多样的节目。十年来在镇里、村里演出318场,到外乡镇演出18场,至县的演出8次,赴市3次。2009年获得华东六省一市原生态山歌赛二等奖;2011年获上海万人健身操展示优秀奖;近年来,累计获县二等奖一次,三等奖六次,镇一等奖11次,二等奖7次。 其次,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成绩喜人。如王世范同志在2010年6月获得县“市民学环保知识竞赛”三等奖, 2001年在县文广局举办的 “乡村书屋香万里”征文赛中获得二等奖;征文《我们村里的柏万青》获县妇联举办的和谐社会征文一等奖。张小末同志被评为崇明山歌传人,多次参加市、县的演出,获得好评。周静芳同志在县妇联举办的环保生活征文赛、县文广局举办的 “乡村书屋香万里”征文赛中分获二、三等奖的好成绩。2010、11年,王世范、周静芳连续两年在县的灶花、面食制作大赛上,获得二、三等奖。 另外,团队的队长王老师经常被聘为志愿者去“阳光之家”、老年学校、中小学等讲课。风趣的语言、渊博的知识深受听课者的好评。还有像张小末、周静芳、赵小多等同志,也通过学习积累知识,成为社区热心志愿者。
负责人: 龚祖扬    创建年份:2009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2个 
百姓民乐队成立于2009年7月。团队成员共有22人,来自成家镇地区各行各业,有农民、工人、教师,平均年龄64岁,文化程度基本上是初中,其中2人是大专学历。这些老年队员喜爱乐器,喜爱音乐,乐意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 本团队自成立以来借用陈家镇陈南村老年活动室开展活动。本团队在学习管理上采取以自愿为原则,自娱自乐。规定每周集中两次,一次为规定知识的学习,一次为训练。学习乐理知识、各类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及各类乐器的配合、合奏,在集中学习时规定演奏曲目,演练各种乐器的配合,并布置好每次回去自练的作业。在成熟的情况下为陈家镇地区,村级文艺队的排练、演出进行伴奏、灌注录音。如为先锋村排练伴奏山歌小戏《淘米记》,为陈南村排练伴奏山歌表演唱《东滩放歌》,为侨联伴奏朗诵诗《中国老家》,为镇文化中心灌注录音说唱《老年朋友想开点》。除此,团队还经常与附近乡镇的其他乐队进行交流,互相切磋技艺,广泛吸收喜爱乐器演奏的人员参加到团队中来,不断充实团队的力量。团队还有一大特色,人人当家做主。每次活动谁先到,就主动打扫卫生,烧开水、整理场地、乐器等。每个队员既是学员又是老师。一方面把自己获得的新的知识传递给大家,同时听取建议,互帮互学。另外,每个学期团队也会邀请专业的老师来讲课,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本团队成立以来虽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也为陈家镇地区的文化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2011年纪念建党70周年红歌大家唱活动中,为陈南村文艺队伴奏,获得全镇第一名;2010年参加县侨联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获得好评。今年4月,与市侨联艺术团同台献艺,获得一致的好评。利用时间,队员们广泛搜集崇明山歌,如:田头山歌、纳凉山歌、庙会山歌、情爱山歌等,加以整理成册,保护和传存了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负责人: 胡耀祖    创建年份:2002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9个 
鸿田村中老年山歌队成立于2002年1月,是我县(镇)最早成立的活动队之一。本团队有队员29名,均来自本村。队员平均年龄65岁,大部分是文盲或初小水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创办初期,大家自筹资金,购买了乐器、音响等设备。后来,鸿田村村委为活动队提供了活动的场所,队员们感觉有了一个家,劲头更足了。 活动队成立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在此期间,队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活动丰富多彩。每周三个半天的学习风雨无阻。活动队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时事政治、崇明山歌、电子琴知识、远程教育等,也时常排练节目,参加各种演出。每年定期组织考察活动,帮助队员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活动队管理比较规范。每次活动,负责人都会做好记录,没有参加的同志都会提前请假;年初都会制定一年的计划,修订队员公约,人手一份。活动队的各项资料有专人保管,创作的节目保存了厚厚的几大本。如今,负责人胡耀祖年事已高,正在物色新的接班人。 十年来,通过学习,活动队自编自演了各种山歌、小戏、小品、表演唱等几十个节目,演出大小场次近千个,观众几万人次。这些节目通俗易懂,灵活多样,所谓船小调头快。从崇明山歌《淘米记》到《拾金不昧黄昏恋》;从小品《老俩口补拍结婚照》到《老俩口垃圾分类》,创作的节目让群众感受到了崇明山歌的魅力,时代的发展变化。 十年来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曾获得市老年体育协会颁发的先进集体铜牌一块;2008年参加县的科普汇演获得一等奖;2009年参加县老年大学组织的才艺展示,一出《迎世博,共创平安生态岛》的表演得到市、县领导长时间的掌声。为了让山歌代代相传,最近得到县教育部门的支持,今年暑假同裕安幼儿园成功合演了一台“十小十老”,浓浓的乡土文化,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最近创作的山歌表演唱《插到外婆桥》在社区文化中心的舞台上作了展示,并上了土豆网,受到大家的好评。
负责人: 陈惠忠    创建年份:2011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38个 
迁之乐合唱队成立于2011年3月。本团队有队员47名,均来自本镇。队员平均年龄62岁,大部分初中以下水平,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好在队员们学习兴趣浓郁,集体荣誉感强烈,因此,团队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创办初期,团队三位负责人自筹资金,购买了电脑、音响、空调等设备,裕鸿居委为活动队提供了活动的场所,队员们感觉有了一个家,劲头十足。团队没有专业指导老师,大家觉得无从学起。后来,通过努力终于聘请到了县文工团的退休教师陈泉老师作为团队的指导老师。大家一下子觉得学习有了方向。 活动队虽则成立时间不长,但是队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活动丰富多彩。每两周一次聘请专业老师教学乐理知识、演唱技巧等;每周学员分组练习唱歌等,保证每个学员有三个晚上的集中学习时间。活动队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时事政治、乐理知识、演唱技巧,也时常排练节目,参加各种演出。每年定期组织考察活动,帮助队员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活动队就像一个大家庭,每天晚上其乐融融。有的对着电脑练歌,有的在老师指导下练声、练歌。 活动队管理比较规范。陈惠忠同志全面负责活动队的日常事务,张友仁同志是团队的会计,陈静芳同志任团队的艺术指导。团队重大事情负责的几个同志先商量,再在学员中表决通过。每次活动,负责人都会做好记录,各项资料有专人保管。团队有会议制度、请假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年初都会制定一年的计划,修订队员公约,人手一份。 两年多来,通过学习,合唱队队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演唱技巧日趋成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个团队团结友爱,朝气蓬勃。因为成立时间不长,刚刚起步,因此也没有过多的荣誉。但是,为陈家镇地区的父老乡亲,带来了甜美的歌声,传递了和谐社会的正能量。这一活动队章程具体、队员团结,学习规范,台账完整,实实在在开展学习活动。
负责人: 龚飞扬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16个 
该团队坚持每天都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主要以拳操、广场舞、礼仪法律安全为主,积极参加县镇的各项文艺演出活动,深受居民的一致好评。
负责人: 顾美琴    创建年份:2009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0个 
该团队坚持每周二次的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主要以戏曲舞蹈文艺为主,每次演出活动都认真对待,是镇小有名气的老年学习团队。
负责人: 何丽华    创建年份:2007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0个 
该团队由20人组成,每次学习内容以戏曲舞蹈文艺活动为主,坚持每周二次的学习活动,积极参加县镇的各项演出活动。
2330/2801页,共28004条数据«<...23282329233023312332...>»
总团队数量(27162)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