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薛连芳    创建年份:2008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20个 
嘉家乐常青健身队是依托楼组党建平台,发挥社区人才资源优势,组建富有特色、群众欢迎的活动团队并加以扶持壮大,以党员和居民骨干为引领,引导居民开展自治、自乐、自助活动,不断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号召力,紧紧依靠广大党员群众,调动社区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区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区,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负责人: 葛平    创建年份:2002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22个 
月浦钢城舞蹈队成立于2002年10月。从建团初期的十来个队员,发展至正式队员22人,目前队员平均年龄五十六岁。 团队成立后,先后制定了团队章程和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明确了团队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在镇老年学校的支持下,舞蹈队的队员们认真学习、刻苦排练,主动出击寻找机会参加社区群文展演活动。团队从社区广场汇演到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周周演;从地区参赛到市级比赛。
负责人: 王洪煊    创建年份:2009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0个 
加大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力度,规范培训。 拓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参与度和受益面。总结推广示范小组建设的经验做法,鼓励居民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运行的不同模式,促进小组建设与管理水平有整体提高。依托“1传10”传播活动,探索开展健康家庭建设活动一是规定课程学习。发展示范小组学习内容:四大基石、四季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心理健康知识读本;小组学习内容:年内对文体团队成员进行健康自我管理核心知识培训,培训可因地制宜选择市民健康讲座、健康大讲堂专题讲座、社区学校授课等方式,内容由市爱卫办提供。二是针对性课程学习。医务人员应以组员关注的健康问题为基础增加设计组员的学习课程内容。如高血压的组员增设高血压管理课程。积极探索小组与慢性病干预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开展小组招募机制研究,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的作用,积极探索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与慢性病干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慢性病管理网络中招募组员,针对不同组员的健康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监测干预效果。
负责人: 卞桂清    创建年份:2000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148个 
杨行镇百人舞蹈团成立于2006年4月,团队成员除来自于杨行镇域内的社区居民和村民外,还有一部分是周边街镇的文体爱好者。她们既是社区群众文体的骨干,也是愿意为社区文体事业奉献的志愿者。她们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30岁,其中男性占15%。舞蹈团成功的原因舞蹈团团长和艺术指导是卞桂清老师,她原在辽宁省民间艺术团担任编导,获民间秧歌舞蹈专家的殊荣。现任上海市老年体育协会、民间体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杨行镇画韵舞蹈队队长,杨行镇老年学校文体队导师。同时,具备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国家级健身秧歌评委资格、国家级健身腰鼓评委资格、国家级健身秧歌腰鼓教练资格。在群文艺术领域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受过部队文工团专业训练的卞老师擅长于各类民间舞和健身舞。因此,民间舞蹈、民族舞蹈、排舞、健身秧歌、健身腰鼓、民间秧歌、排舞等成为百人舞蹈团的主要活动和排练内容,同时也成了舞蹈团参加各类大型民间舞和体育舞蹈比赛、展示和许多大型活动开幕式演出的优势项目。而这其中的花棒秧歌更是舞蹈团的一大特色,因为卞老师编撰的《花棒健身秧歌》教材,曾作为上海市第八、第九届老年运动会比赛规定项目。团队可谓优势得天独厚、特色鲜明。百人舞蹈团在杨行镇颐景园和杨行镇社区文化中心三楼多功能厅有固定的活动地点。而活动时间则安排为每周一、三、五、日上午6:30一8:30 在颐景园活动、排练;每周二、四、六上午8:30一10:30 在杨行镇社区文化中心三楼多功能厅排练。长年累月固定时间和固定场地的训练、切磋,使队员们的舞蹈技艺更为娴熟。队员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团队的整体水平也越来越高。百人舞蹈团成立至今,队员人数不断增加,队伍不断壮大。如在2006年 “武夷山杯”全国健身秧歌大赛,规定套路比赛中,获二等奖;自选套路《花棒健身秧歌》获一等奖。 三、未来的发展思路教授各类广场舞、民间舞、排舞、健身舞等。
负责人: 王觉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3个 
红星居民区老年人多、老年人中学历低者多,在红星居委会的组织和协调下,一支由退休居民组成的“星之恋”学习团队于2010年3月正式成立。 活动小组成立之初,成员仅十多人,活动没有具体的计划,内容也较单一和随意。随着参加团队成员的不断增加,居委会及时与学习小组共同建立了相关章程和制度,现有成员23人,学习活动内容也更丰富。 “星之恋”学习团队现有固定的一小时学习交流和一小时读报看杂志,以及唱沪剧、跳排舞、编花等活动内容。学习活动从开始的由团队负责人找材料,到现在每个成员主动寻找热点、推荐,学习和讨论。团队活动也从单一的读报,到如今的参加健康讲座、观看电影、外出参观,学习广播操等活动。 “星之恋”学习团队现在成了红星居委会各项活动的中坚力量,小组成员既是参与者更是组织者。他们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还增强了参与社区管理、为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加强了社区居民的人际交往和新型的邻里关系,加深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区的整体文化氛围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们希望以通过这次参加上海市老年人学习团队的申报为契机,加强我们小组的组织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我们团队是综合素质,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学习活动。
负责人: 栾琴    创建年份:2009年    来自:普陀区    成员:42个 
真如镇馨情时装队之一支生气勃勃且在全市都很有影响力的中老年文艺团队,自200年创办以来,他们已经在国内外的时装舞蹈比赛中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
负责人: 陆仁德    创建年份:2008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0个 
老年人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六个老有”为目标,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和街道老龄协会的指导下,为老年人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老协组织机构 上级单位非常重视老年协会工作,将老年协会的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理事会长、副书记、副主任为副会长的社区老龄工作协会。定期开会,及时解决老龄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二、强化老年教育,文体活动不断。 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老年人学习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地方有关的法规,让老年人知法、懂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通过听讲座、法律咨询等途径,大大提高老年人对自己权益的维护意识。 三、关爱并举,幸福温暖。 在重大节日社区组织老人们采用联欢形式庆祝纪念活动,以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增进老人们的身心健康。如春节来临之际,社区召集了居民组长和退休的老党员及有关骨干一起,在总结一年工作的同时进行了联欢活动,社区干部与老人们同欢同乐;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使老人们亲身感受到了社区是我家的亲情感,也使我们深深感觉到,只有不断地加强老年协会建设,才能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负责人: 周嘉炘    创建年份:2008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12个 
睦邻点负责人周嘉炘是中国农业银行的一名退休职工。自退休在家后,带领社区有相同爱好的居民一同制作风筝并且参与一起放飞。他作为队长不断完善风筝队的活动规则,始终把队员们紧紧团结在一起,深受大家的尊敬。自秋博风筝队成立起来,睦邻点的成员先后参加了上海、山东 、江苏、等地的全国风筝协会活动并多次获奖。秋博风筝队除了给大家带来了荣誉之外,还让那些本来不认识的人聚集在了一起。
负责人: 龚建萍    创建年份:2014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2个 
围绕章程根据镇老年学校2014工作要求,开展适合本团队学习教育活动,重点开展以《广场舞为基础创建农村居民学习点的实验》社区教育活动,培育和建设老年人学习团队,对队员进行生态岛的建设、文明礼仪、健康保健、生产生活实用技能、文化娱乐等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全体队员健康快乐的心态,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负责人: 沈静芳    创建年份:2009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12个 
“健乐融融”学习团队成立于2009年11月,是一群热爱健身锻炼、科普生活的退休阿姨组成,该团队持以创建健身品牌为纽带,不断培育社区体育项目,扩大健身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活跃在社区文化团队中。
2387/2801页,共28004条数据«<...23852386238723882389...>»
总团队数量(27162)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