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庞燕萍    创建年份:2003年    来自:杨浦区    成员:25个 
钢琴是美的体现、美的化身。从2013年3月成立沙龙这批中老年学员通过学习钢琴换回了年青时代的梦和青春年华。
负责人: 凌琨    创建年份:2013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20个 
以居住在外滩社区内的老年人为主体,由热心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人员参与。团队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依靠骨干力量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并积极参与。
负责人: 陈兴凯    创建年份:2008年    来自:普陀区    成员:70个 
甘泉白桦林知青民乐团,他们志同道合、团结互助、敬业向上,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
负责人: 严余芬    创建年份:1996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70个 
沪剧、越剧
负责人: 程海玲    创建年份:2002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25个 
团队成立多年,队员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职工,虽然他们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但在这个温馨的集体中大家团结、友爱,不断交流各自锻炼心得,队员中互相关心、相互照顾,体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正能量。 拳操队自成立以来,积极推动市民健身运动,每天坚持锻炼不间断,团队人数不断增加,团队影响不断扩大。自街道成立健身俱乐部以来,积极参加街道组织的各项活动,本着重在参与、不断提高的原则,积极参与市和区里组织的各项展示活动和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通过比赛,也不断扩大了团队的影响力,近几年,拳操队不但致力于各类拳操的推广,还不断推出新品种,吸引了无数爱好者前来学习,甚至别的街道都慕名而来。
负责人: 忻聪飞    创建年份:2002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16个 
“情系千千结中国结沙龙”是由退休高级工程师陈勤毅老师于2002年在街道及居委创建学习型社区时创办的。 中国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传承古老文化的精髓,并融入现代生活气息,抒发人们的情怀。陈勤毅在上海师大老年大学学会了编织中国结,再把学到的编织技巧带回了社区,同时还买了不少参考书!她创作了很多新的作品,如:中国冠、海宝……等等。十四年来她无私奉献在中国结的教学领地,教育的种子在社区沃土中生根、开花、发芽。从幼儿园小朋友到83岁的老人都有,她的学习成员无数,她不仅在社区学校和居委在寒暑假青少年活动开班任教,还到田林四小“城市学校少年宫”任指导老师,在第三年龄大学国际年会上向国际友人传承中国结,让“中国结艺”发扬光大。她曾获得了徐汇区2007年社区教育奉献奖,2006年和2008年获得优秀课程奖,还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2015年获上海市学习团队称号。
负责人: 吴中、谢秀英    创建年份:2003年    来自:杨浦区    成员:25个 
老年大学开设的编织班使得平时工作无法学的学员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愿望,但由于学员基础参差不齐给老师的教学和学员的学习都带来了困难,为此,相约星期二编织沙龙应运而生,为了共同的兴趣,学员们克服了各种困难,互帮、互助、互相切磋,不但提高了编织水平,也增进了姐妹的感情。
负责人: 任文娟    创建年份:2003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24个 
快乐和谐 开拓创新 奉献社区 ——徐汇区街道康健沪剧队 乡音欸乃,玉兰竞放,沪剧被称为“上海的声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市民喜爱。康健沪剧队成立于2003 年7 月26日,成员24人,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街道社发科和社区(老年)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十九年来成为了一支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断提高发展的群众团队,他们快乐和谐、开拓创新、奉献社区,在康健街道、徐汇区都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秀学习团队。
负责人: 黄慧华    创建年份:2015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10个 
开展手工串珠, 串出人生品味
负责人: 陆菲    创建年份:2014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5个 
为丰富老年居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于2013年9月成立了“城E路数字化学习团队”,该团队有二十五名队员,他们来自城桥地区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年龄最大的有七十五岁,最小的也有四十七岁。电脑班的课程目标是:1、电脑基本知识(开、关机,软、硬件系统等)2、电脑基本操作(桌面、开始菜单、磁盘、文件夹和窗口等)3、打字输入(大、小写,英文,中文,输入法介绍)4、快打一族软件使用(键盘、鼠标练习,指法练习,中文拼音提示打字练习)5、word文字处理软件简单操作(输入、复制、粘贴,改变字体、字号,对齐,保存文件等)等等。王老师利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练习法、互动学习法,充分关注教学对象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团队成立二年多来,效果良好,深受所有学员们的欢迎和喜爱,欲报名参加学习的学员更是争先恐后,应接不暇。面对这样“紧俏”的现状,为了让社区居民能够更加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机会,能够更加巩固并强化学习状况,能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参与学习。我们酝酿成立城E路数字化学习团队,并希望参与申报星级学习团队,以进一步接受更多外界信息,展示学员们的学习成果,扩展产生社会效益,并提高、鼓励学员们形成强烈的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2584/2801页,共28005条数据«<...25822583258425852586...>»
总团队数量(27159)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