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虞许芳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10个 
团队成立于2010年10月,在队长的带领下,一起学习编织知识,大家从不会到,从会到精,编织出的纯手工制作作品,经常在居委会展出,得到居民的称赞。
负责人: 马金城    创建年份:2004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65个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是中国一绝,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此项活动能将此民间工艺发展广大。以下从团队建设、团队活动两个方面陈述泗泾面塑学习团队的概况及特点。 一、团队建设 泗泾镇老年学校面塑学习团队自组建已有八年,大小活动红红火火开展着,不管刮风下雨学员都积极参加,没有停过一次课,出勤率在93%以上。团队的和谐、团结友爱精神十分突出,从未发生一次纠纷,八年如一日。八年来团队工作年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年终有总结,每次活动都有记录。 二、团队活动 面塑学习团队能根据当时形势及时做出作品,如今年宇宙飞船胜利返航,国庆前做出三军仪仗队。本团队活动内容很丰富,每年一次茶话会,一次旅游。本团队活动具有兴趣性,娱乐性,富有教育性,知识性,寓教于乐,乐在其中。此外,本团队积极参加区、镇的各项活动,多次在社会上现场展示,所得款项全部募捐,得到各级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 面塑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加美的感受,丰富和活跃了市民生活。
负责人: 唐根宝    创建年份:2014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29个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重,社会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老年人口增加,更重要的是如何切实有效调整社会资源,为老年人群、居家养老开拓护理空间、就医便捷措施,这是新时期所面临的问题。新凯三村以满足居民群众对健康养老的需求,对这个现实问题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组建了以党员志愿者、退休医务人员为主体的医疗微诊所学习团队,团队一方面不断吸纳新成员,并在团队内普及医疗知识;另一方面,为广大小区居民,特别是老龄朋友,较好地缓解就医困难的实际问题。 微诊所学习团队始建于2014年1月6日,现有成员29人,这些成员中有医师4人(中级职称以上),护师5人,其中8人为退休医师和护师,1人为在职医师。
负责人: 陈龙宝    创建年份:2008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31个 
读书会以离退休人员为主,把实效性、时代性、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贯彻到学习内容之中,当好党支部、居委会参谋,发挥智囊团作用,在群众中发挥宣传作用和凝聚作用,读书会成员中绝大多数是社区志愿者。读书会在围绕人文社区建设、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积极营造学习型社区活动中,注重学习资源开发利用,注重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四大特性。一是参与层面突出群众性:要有一批热爱学习、热心奉献,喜爱读书看报,喜爱交流的小区居民。二是学习内容具有针对性:为了强化居民“三种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公民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内容上做到“三紧贴”,即紧贴形势发展、紧贴居民思想实际、紧贴居民生活需求,激发学习兴趣,确立了以党的各时期中心任务、社区的重点工作、以及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题的学习内容。三是学习方法强调通俗性:注重把各项学习内容融入到各项主题活动中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满足求知需求原则,做到因人施教、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文化程度高、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志“吃得饱”,文化程度低的同志也能“吃得了”。确保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四是学习环境讲求宽松性:在社区党支部的组织下,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提高大家参与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活动中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把学习交流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增进邻里间和成员间的友谊。
负责人: 朱秋琴    创建年份:2017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25个 
泗泾镇新凯六村弄堂姐妹编织队
负责人: 张永泉    创建年份:2004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25个 
针对学员大多处于老年年龄段、学过之后容易遗忘这一特点,辅导老师在开班前就比较规范、比较系统地编写好教材,开学前免费发给每一位学员,即便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学员也不会忘记之前学过的内容。每堂课上,辅导老师讲授一菜一点,且大多是常规菜肴,非常适合平时家庭烹饪所需。尤其是有了这本烹饪教材后,学员烹饪积极性提高了,有的学习当天回去就边看教材边操作。随着烹饪知识的增长和技巧的提高,每学期老师还会辅导一些节日菜肴和佳点,深受学员们欢迎。
负责人: 张凤英    创建年份:2004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26个 
剪纸工艺室原没有正规教师,由民间剪纸爱好者作为志愿者组成;剪纸工艺班原没有教材,剪纸爱好者们到处寻觅有关资料进行研讨学习。学员从几名发展到几十名,学员们经常聚在一起分析研讨,随着一幅幅作品出台,学员们刻剪技术和水平不断提升,学习积极性也普遍提高。在刻剪过程中,作品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创作,从单个到组合,尤其是十二生肖、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等中型作品问世后,展示在泗泾镇老年学校社区教育成果展示厅,受到广大市民和领导一致赞赏,社会效应非常彰显,剪纸工艺学习型组织学员还经常深入社区、民间、重要场合进行现场表演。 2010年,为向世博献礼,剪纸班4名成员创作了一幅长13.5米,宽0.7米《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经组织推荐,世博局审核,该《清明上河图》被选入世博会公众参与馆。同年,泗泾镇又选送该《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参加了上海市第六届全民终身学习周“枫林杯”现代剪纸艺术大赛,受到了专家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原确定此次竞赛只设一、二、三等奖,可评委们非常看好《清明上河图》,一致建议,专设一个特别奖。
负责人: 李桂莲    创建年份:2017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40个 
泗泾镇新凯七村晚枫情缘合唱队
负责人: 朱丽芳    创建年份:2013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16个 
新凯五村银杏苑编织队,是2013年成立的一支老年人学习型的团队。 一、把银杏苑编织队办成一个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和关心。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得。 二、我们要在小区里,发挥编织技能的特长,辅导更多的居民同志参加这项活动,提高手工操作水平,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 三、我们现在是每天都在老年活动室活动的。我们今后将定为制度化和长久化,做到每季一个小结和交流,每年做好总结和交流活动。 四、我们全体队员要在小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领导下,开展为民和敬老活动,为独居老人和行动不方便的同志,编织一些东西,比如帽子、手套、围巾等等。进行送爱心的活动。
负责人: 徐思华    创建年份:2011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18个 
一、申报目的 新凯二村作为大型社区之一,居民大多从市区导入,还有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居委会成立至今已有近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居委会从小区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一些自助互助的团队。因为文化理念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小区居民间时有各类矛盾和纠纷出现。为了在思想上有一个提高,摒弃一些居民的不良恶习,在小区形成正能量不断抬头,居委会将继续发挥“和音”说唱队作用,引导居民学法、懂法、守法意识。 二、具体做法 新凯二村“和音”说唱队成立于2011年3月,当时小区居委会刚成立没多久,为了帮助和引导居民们尽快熟悉家园,居委会招募了12位爱好说唱的热心志愿者,成立了一支说唱队伍。她们自编自演了上海说唱《我爱泗泾新家园》,宣传泗泾美丽山河,抒发了爱护小区新环境、创造小区新和谐的心情。2012年,针对小区一些居民法律意识不强,毁绿种菜,乱扔垃圾,养狗不文明等行为,说唱队以筷子舞的形式宣传物权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涉及大小30多条内容,教育居民提高法律素质。2013年,为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说唱队自编自讲“24孝”故事的节目,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以上三个节目也在镇里和新凯社区层面多次演出。2014年,说唱队集中对小区新修改的《居民公约》的进行宣传演绎,先后在小区茶室、阅览室、文体室进行宣传,再到新凯社区层面,通过说唱形式,让《居民公约》内容家喻户晓,达到宣传推动执行的最终目的。2014年又邀请十多位在老年远程大学学习的老年朋友,一起演出《老年大学我的家》说唱,唱出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的精气神。 三、发展方向 近年来,说唱队的演出形式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先后在泗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多次展演,这种有别于传统演出,而带有寓教于乐的形式,也有利于推动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个小细胞,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的节目、一次次的说唱、一场场的演出,潜移默化带动居民遵纪守法、爱护家园,做文明市民。
2648/2662页,共26615条数据«<...2646264726482649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