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杨胜辉    创建年份:2016年    来自:上海市老干部大学    成员:14个 
该团队由公安老干部桥牌兴趣小组发展而来,组建与1985年,现共有14位牌友,每周四活动。2012年九届老年人运动会及2016年十届老年人运动会桥牌比赛先后荣获二等奖和一等奖。
负责人: 刘镇镇    创建年份:2015年    来自:长宁区    成员:16个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体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礼仪记事,延续至清朝中国结才真正成为了盛传于民间的艺术。 当代多用来装饰室内、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因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汉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近年来,更多结艺爱好者的辛勤开辟,制作出很多有新意的绳结艺术品。列如这次展出的“小蝌蚪找妈妈”、“蝶恋花”等,就是利用各种结艺组合而成的画面。这是作者用心创意制作的,适合当今艺术的需求变化的结晶。 新华路街道老年学校2015秋季学期成立了中国结沙龙,由刘镇镇老师执教,学习平结、金刚结、纽扣结等基础结法,学习蜻蜓、虾、蝴蝶等的制作。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共同感受中国结艺术的精妙。
负责人: 金月光    创建年份:2014年    来自:长宁区    成员:16个 
1999年起,东华老年大学首开全国之先河,率先开出丝网花专业课程,并先后开办初级、提高、师资班和研究班,在教学中引导学员群策群力,开发推广应用丝网花新材料、新工具、新方法,开创了丝网花的新风格和新品位,并及时将教学成果著作成作品集等图书教材出版物在全国发行。 自2014年9月起,新华路街道老年学校丝网花沙龙正式成立,由东华丝网花艺术创作研究会派出金月光、王桂凤等资深丝网花艺人担任教师。两年来,学员们团结友爱奋发图强,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很快掌握了丝网花的基础技能,现在已经初步进入丝网花难度较高的技能技法和艺术创作的学习新阶段。
负责人: 唐修凤    创建年份:2015年    来自:长宁区    成员:15个 
新华街道老年学校手工编织沙龙由唐修凤老师执教。唐老师是钩针编织高级技师、上海市服饰协会编织专家委员会专家。2000年起先后被聘为东华大学艺术设计服装专业讲师、工艺师,编写出版了《钩针编织(学习和赏析)》、《新世纪老年课堂(钩针编织)》等教材。新华街道社区学校手工艺编织班的开设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深受钩编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负责人: 何庆时    创建年份:1996年    来自:长宁区    成员:25个 
新华居民区《晚晴读书社》成立于1996年8月,最初是一些老人拿着报纸聚集在一起讨论新闻热点,自发组成读报小组,随着活动的逐渐拓展,引起了文体团队联谊会的重视,将其列入了“葫芦缘议家社”的建设日程。首先由议家社出面联系邮局订阅了多份报纸书刊提供居民读阅,并请退休教师一起参与。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支持下,在葫芦缘议家社委员会关心下,读书社由最初成立时的三、四人发展到至今二十五人,已经走过了二十个春秋。二十年来,读书社由小变大,学习场地由一个办公室扩展为现在居委会活动室。   目前的晚晴读书社成员,来自5个弄堂里的居民读书(报)小组的骨干及积极分子代表,他们中有离退休干部、教师、医生等热心人士担任组织、宣讲、后勤等各项具体工作,成为读书会的积极分子,组成了一张学习活动的网络。老年朋友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各个层面上参加学习,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读书社学习内容丰富,活动健康充实,创意形式多样化,既丰富了社区老年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为创建学习型社区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每个月读书会委员都要写一篇读书心得,在每月的第四周读书会上交流宣讲。读书是老年人的“健脑操”。读书能使老年人的思想随着阅读而作海阔天空的驰骋,从而消除孤独感。对于老而好学的者来说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古往今来,人们都把老年岁月看作是读书的“第二黄金时期”,该社的学习内容使老年人正真地感受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晚晴读书社的活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结合形式学理论,针对国内外热点、突发事件组织讨论。有传达十八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谈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有“中华传统美德”、“纪念孙中山先生150周年”;有“关于道德教育如何开展”的大家谈活动。读书会还组织学员们,向贫困地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表达上海老年朋友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一片心意。
负责人: 王文英    创建年份:2003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44个 
斜土腰鼓队成立至今已有10多年了,团队共有44人,有团队章程及年工作计划,多次代表街道参加市区级比赛,赢得了很多的荣誉。
负责人: 姚伽妹    创建年份:2011年    来自:长宁区    成员:25个 
香花社区舞蹈队成立于2011年,是一群热爱舞蹈、热爱生活的退休老年人自发组织的业余娱乐团体,成员有16余人,最大年龄的66岁,队长为姚伽妹,副队长为周蓓维,老师为徐敏华老师。徐敏华老师从事舞蹈教学及舞蹈编导工作几十年,她所创编的舞蹈曾获社区多项大奖。在这里每一个人都热爱舞蹈,也欢迎每个热爱舞蹈的人。香花社区舞蹈队的宗旨就是给每一个热爱舞蹈,喜欢音乐的老年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里不需要专业,只需要健康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充满热情的积极参与,让他们老有所乐。   香花社区舞蹈队的成员有的是从来没有跳过舞的,刚开始的时候,有的把腰扭了、有的患有滑膜炎积液不能下蹲,但他们都不灰心,克服困难,积极配合。这里最有趣的的是年龄最大的66岁的姚伽妹阿姨,因年纪大,胳膊举不过头顶,为了把舞蹈练好,不拖大家的后腿,在家让老伴把胳膊举过头顶绑在一起,站在门框上练直腰;五个手指并不拢,也把手指绑在一起进行练习。徐敏华老师她经常一遍又一遍地做示范动作,在徐老师的带领下很多学生都有进步,得益于徐老师的授课,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舞蹈及舞蹈的编曲都是徐老师亲自完成的,徐老师编创的舞蹈演出中受到欢迎。 通过参加老年舞蹈队,阿姨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舞蹈队受到了社区老人们的欢迎。老人们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让大家的感情更深了,生活的更有滋味了,更给社区带来了精神文明之风,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使社区更加和谐了,对于城市文化建设来说,像我们这样的社区艺术团应该主要起一种普及和推动作用,因为我们这样的社区艺术团本身比较贴近群众,所以容易在群众中普及文化活动,从而推动整个社区的群众文化的发展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 每逢街道、社区有重大活动时,舞蹈队都会主动参加。如今的舞蹈队已成为香花东社区里健身风尚、老有所乐的倡导者。
负责人: 张振萍    创建年份:2014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40个 
行云流水太极团队,成立于2014年9月,团队成员为退休职工、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和企业家等。年龄最小的40多岁,最大的近80岁,大多为60一70岁。人数常年保持在40人左右。
负责人: 王琦    创建年份:2011年    来自:虹口区    成员:32个 
上农一的“韵之声”舞蹈队成立于2011年3月,现有队员32余人,其中共产党员六名;多年来,团队坚持建队的宗旨:“舞出健康,快乐你、我”。
负责人: 缪丽君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20个 
仓场社区巧妈妈编织组主要特色:在学习毛衣编织技巧,为社区高龄老人、老干部编织围巾、帽子等保暖织物等公益活动中逐渐成长,成员之间和睦如一家,依托社区这一平台团队建设得以蓬勃发展。
2391/2801页,共28004条数据«<...23892390239123922393...>»
总团队数量(27162)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