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叶丹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2个 
“村嫂”志愿队于 2025 年 1 月扎根金山区高新区街镇胥浦村,由 12 名 60 岁以上女性组成。团队以 “洁美乡村” 建设为核心,通过多元学习与实践服务,成为乡村环境提升与老年教育融合的典范。​ 一、学习内容 团队以志愿服务需求为导向,不仅开展垃圾分类、绿化养护等“洁美乡村”专项培训,还融入智能技术、养生保健、文化艺术及旅游攻略等课程,全面提升队员素养。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线上借助微信公众号、网络课程平台推送学习资源;线下定期开展课堂教学、主题讲座,并结合每月15日的“洁美乡村行动日”,组织河道清理、道路保洁等实践体验,让队员在行动中学习。​ 二、学习载体 微信公众号与交流群实现实时互动,汇编的《环保手册》《养生指南》等学习资料方便查阅,在线教育平台则提供专业课程支持。 三、学习对象 以社区老年人为主,同时吸纳退休干部、教师参与,共享经验智慧。四、学习制度 定期规划学习计划,执行签到考勤,对表现优异者表彰激励,并通过意见反馈动态优化学习内容。自成立以来,团队带动50余户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显著改善村容村貌;队员间沟通协作能力增强,业余生活丰富充实,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村嫂力量”。
负责人: 顾奕奕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奉贤区    成员:15个 
申隆二村“常青合唱队”成立于2024年,是一支由社区老年音乐爱好者组成的文艺团队,现有成员15人,平均年龄58岁。团队以“唱响夕阳红,乐享银龄情”为宗旨,通过歌声传递快乐,展现新时代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合唱团每周定期开展排练,演唱曲目以经典红歌、民谣为主,如《我和我的祖国》《夕阳红》等,既唤起老一辈的美好回忆,也传递了正能量。团队积极参与申隆二村“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文艺汇演,用音乐温暖邻里,促进社区和谐。在这里,老人们不仅提升了歌唱技巧,更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未来,“申隆二村“常青合唱队”将继续用热情与歌声丰富老年生活,让申隆二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幸福的旋律!
负责人: 吴夏阳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0个 
红光老年国画社:翰墨丹青绘就夕阳红 在繁华都市的一隅,红光社区文化中心内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红光老年国画社。这支成立于2023年的银发艺术团体,以十名平均年龄65岁的成员为基石,秉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初心,在笔墨纸砚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金色年华。 1.笔耕不辍的学艺之路 国画社每周定时飘散着墨香:周三上午九时,社区活动室便化身为传统艺术课堂。成员们或临摹《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或研习徐悲鸿骏马的笔墨技法,在孙金余老师的指导下,从执笔运腕到构图设色,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除了技法研习,社团还创新"主题创作+文化沙龙"模式,既可围绕"梅兰竹菊"四君子展开专题创作,又能通过名家讲座溯源传统文化基因,让学习既有深度又富趣味。 2.老少咸宜的传承平台 这个温馨的书画家园依托社区文化中心构建起立体化学习网络:专业画案上铺陈着各色宣纸,多媒体设备随时投射名作高清影像,线上交流群则跳动着成员们的日常习作与心得。特别设立的"银龄互助"机制,让资深学员与新成员结对,形成技艺传承的温暖链条。每年春秋两季的社区画展,既是检验成果的舞台,更是文化惠民的窗口,吸引众多居民驻足欣赏。 3.以艺养心的康乐实践 在红光国画社,艺术追求与身心疗愈相得益彰。统计数据显示,社团常规活动出席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许多成员反馈,挥毫泼墨时不仅提升了艺术鉴赏力,更在专注创作中实现了情绪疏导。这里没有年龄的界限,只有对美的共同追求:七旬的张阿姨从零基础学起,如今笔下的牡丹已颇具神韵;退休教师李老将书法心得编成口诀,带动全员互学互鉴。 4.规范有序的团队建设 为保障社团健康发展,成员们共同制定了《团队章程》,将考勤制度、经费使用、活动纪律等细则明文规定。特别设立的"季度评优"机制,通过"最佳进步奖""创作先锋奖"等荣誉,激发持续学习热情。透明的管理制度与和谐的团队氛围,使这个自发组织成长为社区治理的典范。 展望未来,这支屡获表彰的社区文化品牌队伍正谋划新篇章:计划三年内扩展至三十人规模,开设公益课堂向周边养老机构输送教学资源,让更多老年人在水墨氤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真正实现"以艺会友、以文化人"的初心。在红光社区,这场始于方寸画案的艺术修行,正书写着新时代老年教育的生动注脚。
负责人: 肖迪萍    创建年份:2015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12个 
丽都拳操队是一支健身、娱乐、表演为一体的团队。以推广武术文化、弘扬武术精神为宗旨,同时为广大居民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在表演方面,拳操队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韵律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团队成员在舞台上展现了无数的魅力。在平日里,呈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向居民不断地传递着积极向上的能量。
负责人: 孙周佳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奉贤区    成员:20个 
荣贤申韵社是一支活跃在上海市社区的文化队伍,由一群热爱沪剧的社区老年人们组成。该团队旨在通过表演沪剧,弘扬上海本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有益、愉悦身心的活动平台。
负责人: 张琦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10个 
团队名称:盛竹社区梦幻秀秀队 团队人数:10人 成立时间:2025年 年龄结构:60岁以上6人 核心理念:健康、快乐、团结、奉献 固定活动:每周四在社区学校集中学习走秀 学习内容:走秀学习 多次参与社区文化节、公益演出 与周边社区舞蹈队交流互动,促进邻里文化融合
负责人: 周鹰君    创建年份:2022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10个 
外滩粽横四海队成立于2022年,是由一群热爱粽子球运动的老年人组成,是外滩社区全民健身特色项目之一,粽子球作为一项充满独特魅力的传统体育运动,趣味互动性强,适合各个年龄段运动,外滩粽横四海队定期来文化中心训练,在基础技巧训练中,队员们反复联系拍球、传球,力求每个细节都做到准确无误,不断提高队员的粽子球竞技水平,通过不断磨合,提升团队配合度,多次代表外滩街道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赛事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粽子球运动不仅增强了人们身体素质,还在运动过程中促进了人际沟通,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运动健康氛围,让参与者深切感受到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形成全民参加体育锻炼和崇尚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在粽子球运动中找到乐趣,收获健康。
负责人: 徐芳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8个 
墨香共读坊,是扎根于社区的一方文化净土,以“纸页传情,共读生辉”为初心,汇聚了一群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邻里书友。我们以报纸为舟、书籍为帆,在字里行间穿梭古今、对话世界,用墨香浸润日常,用思想碰撞火花,让社区的每个角落都飘散着书卷的温度。大家因对文字的热爱而相聚,用真诚的分享打破年龄与职业的界限,让“共读”成为连接彼此的纽带。
负责人: 朱晓鸣    创建年份:2021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12个 
外滩欢乐民族舞蹈艺术沙龙成立于2021年,团队汇聚了一群热爱民族舞蹈的老年舞者,以传播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在社区活动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舞蹈艺术沙龙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动作优美流畅,情感细腻真挚,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转身都饱含着对舞蹈的热爱。在服装与道具的选择上,也十分用心,与舞蹈风格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表演。成立至今,外滩欢乐民族舞蹈艺术沙龙多次代表外滩社区参加各类公益演出、社区文化活动以及舞蹈比赛。在舞台上,她们尽情绽放光彩,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诸多荣誉,成为外滩文化传播的一张亮丽名片。
负责人: 冯净洁    创建年份:2019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12个 
外滩枫叶红舞蹈沙龙成立于2019年,由一群热爱舞蹈的中老年朋友自发组建。成立之初,成员们因共同的爱好相聚,从最初的舞蹈零基础,凭借着对舞蹈的执着与热爱,开启了逐梦之旅。虽然岁月在她们脸上留下痕迹,但心中对舞蹈的热爱从未熄灭。从最初的几人,到如今拥有12名固定成员,沙龙队伍不断壮大。团队秉持“快乐舞蹈,健康生活”的理念,坚持定期来活动中心训练。
50/2706页,共27053条数据«<...48495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