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汪诚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17个 
合唱作为一门艺术,它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音乐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让艺术走进大众,让大众走进艺术”,合唱团在张家浜居委辖区内的歌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沟通、交流、娱乐的平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团队团结和谐,红火发展,队伍更加年青,声音更加美丽。 合唱队自2000年成立以来,以汪诚、王海丽、徐秀兰等居民为主要成员组成共有17名队员,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她们自己制定了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月四次。合唱团已经成为团员们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渠道,是合唱团员们参与社会交往,进行情感交流的互动平台,也是张家浜居委弘扬高雅艺术,展现精神文明风貌的窗口之一。团队旨在聚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音乐,热爱歌唱的普通人。团队人员由本社区退休人员和本市热爱合唱人员组成。通过系统学习合唱声乐艺术,使合唱团员们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家合唱的能力、音乐表达能力、音乐鉴赏能力。
负责人: 宋鹏飞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静安区    成员:12个 
居民志愿者免费的沙龙活动,参与的人员都是热爱书法的爱好者。
负责人: 阎桦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静安区    成员:25个 
通源居委的合唱小队。之前老的队伍很多人不参加了,这是新的预备队。
负责人: 沈涵锋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静安区    成员:11个 
辖区内喜欢唱歌的居民自愿报名的团队。以演唱怀旧歌曲为主。
负责人: 李国民    创建年份:2020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6个 
队员们的平均年龄已逾65岁,但他们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每天与文字为伴,用声音传递时代的脉搏。他们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在书香墨韵中展现了老年人特有的从容与智慧。 这支读报队的活动丰富多彩。每周一次的集体读报会上,队员们轮流朗读报纸上的热点新闻、健康知识、历史故事,并结合自身经历展开讨论。他们注重发音的清晰、语气的抑扬顿挫,甚至学习如何通过语调传递情感,让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的队员还专门练习朗诵技巧,将诗歌、散文读得声情并茂;有的则研究方言读报,用乡音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读报队的成员们不仅活跃在社区活动室,小区凉亭,为视力不便的老人“送报上门”。他们的声音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精神早餐”。久而久之,队员们的气质也悄然改变:谈吐更加条理分明,思维愈发敏捷,甚至走路的姿态都带着一股书卷气。街坊邻居常笑称:“一看那挺直的腰板和笑眯眯的眼神,准是读报队的老师!” 这支队伍的存在,证明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真谛。他们用行动打破年龄的界限,在阅读中汲取快乐,在分享中传递温暖。正如一位队员所说:“报纸是时代的镜子,而我们是镜子的擦拭者。”岁月或许带走了青春,却赋予了他们沉淀的智慧与优雅。 老年读报队的故事告诉我们:热爱生活不分年龄。只要心怀好奇,终身学习,老年人的生活同样可以充满光彩与意义。他们的身影,是书香社会中最动人的风景。
负责人: 黄玉琴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10个 
沪剧作为上海本地的原创戏曲,运用方言表演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具有浓郁的海派气息。为了进一步丰富老人业余文化生活,满足老人文化需求,通七二社区开展了锦鑫沪剧团,沪剧团成立伊始,一直由内行的施老师和一位热心的黄阿姨负责人带领下开展活动。老师的教学、培训不收取报酬,他不仅认真地指导学员学习唱段,还由浅入深、反复轮回地向学员讲授基础乐理常识,以及舞台表演中规范的形体等技巧。每周活动时,遇到来的早的学员,施老师会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课程结束后,会为不懂的学员答疑解惑,认真又细心。在施老师的带领下,沪剧班的学员人数规模逐渐壮大,学员们的沪剧水平逐渐提升,学员在学戏时互帮互助、排练中结对搭戏,搭建起展现自己风采的舞台,领悟戏曲的艺术之美。团队成员不仅注重沪剧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及时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表演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沪剧班的学员们每次上课都以热情饱满的状态积极参加,亲身体会其中的乐趣。“大家聚在一起都非常开心,感觉生活很充实。”沪剧团负责黄阿姨说,沪剧团就像一个和睦、温馨的大家庭,除了艺术上相互切磋、探讨,师生、学员之间在生活上也是彼此关照,整个团队充满了人情味和凝聚力。沪剧沙龙活动,不仅让居民们享受到了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丰富了社区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
负责人: 沈培富    创建年份:2018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20个 
在村党支部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把学习内容多样化作为我们的活动宗旨。坚持以政治内容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论述和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概论”。同时根据实际学习“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兴趣,组织适合老年人关于居家养身保健方面的学习活动,如老年认知障碍科普讲座、警惕潜伏在身边的沉默杀手——骨质疏松科普讲座、养生功法(八锦缎),邮轮美好生活分享会、及宜家长者善居等学习活动。
负责人: 何竹伦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6个 
宗旨 银河编织队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为宗旨,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1.团队学习内容 (一)、用电用火安全宣传学习 1.家庭用电安全常识(如电器老化检查、插头插座规范使用)。 2.火灾预防与应急处理(燃气泄漏应对、灭火器使用、逃生路线规划)。 3.典型案例分析(近年老年人家庭火灾事故案例)。 (二)、防诈骗知识学习 1.常见诈骗类型(电信诈骗、保健品诈骗、冒充公检法等)。 2.防诈技巧(“三不”原则: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 3.最新诈骗手段解析(如AI换脸诈骗、虚假投资平台)。 (三)、编织学习 1.进行编织学习,自我操作。2.学习载体 (一)、线上平台: 1.微信群推送短视频(如“国家反诈中心”宣传片)。 2.学习观看编织视频 (二)、线下材料: 1.发放图文手册(大字版、配漫画,便于老年人阅读)。 2.编织花朵、花盆等。 3.学习方式 1.集中学习:每月组织1次专题讲座,邀请消防队员、派出所民警现场授课。每月组织4次编织活动,进行编织。 2.互助学习:分组讨论编织成果,分享经验。 4.学习对象 1.核心成员:团队内6名老年人(年龄60-75岁)。 2.辐射群体:通过成员带动家属、邻居参与,预计反诈宣传覆盖200+社区居民。 5.学习制度 团队成员应按时参加学习,不得迟到早退,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请假。每次次出勤率必须达到90%以上,达不到就改期。每次学习签到表记录参与情况,定期表彰全勤学员。
负责人: 丁华花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16个 
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健康管理成为社会焦点。老年人既是健康服务的需求者,也可成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通过培育“银龄健康大使”,提升社区老年群体的健康知识储备和服务能力,助力社区健康管理。让老年人不仅能成为健康管理的受益者,更能转化为社区健康的积极推动者,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双重价值,增强社区健康自治能力。
负责人: 张福囡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62个 
我们是由上海市宝山区张庙街道通河三村第一居民委员会的侨胞组成的侨联合唱队。由一群热爱歌唱的侨胞组成;我们有着对音乐的执着和对祖国的深情相聚;我们用音符编织对祖国的祝福。我们以音乐为纽带,用《我爱你中国》的磅礴旋律诉说赤子衷肠,以《茉莉花》的婉转音韵传递东方情愫;在《我和我的祖国》的和声中,我们反复打磨声部细节,引入专业声乐指导提升演唱层次,力求让每个音符都饱含对故土的眷恋。 一、会议制度:合唱队定期召开会议,主要用于沟通安排、汇报工作、讨论问题等。会议时间一般在排练前1小时,必须提前一周通知所有队员。 二、学习与排练 1. 课程学习 合唱队每周安排团体课程学习,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声乐训练、演唱技巧等。队员必须按时参加,并积极参与学习。排练时间每周规定四次,时间一般是一到两小时,队员须准时参加,且不得迟到早退。如临时有事不能参加排练的,需提前请假。 侨联合唱队依托张庙街道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在居委活动中心常态化排练,将红色基因融入艺术创作,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团队,正以激情澎湃的歌声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听见新时代侨胞的爱国强音!
101/2800页,共27995条数据«<...99100101102103...>»
总团队数量(27550)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18)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