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阎桦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静安区    成员:25个 
通源居委的合唱小队。之前老的队伍很多人不参加了,这是新的预备队。
负责人: 沈涵锋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静安区    成员:11个 
辖区内喜欢唱歌的居民自愿报名的团队。以演唱怀旧歌曲为主。
负责人: 李国民    创建年份:2020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6个 
队员们的平均年龄已逾65岁,但他们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每天与文字为伴,用声音传递时代的脉搏。他们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在书香墨韵中展现了老年人特有的从容与智慧。 这支读报队的活动丰富多彩。每周一次的集体读报会上,队员们轮流朗读报纸上的热点新闻、健康知识、历史故事,并结合自身经历展开讨论。他们注重发音的清晰、语气的抑扬顿挫,甚至学习如何通过语调传递情感,让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的队员还专门练习朗诵技巧,将诗歌、散文读得声情并茂;有的则研究方言读报,用乡音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读报队的成员们不仅活跃在社区活动室,小区凉亭,为视力不便的老人“送报上门”。他们的声音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精神早餐”。久而久之,队员们的气质也悄然改变:谈吐更加条理分明,思维愈发敏捷,甚至走路的姿态都带着一股书卷气。街坊邻居常笑称:“一看那挺直的腰板和笑眯眯的眼神,准是读报队的老师!” 这支队伍的存在,证明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真谛。他们用行动打破年龄的界限,在阅读中汲取快乐,在分享中传递温暖。正如一位队员所说:“报纸是时代的镜子,而我们是镜子的擦拭者。”岁月或许带走了青春,却赋予了他们沉淀的智慧与优雅。 老年读报队的故事告诉我们:热爱生活不分年龄。只要心怀好奇,终身学习,老年人的生活同样可以充满光彩与意义。他们的身影,是书香社会中最动人的风景。
负责人: 黄玉琴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10个 
沪剧作为上海本地的原创戏曲,运用方言表演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具有浓郁的海派气息。为了进一步丰富老人业余文化生活,满足老人文化需求,通七二社区开展了锦鑫沪剧团,沪剧团成立伊始,一直由内行的施老师和一位热心的黄阿姨负责人带领下开展活动。老师的教学、培训不收取报酬,他不仅认真地指导学员学习唱段,还由浅入深、反复轮回地向学员讲授基础乐理常识,以及舞台表演中规范的形体等技巧。每周活动时,遇到来的早的学员,施老师会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课程结束后,会为不懂的学员答疑解惑,认真又细心。在施老师的带领下,沪剧班的学员人数规模逐渐壮大,学员们的沪剧水平逐渐提升,学员在学戏时互帮互助、排练中结对搭戏,搭建起展现自己风采的舞台,领悟戏曲的艺术之美。团队成员不仅注重沪剧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及时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表演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沪剧班的学员们每次上课都以热情饱满的状态积极参加,亲身体会其中的乐趣。“大家聚在一起都非常开心,感觉生活很充实。”沪剧团负责黄阿姨说,沪剧团就像一个和睦、温馨的大家庭,除了艺术上相互切磋、探讨,师生、学员之间在生活上也是彼此关照,整个团队充满了人情味和凝聚力。沪剧沙龙活动,不仅让居民们享受到了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丰富了社区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
负责人: 沈培富    创建年份:2018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20个 
在村党支部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把学习内容多样化作为我们的活动宗旨。坚持以政治内容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论述和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概论”。同时根据实际学习“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兴趣,组织适合老年人关于居家养身保健方面的学习活动,如老年认知障碍科普讲座、警惕潜伏在身边的沉默杀手——骨质疏松科普讲座、养生功法(八锦缎),邮轮美好生活分享会、及宜家长者善居等学习活动。
负责人: 何竹伦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6个 
宗旨 银河编织队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为宗旨,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1.团队学习内容 (一)、用电用火安全宣传学习 1.家庭用电安全常识(如电器老化检查、插头插座规范使用)。 2.火灾预防与应急处理(燃气泄漏应对、灭火器使用、逃生路线规划)。 3.典型案例分析(近年老年人家庭火灾事故案例)。 (二)、防诈骗知识学习 1.常见诈骗类型(电信诈骗、保健品诈骗、冒充公检法等)。 2.防诈技巧(“三不”原则: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 3.最新诈骗手段解析(如AI换脸诈骗、虚假投资平台)。 (三)、编织学习 1.进行编织学习,自我操作。2.学习载体 (一)、线上平台: 1.微信群推送短视频(如“国家反诈中心”宣传片)。 2.学习观看编织视频 (二)、线下材料: 1.发放图文手册(大字版、配漫画,便于老年人阅读)。 2.编织花朵、花盆等。 3.学习方式 1.集中学习:每月组织1次专题讲座,邀请消防队员、派出所民警现场授课。每月组织4次编织活动,进行编织。 2.互助学习:分组讨论编织成果,分享经验。 4.学习对象 1.核心成员:团队内6名老年人(年龄60-75岁)。 2.辐射群体:通过成员带动家属、邻居参与,预计反诈宣传覆盖200+社区居民。 5.学习制度 团队成员应按时参加学习,不得迟到早退,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请假。每次次出勤率必须达到90%以上,达不到就改期。每次学习签到表记录参与情况,定期表彰全勤学员。
负责人: 丁华花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16个 
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健康管理成为社会焦点。老年人既是健康服务的需求者,也可成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通过培育“银龄健康大使”,提升社区老年群体的健康知识储备和服务能力,助力社区健康管理。让老年人不仅能成为健康管理的受益者,更能转化为社区健康的积极推动者,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双重价值,增强社区健康自治能力。
负责人: 张福囡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62个 
我们是由上海市宝山区张庙街道通河三村第一居民委员会的侨胞组成的侨联合唱队。由一群热爱歌唱的侨胞组成;我们有着对音乐的执着和对祖国的深情相聚;我们用音符编织对祖国的祝福。我们以音乐为纽带,用《我爱你中国》的磅礴旋律诉说赤子衷肠,以《茉莉花》的婉转音韵传递东方情愫;在《我和我的祖国》的和声中,我们反复打磨声部细节,引入专业声乐指导提升演唱层次,力求让每个音符都饱含对故土的眷恋。 一、会议制度:合唱队定期召开会议,主要用于沟通安排、汇报工作、讨论问题等。会议时间一般在排练前1小时,必须提前一周通知所有队员。 二、学习与排练 1. 课程学习 合唱队每周安排团体课程学习,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声乐训练、演唱技巧等。队员必须按时参加,并积极参与学习。排练时间每周规定四次,时间一般是一到两小时,队员须准时参加,且不得迟到早退。如临时有事不能参加排练的,需提前请假。 侨联合唱队依托张庙街道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在居委活动中心常态化排练,将红色基因融入艺术创作,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团队,正以激情澎湃的歌声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听见新时代侨胞的爱国强音!
负责人: 杨妙利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10个 
为丰富社区老年文化生活、传承传统戏曲艺术,庄家宅社区越剧队成立于2024年,越剧队始终坚守初心,以越剧学习与表演为核心,为老年群体搭建起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收获显著成效。现将团队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庄家宅越剧队成员10人,活动时间为每周一上午9:-11:00. 在学习方式上,团队采用集中授课与自主练习相结合的模式。每周固定时间集中授课,老师现场示范讲解,纠正成员的唱腔、身段问题。课后,成员利用闲暇时间自主练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互相交流探讨,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团队积极组织实践演出活动,利用社区大舞台,社区节日庆典等场合进行表演,让成员在实践中锻炼技艺,积累舞台经验。此外,还通过微信群分享学习资料、表演视频,交流学习心得,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方便成员随时随地学习交流,激发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与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经过长期学习与实践,团队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效果。在个人层面,成员们的越剧表演水平大幅提升,从最初的零基础逐步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经典剧目的表演。许多成员在唱腔的韵味、身段的优雅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自信满满地登上舞台。同时,学习越剧丰富了老年成员的精神生活,让他们走出家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充实了退休生活,缓解了孤独感,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未来,庄家宅越剧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为传承和弘扬越剧艺术、丰富社区老年文化生活贡献更多力量 。
负责人: 郑荷香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10个 
太极拳作为一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刚柔并济著称,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丰富老年生活,青松小区拳操队于2018年4月成立,由社区居民郑荷香一手创办,并负责指导的一支社区团队。坚持“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理念,在每个黎明的曙光中,在郑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准时在微信群中接收通知,随后大家相聚在小区的小游园,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太极拳锻炼。乐曲声悠扬缓慢,队员们动作柔和、姿态优雅,他们或“白鹤展翅”,或“金鸡独立”,一招一式舒缓自然、虚实分明,流畅如云、专注至极。看似简单的招式,其实背后是队员们从基础太极步、站桩开始,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成果。郑老师不遗余力地指导每一位队员,细致讲解动作要领,纠正不当之处,他不仅让队员们通过练习太极拳强身健体,也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谈及太极拳带来的益处,队员们感慨万千。有的队员因长期工作导致的颈椎腰椎问题,通过太极拳练习得以缓解;有的队员大病初愈,太极拳的练习使他们的气色大为改善;还有的队员在退休后通过太极拳找到了生活的充实与快乐。“练习太极拳不仅强身健体,更是健康与快乐的源泉,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深度放松。”如今,越来越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加入这个团队,他们以太极拳为纽带,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展示了老年队伍的活力与风采,成为青松小区一抹亮丽的风景。
101/2801页,共28004条数据«<...99100101102103...>»
总团队数量(27162)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