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沈婉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青浦区    成员:12个 
学习团队,由清河湾社区12位书画爱好者组成,旨在为我们清河湾社区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是一个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中老年书画文化团体。我们定期、定点开展学习交流:除了现场学习,还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成员可以随时随地交流学习
负责人: 王彩妹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青浦区    成员:12个 
非遗匠心手工传习坊成立于2024年6月,在青浦区老年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围绕年度目标计划,对照团队日常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概况 非遗匠心手工传习坊成立于2024年6月,现有学员12名,全部为女性团员,其中60岁以上团员2名,平均年龄56.3岁,我们是一支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团队。目前每月活动频次为1-2次,青浦老年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固定活动的场所,活动场所环境较好,有课桌椅、黑板等基本配置,为我们团队安排了指导老师,还为我们提供经费支撑,确保了我们团队活动能够有序、顺利地开展。 二、主要工作 1、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团队成立以后,我们参照星级团队标准完善了团队的制度,配齐了相关岗位人员并明确了岗位职责,包括团长、副团长及信息员,使团队各项工作开展比较顺利。 2、积极参加,快乐学习。 团队成立后,指导老师李依雯不厌其烦、悉心指导,上课氛围轻松愉快,我们学习了金刚结、井字结、吉祥如意结、凤尾结的编织及变形,学习了扣条的剪裁、上浆、缝针等方法,还学习了琵琶扣、葫芦扣等盘扣的制作,老师还循循善诱,引导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IY各种配饰,如包饰、头饰、耳环、手链等。我们还学习了丝巾美学以及部分剪纸内容。每次活动学员们都兴致盎然,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既学到了本领,还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三、下阶段主要工作 下阶段我们将依据学校“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进一步丰富我们的学习方式,在努力提升自身技艺水平的同时,还要将快乐回馈社会,积极主动联系社区,开展宣传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手工,学习非遗手工,传承非遗手工,让我们的非遗手工发扬光大!
负责人: 郭奕钲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35个 
八段锦是一种中国古代气功功法,由八种肢体动作组成,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它动作舒缓、节奏流畅,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节心神,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轻松上手,坚持练习还能增强体质。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八段锦逐渐成为全民健身的热门选择。八段锦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由于其普适性和养生价值,街道特别在友谊市民中心为居民们开设了八段锦公益课程,并邀请了资深武术教练前来授课,旨在通过八段锦运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的身体素质,活动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课程开始后,老师先从最基础的“预备式”开始,教大家如何调整呼吸、放松身体。“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双手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老师一边示范,一边手把手指导,纠正大家的姿势。居民们紧跟老师节奏,认真练习,还相互交流心得,现场氛围热烈。此次活动将八段锦引入社区,向居民宣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居民身体素质,让更多居民享受运动带来的舒适与乐趣。今后,友谊路街道将持续关注居民身心健康需求,定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更多居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收获健康与快乐。
负责人: 权香娣    创建年份:1996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16个 
紫薇园居委舞蹈队自1996年组建至今已将近30年,目前团队成员有16人。紫薇园居委舞蹈队实行团长权香娣统筹负责制,成员间分工明确、协作默契,在长期的排练与演出中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 团队每周固定开展五次活动。每年岁末,团队都会策划一场年终总结联欢活动,既是对年度成果的回顾与展示,也是成员间情感交流的温馨聚会。 紫薇园居委舞蹈队积极参加街道社区组织的各类文艺汇演和比赛活动,打磨的舞蹈作品曾在上海市第二届全民运动会中斩获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紫薇园居委舞蹈队以“快乐、温馨、团结”的文化理念凝聚着每一位成员,作为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社区舞蹈爱好者的欢乐与梦想,为大家带来了无数美好的瞬间。
负责人: 叶康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青浦区    成员:18个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朋友对养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太极拳”学习社从成立以来,每周4次的活动,吸引老年朋友的学习。
负责人: 顾培德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静安区    成员:18个 
为推动沪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三居委会成立追梦沪剧队。在学习内容上,团队聚焦沪剧经典剧目唱段、传统唱腔技法及表演形体训练,同时积极探索沪剧现代题材创作,拓宽艺术表现边界。学习方式丰富多样,采取老带新+自主研习模式,每周二上午组织队员进行日常对唱排练与情景模拟,还鼓励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观摩优秀剧目。学习载体多元,以社区文化活动室为主阵地,结合线上平台开展沪剧知识分享与排练;积极参与社区各类演出,在实践中提升表演水平。学习对象面向社区各年龄段沪剧爱好者或对本土戏曲有兴趣的居民,目前已招募 18人。经过前期培育,团队学习效果显著。制度建设方面,制定完善的考勤、排练、考核及奖惩制度,建立考勤档案,定期总结评估,保障团队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未来,追梦沪剧队将持续深耕,为沪剧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负责人: 印睿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25个 
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但许多基层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线上挂号、扫码乘车等功能,影响生活便利性。为此,友谊路街道联合志愿者、科技企业等,组织开展“智慧助老”手机学习活动,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技术,增强数字生活能力。学习内容包含基础操作如开关机、调节音量、Wi-Fi连接、应用下载等;实用功能如微信聊天、视频通话、健康码/乘车码使用、手机支付(如微信、支付宝);防诈骗知识,如何识别诈骗短信、虚假链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等; 娱乐与社交,比如抖音、全民K歌等适老化应用教学,丰富老年生活。教学方式包含手把手教学,志愿者“一对一”或“一对多”辅导,耐心解答问题;以及情景模拟练习,如模拟线上挂号、超市扫码支付等场景,增强实操能力。老年人学习效果显著 ,90%以上参与者能独立完成微信视频通话、扫码支付等基础操作。部分老人学会使用地图导航、线上预约挂号,生活便利性大幅提升。老年朋友们的社交与心理健康也有所改善,许多老人通过微信与子女、朋友联系更频繁,减少孤独感。防诈骗意识也得到了提升,通过案例讲解,老年人对“中奖诈骗”“冒充亲友借钱”等骗局的识别能力增强。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改进方向。对于部分老人接受较慢,我们将针对记忆力较弱的群体,需增加复习课程或提供图文手册。并且持续更新新功能来满足老年朋友的多样化需求:如短视频、AI修图等热门应用,可开设进阶班。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建立“银发数字辅导员”队伍,由学习快的老人带动更多邻里。 总结:本次活动切实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感,未来将持续优化服务,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老年群体。
负责人: 王黎明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8个 
属于体育健身系列拳操健身类太极拳课程,旨在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增强免疫力,促进学员身心健康。本课程为太极拳类中级程度课程。
负责人: 顾培德    创建年份:2022年    来自:静安区    成员:40个 
北三居委会韵之音合唱队以“用歌声传递温暖,以合唱凝聚社区”为宗旨,扎实推进团队建设。学习内容上,涵盖基础乐理知识、发声技巧训练、多声部合唱作品排练,同时结合节日、主题教育等编排红歌、民谣等多元曲目。学习方式灵活多样,通过队内分组练习和线上交流巩固的模式,进行音准、节奏等系统性指导,队员分组打磨和声细节,利用微信群分享练习心得。学习载体丰富,以社区活动中心合唱室为固定训练场所,借助社区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展示成果;积极参与社区文艺汇演等实践活动。学习对象面向社区音乐爱好者,不分年龄、职业,广泛吸纳成员。在团队努力下,学习成效显著。目前发展队员40余人,排练《歌唱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经典合唱作品10余首,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制度层面,建立严格的考勤、排练、考核制度,激发团队活力,确保合唱队持续、健康发展,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贡献力量。
负责人: 杨霞云    创建年份:2015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15个 
瑞巧手作组是以手工DIY为主的团队,“心灵手巧,精彩制作”为口号,集颐养性情、非遗传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通过锻炼手脑,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航天新苑老年朋友们的普遍喜爱。
20/2801页,共28004条数据«<...1819202122...>»
总团队数量(27162)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