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艾柳青    创建年份:2018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20个 
在2024年,月浦二三村社区提交一份关于上海市星级老年学习团队的申报材料。这个团队的目标是帮助老年人学习和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个社交的平台。以下是我们团队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情况 我们的团队成立于20XX年,成员主要为上海市的退休人员和社区居民,平均年龄为72岁。团队成员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目标,那就是通过学习和交流,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学习内容 我们的团队将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内容,以满足不同成员的兴趣和需求。这些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养生保健、文化艺术、科学科普、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我们还将定期邀请专家和讲师来进行讲座和研讨会,以丰富团队成员的知识和经验,也会组织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三、学习方式 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活动。我们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也会定期组织线下集中学习、讨论和实践。此外,我们还会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亲身体验和学习。 四、学习载体 我们将使用各种学习载体,如书籍、视频、音频、网站课程、移动应用等,以便团队成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我们还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等,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交流。 五、学习对象 我们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团队成员。同时,我们也会邀请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参加我们的活动,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共同学习和成长。 六、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我们的团队成员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区凝聚力。许多团队成员表示,学习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七、学习制度 我们有一套完善的学习制度,以确保我们的团队能够持续、高效地运行,这包括学习计划、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我们还将定期组织成员进行自我评估和反馈,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和方式,以满足成员的需求。 总之,我们的上海市星级老年学习团队将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保持年轻的心态,享受生活的乐趣。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更多的老年人受益于我们的团队,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负责人: 徐月盈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15个 
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推进、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社区夕阳红书友会学习团队应运而生。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生活节奏变缓,社交圈子相对缩小,精神生活略显单调。而阅读作为一种既能丰富知识、又能拓展思维、还能促进社交的活动,非常适合老年人参与。“夕阳红”象征着团队成员虽处于人生的后半程,却如夕阳般散发着温暖而迷人的光彩,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沉淀的智慧。“书友会”团队以书为友、以书会友的核心特质,大家因对书籍的热爱而相聚,在书的海洋中交流、成长。“学习团队”则突出了团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成员们通过阅读与分享,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思想,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活品质,团队成员年龄大多在 55 岁以上。团队每月开展2此活动,每次分享会会提前确定一个主题,如经典文学作品赏析、历史人物传记探讨、养生保健知识分享等。成员们围绕主题提前阅读相关书籍,在分享会上轮流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心得体会以及对书中内容的独特见解。通过这种形式,大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不同书籍的内涵,还能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社区夕阳红书友会学习团队将继续秉承“以书为友,快乐学习,丰富人生”的宗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老年朋友加入到团队中来。
负责人: 凌巧华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8个 
为丰富社区中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中山苑社区近日开设了“巧手乐工坊”,吸引了多位阿姨热情参与。队伍以趣味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让阿姨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手工技艺,收获快乐与成就感。 手工小组由浅入深,涵盖多种扭扭棒手工技巧: 基础技法学习扭扭棒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弯曲、缠绕、固定等,让阿姨们熟悉材料特性。 实用小物制作:成员们动手制作发卡、钥匙扣、杯垫等日常生活用品,既锻炼手指灵活度,又增添生活趣味。 创意装饰品设计:在掌握基础后,阿姨们尝试制作花朵、小动物、节日挂饰等,激发艺术想象力。 阿姨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经过几周的学习,阿姨们不仅掌握了扭扭棒手工技巧,还在精神层面收获了显著效果: 提升动手能力:许多阿姨表示,原本担心自己手不灵活,但通过练习,现在能独立完成精美作品,手指协调性明显增强。 增强自信心:从最初的生疏到熟练,阿姨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家人朋友称赞,成就感满满。 促进社交互动:手工班成为阿姨们交流的新平台,大家边做手工边聊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缓解压力,愉悦心情:专注于手工制作的过程让阿姨们暂时放下家务琐事,享受创作的乐趣,心态更加积极乐观。 一位参与活动的李阿姨笑着说:“以前觉得扭扭棒是小孩玩的东西,没想到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现在家里摆满了我做的装饰,孩子们都夸我能干!”
负责人: 徐雪丽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6个 
在茸星社区,有一支充满活力与温情的手工编织队伍——“巧手彗星”手工编织队。这支成立于2024年的团队,以“指尖传爱,编织美好”为宗旨,汇聚了社区内热爱手工、乐于奉献的编织爱好者,用一针一线编织出温暖与希望,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团队现有成员6人,既有退休后重拾爱好的长者,也有热衷传统文化的青年。队长徐雪丽拥有15年编织经验,擅长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设计结合;副队长封雪英负责组织活动,凭借出色的协调能力,让团队始终保持高效运转。成员们各有所长,有人精于钩针编织毛衣、围巾,有人擅长用毛线创作立体玩偶,还有人专注于传统刺绣与现代编织工艺的融合。 团队定期开展“编织课堂”公益活动,每周在社区活动室开设基础班与进阶班,免费教授居民钩针、棒针等技法。不少零基础学员如今已能独立完成复杂作品。此外,团队每年发起“暖冬行动”,为孤寡老人编织爱心围巾、帽子。在社区文化节、敬老日等活动中,团队还会进行现场编织展示,用活态传承让更多人感受手工艺术的魅力。 从邻里间的兴趣小组到社区公益标杆,“巧手彗星”手工编织队用热爱编织生活,以匠心传递温暖。她们相信,每一根毛线都是连接情感的纽带,每一件作品都是点亮生活的星光,而团队的故事,还将在更多人的指尖延续下去。
负责人: 陆瑞芳    创建年份:2010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15个 
舞蹈队丰富了村民的文娱生活,更好的促进村民的交流,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跃的社区气氛,以及为更多喜欢舞蹈的村民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个性的平台。
负责人: 冯桂华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7个 
在茸梅社区,茸梅纸艺手工小组以衍纸艺术为纽带,将学习融入社区服务的每个环节,成为推动社区文化发展的生力军。为打造高质量的衍纸手工沙龙活动,团队成员主动邀请专业手工老师,系统学习衍纸基础技法、色彩搭配原理和创意设计思路,从简单的卷纸造型到复杂的立体拼贴,成员们在一次次的实践练习中精进技艺,同时钻研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知识,为服务社区做足准备。 小组采用多元学习模式,构建起立体学习网络。线下,社区活动室成为成员们切磋技艺的“主阵地”,老师现场示范指导,成员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制作衍纸作品,一边分享创作心得。为帮助新成员快速成长,团队还开展“老带新”结对活动,老成员手把手传授经验,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定期举办的作品分享会和创意研讨会,则让大家在思想碰撞中激发灵感,不断提升创作水平。 这些扎实的学习积累,很快转化为服务社区的丰硕成果。妇女节期间,小组策划了“纸艺传情”衍纸手工沙龙,带领20多组家庭制作出精美的衍纸康乃馨,在温馨的氛围中传递对母亲的爱;儿童节时,“童趣纸间”活动又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孩子们用衍纸创作出五彩斑斓的卡通形象,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小组还精心创作了大型衍纸艺术作品,用细腻的卷纸线条勾勒出社区的标志性建筑和生活场景,成为社区文化墙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负责人: 袁鑫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18个 
黄渡浜扭扭棒手工制作小组聚焦扭扭棒手工制作,系统学习基础造型技法,如花朵等基础形态塑造;深入钻研创意设计,结合节日、热点设计主题作品;同时学习色彩搭配与作品装饰技巧,提升作品美感与艺术性。 采用“理论+实践+交流”模式。定期开展理论课程,讲解制作原理与设计思路;安排实践操作,成员在动手过程中掌握技巧;组织经验分享会、作品互评,促进成员间相互学习。 以线下工作室为主要活动场所,配备齐全制作工具与材料;搭建线上交流群,分享教程、优秀案例,开展线上答疑;借助短视频平台学习制作过程,扩大学习资源获取范围。 面向对手工制作感兴趣的全体成员,无论有无基础均可加入。涵盖学生、手工爱好者等不同群体,通过分层教学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成员从零基础成长为熟练掌握多种制作技巧的能手,创作的作品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同时,团队还通过义卖作品,将所得款项用于公益活动,实现社会价值。 制定考勤制度,保障学习参与度;建立作品考核机制,定期检验学习成果;设立激励制度,对表现优秀成员给予奖励,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推动团队持续发展。
负责人: 屠玮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17个 
基本情况:娄里之音合唱队,是2024年郭家娄居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试点,郭家娄党支部链接分中心和社区积极分子,由茸恵分中心提供场地社区积极分子提供电子钢琴并参与宣传和人员招募,在此基础上结合学员们主动宣传,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积极响应。 学习内容:由老年大学提供声乐教材,并结合参课居民自己的提议,提供兼具一定专业性和趣味性的声乐课程,主要特色是提供实用的声乐技巧,让老人能现学现用。 掌握发声技巧,能够识谱,有节奏感,能够演唱老师教授的曲目,学习曲目背景,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2024年共学习《我和你》、《跑马溜溜的山上》《踏雪寻梅》《相逢是首歌》《雪绒花》《共筑中国梦》等10余首歌曲。 每周六由班长负责团队成员的现场签到并拍照,课程完成后由办学干部同教师联系效果并同积极分子沟通是否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负责人: 秦加贝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25个 
淡家浜梦之韵气功队申报材料 八段锦作为传统养生瑰宝,动作舒展优美、简单易学。梦之韵气功队涵盖八段锦完整功法,队员不仅掌握动作要领,还深入了解其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强身健体原理。 队员相互观察、交流经验,共同进步。鼓励老队员带新队员,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线上辅助:录制教学视频,方便队员课后复习巩固;借助微信群,老师随时答疑,队员分享心得。​ 以社区二楼活动室为主要学习场地,宽敞明亮、通风良好,满足团队集体练习需求。同时,利用社区景观亭等室外空间,让队员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八段锦魅力。​ 目前队员年龄总体偏大,大多数为退休后追求健康生活的长者。队员普遍反映练习后身体柔韧性、平衡力增强,睡眠质量改善,慢性疾病症状缓解,身体素质显著提升。队员在练习中结识朋友,拓展社交圈,孤独感减少,社区凝聚力增强,形成温暖互助的小团体。队员成为八段锦文化传播者,向家人、邻居介绍八段锦,促进传统养生文化在社区传承发展。
负责人: 陆连根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20个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合唱分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 共和家园合唱队是由27名队员组成,她们都爱好演唱,将歌声来抒情作品,演唱吐字清晰也柔和;如雄伟壮阔的作品,她们铿锵有力,时刻充满着丰富的感情,将作品抒发的淋漓尽致。他们是每年纳凉晚会的压轴好戏,每次都赢到满堂喝彩。也在今年的庆“毛主席诞辰上”精心策划了男声小组唱、独唱;女声小组唱、独唱,将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此刻他们又为今年的纳凉晚会做好各种排练、筹备工作。他们是居民心中的好歌声、也是共和家园之光。
91/2801页,共28004条数据«<...8990919293...>»
总团队数量(27162)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