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孙思怡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5个 
恒康银龄智汇团队立足于社区教育,以“提升居民素质、促进全民学习”为目标,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可持续的社区学习生态。现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载体、学习对象、学习效果及学习制度六个方面系统规划。 一、学习内容 社区学校的学习内容应贴近居民实际需求,涵盖基础素养、技能提升、兴趣拓展三大类。基础素养类包括公民教育(如法律常识、垃圾分类知识);技能提升类涵盖数字素养(如智能手机应用、防诈骗小课堂);兴趣拓展类涉及艺术文化(如书法班、舞蹈班、摄影班)和健康生活(如中医养生、健身操)。 二、学习方式 采用多元化学习方式,主要通过手工制作类、讲座类、课程班类展开。其中,手工制作和讲座不定期开展,多分布在假期中,满足居民碎片化学习需求。课程班定期开展,确保学习的连贯性。同时,鼓励居民分享技能,“大手拉小手”,让长辈带领晚辈共同学习技能,增强互动性。 三、学习载体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老年活动室、吾家学堂、小辰光儿童服务中心等作为教学场地;依托微信视频号提供线上学习支持,每月20号发布“学科普”系列视频;线下学习活动中发放手册、海报等宣传资料,提高居民参与度。 四、学习对象 面向全体社区居民,重点服务老年人及青少年,按年龄、职业、兴趣分层设计课程,确保针对性。 五、学习效果 自团队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智能手机培训10余场,帮助上百位老年人掌握手机的基础操作;组建书法班、舞蹈班等兴趣班,定期开展活动,让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得到提升;开展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手工制作活动,锻炼了青少年的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 六、学习制度 每月召开工作例会进行总结和优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并建立社区教育人才库,实现共享共用,为后续的课程安排准备好优良资源。
负责人: 丁祥林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浦东新区    成员:12个 
蓝村居民区夕阳红读书会诵读组成立于2023年4月。目前团队成员共12人,均是退休居民。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63岁。 2023年,参加了浦东新区“潮声万里扬帆启航,浦东新区2023书香临港杯诵读大赛。“2024年,参加了浦东新区2024”诵读中国经典诗文大赛“2024年,还参加了2024塘桥街道“书香致远诵读大赛“的开幕式演出和诵读比赛展示。在比赛中获得集体组一等奖三等奖。同年,还参加了社区文化建设一居一品片区展示活动和”月满塘桥,乐享中秋”活动的演出。两年来,加上在居民小区的演出,我们共进行了10次演出活动,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尽了绵薄之力。
负责人: 杨丹妮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20个 
康欣舞蹈队由和康苑和浦欣苑两个小区热爱舞蹈的阿姨们一起组建而成。
负责人: 朱仕豪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0个 
高楼村广场舞兴趣社:银发族的活力舞台 高楼村广场舞兴趣社以“舞动健康,乐享晚年”为宗旨,通过专业化教学与规范化管理,成为乡村老年教育与文化振兴的亮丽名片。 一、阶梯式课程体系 团队构建“基础-进阶-文化”三维教学体系:基础课程从广场舞基本步法、节奏训练入手,帮助零基础学员掌握身体协调性;进阶课程鼓励成员参与舞蹈编排,融合流行音乐与本土元素,创作《高楼新韵》等原创作品;文化课程则普及舞蹈历史与地域特色,提升成员艺术素养。 二、双轨制教学模式 采用“集中授课+小组互助”模式:每月四次由专业教练进行镜面示范、动作分解教学,课后分组练习,由骨干成员担任组长,形成“传帮带”机制。线上线下结合,既保障技法精准传授,又通过云平台延伸学习场景。 三、标准化活动阵地 依托村委会建成设施完备的舞蹈教室,配备全景镜面墙、专业音响设备,为学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空间。 四、多元化成员结构 团队吸纳周边40-70岁舞蹈爱好者,成员涵盖退休教师、务农村民等多元背景。在舞蹈学习中,学员既强身健体,又结交挚友,有效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规范化管理制度 建立“考勤+团队自治”双轨管理:行政层面严格考勤,设定请假报备流程;业务层面推行小组长负责制,赋予其活动组织权,形成“负责人统筹-小组长执行-成员参与”的治理架构,并设立“舞艺之星”等荣誉激励。 六、显性化实践成效 团队成员舞蹈技能显著提升,85%学员掌握10支以上成套舞蹈,部分骨干具备独立编创能力。健康监测显示,长期参与者平衡能力、心肺功能等指标优于同龄人,焦虑情绪发生率降低40%。更值得称道的是,学员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将舞蹈教学送进养老院,实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角色升华。 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高楼村广场舞兴趣社以舞步为媒,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又通过公益服务反哺社区,为新时代老年教育探索出“老有所为”的创新路径。未来,团队计划拓展非遗舞蹈传承项目,让传统民俗与现代健身在银发族的律动中焕发新生。
负责人: 戴艺    创建年份:2019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16个 
外滩练功十八法队成立于2019年,以全民健身为宗旨,现有队员20余名,部分队员已成为社区“铁杆志愿者”。练功十八法融合了中医经络学说与运动保健原理,动作科学合理,刚柔并济。团队成员从基础动作学起,每一个抬手、转腰、踢腿,都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在团队发展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有经验的成员耐心指导新伙伴纠正动作,分享练习心得;新成员则带来创新思维,为团队增添活力。我们定期组织内部交流活动,还积极参与各类健康展示、公益推广活动,向更多人普及练功十八法,传递健康生活理念。
负责人: 叶丹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2个 
“村嫂”志愿队于 2025 年 1 月扎根金山区高新区街镇胥浦村,由 12 名 60 岁以上女性组成。团队以 “洁美乡村” 建设为核心,通过多元学习与实践服务,成为乡村环境提升与老年教育融合的典范。​ 一、学习内容 团队以志愿服务需求为导向,不仅开展垃圾分类、绿化养护等“洁美乡村”专项培训,还融入智能技术、养生保健、文化艺术及旅游攻略等课程,全面提升队员素养。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线上借助微信公众号、网络课程平台推送学习资源;线下定期开展课堂教学、主题讲座,并结合每月15日的“洁美乡村行动日”,组织河道清理、道路保洁等实践体验,让队员在行动中学习。​ 二、学习载体 微信公众号与交流群实现实时互动,汇编的《环保手册》《养生指南》等学习资料方便查阅,在线教育平台则提供专业课程支持。 三、学习对象 以社区老年人为主,同时吸纳退休干部、教师参与,共享经验智慧。四、学习制度 定期规划学习计划,执行签到考勤,对表现优异者表彰激励,并通过意见反馈动态优化学习内容。自成立以来,团队带动50余户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显著改善村容村貌;队员间沟通协作能力增强,业余生活丰富充实,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村嫂力量”。
负责人: 顾奕奕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奉贤区    成员:15个 
申隆二村“常青合唱队”成立于2024年,是一支由社区老年音乐爱好者组成的文艺团队,现有成员15人,平均年龄58岁。团队以“唱响夕阳红,乐享银龄情”为宗旨,通过歌声传递快乐,展现新时代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合唱团每周定期开展排练,演唱曲目以经典红歌、民谣为主,如《我和我的祖国》《夕阳红》等,既唤起老一辈的美好回忆,也传递了正能量。团队积极参与申隆二村“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文艺汇演,用音乐温暖邻里,促进社区和谐。在这里,老人们不仅提升了歌唱技巧,更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未来,“申隆二村“常青合唱队”将继续用热情与歌声丰富老年生活,让申隆二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幸福的旋律!
负责人: 吴夏阳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0个 
红光老年国画社:翰墨丹青绘就夕阳红 在繁华都市的一隅,红光社区文化中心内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红光老年国画社。这支成立于2023年的银发艺术团体,以十名平均年龄65岁的成员为基石,秉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初心,在笔墨纸砚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金色年华。 1.笔耕不辍的学艺之路 国画社每周定时飘散着墨香:周三上午九时,社区活动室便化身为传统艺术课堂。成员们或临摹《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或研习徐悲鸿骏马的笔墨技法,在孙金余老师的指导下,从执笔运腕到构图设色,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除了技法研习,社团还创新"主题创作+文化沙龙"模式,既可围绕"梅兰竹菊"四君子展开专题创作,又能通过名家讲座溯源传统文化基因,让学习既有深度又富趣味。 2.老少咸宜的传承平台 这个温馨的书画家园依托社区文化中心构建起立体化学习网络:专业画案上铺陈着各色宣纸,多媒体设备随时投射名作高清影像,线上交流群则跳动着成员们的日常习作与心得。特别设立的"银龄互助"机制,让资深学员与新成员结对,形成技艺传承的温暖链条。每年春秋两季的社区画展,既是检验成果的舞台,更是文化惠民的窗口,吸引众多居民驻足欣赏。 3.以艺养心的康乐实践 在红光国画社,艺术追求与身心疗愈相得益彰。统计数据显示,社团常规活动出席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许多成员反馈,挥毫泼墨时不仅提升了艺术鉴赏力,更在专注创作中实现了情绪疏导。这里没有年龄的界限,只有对美的共同追求:七旬的张阿姨从零基础学起,如今笔下的牡丹已颇具神韵;退休教师李老将书法心得编成口诀,带动全员互学互鉴。 4.规范有序的团队建设 为保障社团健康发展,成员们共同制定了《团队章程》,将考勤制度、经费使用、活动纪律等细则明文规定。特别设立的"季度评优"机制,通过"最佳进步奖""创作先锋奖"等荣誉,激发持续学习热情。透明的管理制度与和谐的团队氛围,使这个自发组织成长为社区治理的典范。 展望未来,这支屡获表彰的社区文化品牌队伍正谋划新篇章:计划三年内扩展至三十人规模,开设公益课堂向周边养老机构输送教学资源,让更多老年人在水墨氤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真正实现"以艺会友、以文化人"的初心。在红光社区,这场始于方寸画案的艺术修行,正书写着新时代老年教育的生动注脚。
负责人: 肖迪萍    创建年份:2015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12个 
丽都拳操队是一支健身、娱乐、表演为一体的团队。以推广武术文化、弘扬武术精神为宗旨,同时为广大居民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在表演方面,拳操队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韵律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团队成员在舞台上展现了无数的魅力。在平日里,呈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向居民不断地传递着积极向上的能量。
负责人: 孙周佳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奉贤区    成员:20个 
荣贤申韵社是一支活跃在上海市社区的文化队伍,由一群热爱沪剧的社区老年人们组成。该团队旨在通过表演沪剧,弘扬上海本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有益、愉悦身心的活动平台。
35/2692页,共26911条数据«<...3334353637...>»
总团队数量(25635)
五星团队数量(950)
浦东新区(3061)
普陀区(2368)
宝山区(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