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 吴夏阳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金山区 成员:10个
红光老年国画社:翰墨丹青绘就夕阳红
在繁华都市的一隅,红光社区文化中心内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红光老年国画社。这支成立于2023年的银发艺术团体,以十名平均年龄65岁的成员为基石,秉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初心,在笔墨纸砚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金色年华。
1.笔耕不辍的学艺之路
国画社每周定时飘散着墨香:周三上午九时,社区活动室便化身为传统艺术课堂。成员们或临摹《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或研习徐悲鸿骏马的笔墨技法,在孙金余老师的指导下,从执笔运腕到构图设色,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除了技法研习,社团还创新"主题创作+文化沙龙"模式,既可围绕"梅兰竹菊"四君子展开专题创作,又能通过名家讲座溯源传统文化基因,让学习既有深度又富趣味。
2.老少咸宜的传承平台
这个温馨的书画家园依托社区文化中心构建起立体化学习网络:专业画案上铺陈着各色宣纸,多媒体设备随时投射名作高清影像,线上交流群则跳动着成员们的日常习作与心得。特别设立的"银龄互助"机制,让资深学员与新成员结对,形成技艺传承的温暖链条。每年春秋两季的社区画展,既是检验成果的舞台,更是文化惠民的窗口,吸引众多居民驻足欣赏。
3.以艺养心的康乐实践
在红光国画社,艺术追求与身心疗愈相得益彰。统计数据显示,社团常规活动出席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许多成员反馈,挥毫泼墨时不仅提升了艺术鉴赏力,更在专注创作中实现了情绪疏导。这里没有年龄的界限,只有对美的共同追求:七旬的张阿姨从零基础学起,如今笔下的牡丹已颇具神韵;退休教师李老将书法心得编成口诀,带动全员互学互鉴。
4.规范有序的团队建设
为保障社团健康发展,成员们共同制定了《团队章程》,将考勤制度、经费使用、活动纪律等细则明文规定。特别设立的"季度评优"机制,通过"最佳进步奖""创作先锋奖"等荣誉,激发持续学习热情。透明的管理制度与和谐的团队氛围,使这个自发组织成长为社区治理的典范。
展望未来,这支屡获表彰的社区文化品牌队伍正谋划新篇章:计划三年内扩展至三十人规模,开设公益课堂向周边养老机构输送教学资源,让更多老年人在水墨氤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真正实现"以艺会友、以文化人"的初心。在红光社区,这场始于方寸画案的艺术修行,正书写着新时代老年教育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