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许文芳    创建年份:2020年    来自:奉贤区    成员:86个 
奉贤区四团镇腰鼓队是扎根沪郊的民间艺术劲旅,以“鼓韵传乡情、铿锵展新风”为精神内核,现有队员86人,涵盖老中青三代。团队深耕非遗文化传承,将传统腰鼓与现代舞蹈元素创新融合,原创《丰收鼓韵》《海国潮音》等12支特色节目,年均开展惠民演出40余场,蝉联三届“上海之春”民间艺术节金奖,并作为上海非遗代表亮相长三角民俗文化展演,以激昂鼓点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负责人: 俞萍华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浦东新区    成员:16个 
在中虹佳园,有这样一支充满活力的老年队伍——绿植与盆栽种植小组。2023年3月12日,16位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携手成立了这个团队,以对绿植的热爱为纽带,开启了一场独特的学习之旅。 小组成员们化身“绿色使者”,在小区内种植各类绿植,并精心养护,为小区增添了勃勃生机。未来,小组成员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与实践,让绿色梦想在学习中绽放,为老年生活增添更多色彩与乐趣。
负责人: 刘敏华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浦东新区    成员:6个 
在御沁园社区有一群充满热情与活力的老年人,他们除了热爱唱歌,跳舞外,对摄影也非常感兴趣。为此,在2025年新年伊始,他们自发组织了一支摄影团队-御之影摄影队,大家用镜头记录生活、发现美好。摄影既能锻炼观察力,又能激发创造力,是一种非常适合老年人的活动。还可以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让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一起分享作品,增进感情。
负责人: 刘敏华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浦东新区    成员:9个 
用琴声传递快乐,用音乐点亮夕阳,在周浦镇御沁园社区有一支充满活力与热情的老年口琴队——御之灵口琴队。它成立于2024年3月20日,目前共有成员9人。这支队伍是由小区退休党员刘敏华组织、退休音乐老师石玉金做指导为小区热爱音乐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情感的平台,更通过美妙的琴声传递着快乐与温暖,用音乐照亮了每一位队员的晚年生活。
负责人: 施美香    创建年份:2021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30个 
每周五下午,瀛兴居委老年活动室窗外便人影攒动。三时整,三十位银发票友描眉点唇。霎时吴侬软语漫过朱漆门槛,在弄堂里漾开涟漪。这支被戏迷称为"银发戏骨"的团队,正以百年沪韵谱写新时代的银龄华章。四年前,施老师带几位沪剧爱好者聚集在这里,成立了这个团队。 团队独创的"四维传习法"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每周三的唱腔工坊中,施老师用声谱分析仪为学员校准音准;周五的身段特训课上,七旬老人对着落地镜苦练"云步移形"。更独创"角色轮演制"。让每个队员都能体验不同的角色。运腔时要想着石库门里飘出的炊烟,转身回眸得带出苏州河的涟漪。施老师将海派文化密码注入教学,带领团队创排的《垃圾分类新风尚》《电梯加装协奏曲》等现代小戏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这群银龄艺术家的影响力早已超越社区舞台。他们培养出12位社区戏曲辅导员。在重阳节公益巡演中,轮椅票友演绎的《星星之火》选段,让养老院观众泪湿衣襟。团队更将沪剧与心理疗愈结合,数据显示,持续参与者抑郁量表得分下降65%,社交活跃度提升89%。当斜阳为活动室的玻璃镀上金边,老票友们的戏服在余晖中流转着绸缎光泽。 这些在霓裳曲中重拾青春的老艺术家,正用婉转的乡音串联起城市记忆,让百年沪剧在社区街巷绽放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负责人: 徐巍巍    创建年份:2020年    来自:浦东新区    成员:20个 
华彩歌韵合唱队队员来自小区内热爱歌唱、有一定音乐兴趣的居民,每周固定时间进行集中授课,系统讲解声乐知识和合唱技巧,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演出,通过实际表演锻炼演唱能力,积累经验。通过训练,队员歌唱水平明显提高,发声更加准确,音准、节奏把握能力增强。配合更加默契,合唱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整体音乐表现力增强。同时,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为大家提供了交流和娱乐的平台,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负责人: 杨凤芹    创建年份:2020年    来自:奉贤区    成员:32个 
奉贤区四团镇天鹏门球队是上海市基层门球运动的标杆队伍,长期活跃于长三角地区赛事。该队以“老幼同乐、竞技传承”为核心理念,通过组建学生门球队、承办“四团杯”品牌赛事及参与“杨浦杯”“悦动贤城”等市级联赛,形成“月月有比赛、周周有训练”的常态化模式。近年来斩获上海市门球争霸赛团体亚军、个人单打亚军等荣誉,培养3名国家一级裁判,推动门球运动在社区、校园的普及,成为奉贤区全民健身的特色
负责人: 张欣雨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浦东新区    成员:25个 
乐活手工队是由海达居委会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了解老年居民需求后,于2025年3月25日正式成立的社区学习团队。团队现有25名成员,由资深手工教师曹晓雯担任指导老师,每周二下午1:30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课程。成立以来,乐活手工队已成为社区老年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未来,团队计划扩大规模,邀请社区青少年参与传统手工艺体验,搭建老年人与年轻一代的交流平台,让手工艺术成为连接社区各年龄层的纽带,让更多老年朋友享受到手工创作的乐趣。
负责人: 张星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6个 
每周四上午在竖新镇社区学校里二十六位银发长者手持彩绘太极球翩然入场。这支被居民称为"不老玩家"的团队,正以创新器械太极诠释着银龄群体的生命活力。团队独创的"三维康养体系"将器械训练与中医养生深度融合。每周四成员们配合《渔舟唱晚》的节奏,用太极球沿胆经、膀胱经滚动;周五的"家庭互动日"则设计亲子抛接游戏,跟踪数据显示,坚持训练24个月以上的成员,静态平衡力平均提升53%,睡眠障碍改善率达79%。"沉肩坠肘时想象怀抱明月,抛接转换要如溪水穿石。"张老师研发的十二式太极球基础功法,巧妙融入八段锦"双手托天"和五禽戏"猿猴摘果"的经典动作。68岁的帕金森患者陈建国加入团队后,通过每日"云手绕球"训练,手部震颤幅度减少40%。这支银龄创新团队的影响力早已超越社区边界。他们编排的《太极球二十四节气养生操》深受村民们喜爱。更令人欣喜的是,团队培养出8位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周边6个社区开设公益教学点。去年重阳节,队员们表演的《山河锦绣球韵长》,让传统养生智慧焕发出时尚光彩。当看到老人们额间细密的汗珠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喜悦。这些在彩球翩跹中重获生命活力的银发族,正用创新与坚持描绘着"老有所健"的时代画卷。
负责人: 杨丽娜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徐汇区    成员:20个 
团队理念: “走读城市,品味文化,健康身心!” 我们鼓励老年朋友以脚步丈量城市,在行走中感受历史、建筑、民俗的魅力,让锻炼与文化相伴,让社交与自然融合。团队特色: 1、文化主题行走——每期设定不同主题(如“老城记忆”“非遗探访”“园林雅趣”) 2、适老节奏——慢行+多休息点,配备便携折叠椅,平均每次3-5公里 3、专家随行——邀请退休历史老师、民俗学者现场讲解 4、安全护航——志愿者1对2陪伴,急救包+AED设备全程配备
57/2707页,共27067条数据«<...55565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