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喻丽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7个 
“银发彩虹剪辑坊”由7位热爱影像创作的老年成员组成,这里既是学习视频剪辑的课堂,也是记录生活、传递温度的创作基地。团队成员从零起步,通过互相学习、头脑风暴,掌握了剪辑、拍摄、创意策划等技能。我们以“用镜头讲述岁月故事”为理念,创作涵盖人文纪实、趣味生活、知识科普等多元内容,既展现银发群体的活力与才华,也希望通过作品打破年龄界限,让不同代际看见生活的多样可能。在这里,年龄不是阻碍,创意与热爱才是永恒的驱动力。
负责人: 章运进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8个 
共和九村夕阳红读书社成立于2024年,由社区退休教师、老党员、文艺骨干牵头组建。现有成员8人,年龄跨度55-75岁,依托居委会提供固定活动场地与资源支持,致力打造“文化养老”特色品牌。
负责人: 吴洁    创建年份:2020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10个 
在逸景佳苑小区里,有一支充满活力的老年舞蹈队学习团队,她们以舞蹈为纽带,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负责人: 沈坚敏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10个 
快乐西点沙龙以“烘焙幸福,分享快乐”为宗旨,致力于为热爱西点制作的老年朋友打造一个学习交流、提升技艺、享受生活的温馨平台。 沙龙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在课程学习方面,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体系,从基础的烘焙工具使用、食材认知,到经典西点如曲奇饼干、蛋挞、小蛋糕的制作,都有专业老师进行细致讲解与示范。老师会充分考虑老年学员的学习特点,将复杂的制作步骤分解成简单易懂的环节,配合图文资料与实操演示,确保每位学员都能轻松跟上进度。 沙龙定期组织作品分享会,队员们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西点齐聚一堂,互相品尝、交流心得,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与经验。这种互动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烘焙技巧,更增进了彼此间的情谊。此外,还会开展主题活动,如节日西点特辑,在中秋制作月饼、圣诞制作姜饼屋等,让队员们在感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体验西点制作的乐趣。 沙龙活动氛围轻松愉悦,鼓励学员互帮互助。在这里,年龄不再是障碍,大家因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在烘焙中收获知识与快乐,丰富退休生活,提升幸福感。无论您是零基础的烘焙小白,还是略有经验的“达人”,在这里一起开启甜蜜的西点学习之旅 。
负责人: 张萍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20个 
烘焙是集实用性、实践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活动,通过学烘焙、赏烘焙、做烘焙、享烘焙的学习流程;挤、压、按、搓、揉、擀、捏、抹等烘焙技艺,来学习点心制作,提升烘焙素养,领会烘焙匠人精神。我校烘焙社团成立于2023年,每周积极举办活动,为老年提供一个提高烘焙技能,学习烘焙知识,培养个人兴趣与交流的平台。烘焙培养了队员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制作甜品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打发、揉面、塑形等技能,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在烘焙学习中,队员们通过分工合作、相互协作,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了彼此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随着烤箱“叮”地一声,一个个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蛋挞出炉了,金黄的外皮上泛着诱人的光泽,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咬下一口,外酥内软,满口的香气和满足感让人不禁陶醉其中。这不仅仅是一次味蕾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们在烤箱中慢慢膨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随着温度的升高,食材的香气逐渐浓郁,仿佛在诉说着烘焙的故事。每一个成品都蕴含了你的时间与付出,在烘焙的过程中,把心思一点点地渗透到细节处,是一种从过程到成果的美好体验。烘焙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文化。烘焙社团以制作不同的美食为载体,引导队员们感受生活、探索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负责人: 丁千益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静安区    成员:20个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生活成为主流,但许多老年人因不熟悉科技产品和数字技能,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灵石路963弄居民区属于老龄化社区,为此于2023年10月成立“银龄科技先锋队”,能针对性地帮助老年人提升科技能力,使他们跟上时代步伐,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捷。 学习内容主要以教授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包括开机、关机、连接 Wi-Fi、充电等基本操作,以及学习使用常见的手机软件,例如微信、支付宝、淘宝等,让老年人能够进行社交沟通、移动支付和网上购物等活动。鉴于网络诈骗频发,向老年人普及信息安全知识至关重要,比如如何识别网络诈骗、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避免点击不明链接和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程序,以及设置安全的密码等。 此团队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每月两次进行授课,通过学习科技知识和技能,老年人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开拓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银龄科技先锋队”作为社区的一部分,有助于促进不同年龄段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年轻人可以帮助老年人学习科技知识,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也能为年轻人提供借鉴,这种代际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营造更加和谐、共融的社区氛围 。
负责人: 龚玲英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38个 
每个周三上午,越剧队的老年学员们手拿歌谱,听着二胡老师优美的伴奏声,在老师的教学中,队员们抱着认真学、认真练的积极心态,学唱越剧的经典曲目选段。从逐句教学到整段跟唱,还针对每个音调展示了对应的曲段,以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的戏段向大家展示发音的不同,方便老年学员的理解与学习。学员们与老师默契配合,学习热情十分高涨,短短几十分钟,大家就能唱出整段戏曲。通过学习不仅培养了老年居民学习戏曲的兴趣爱好,提升了他们的艺术素养,让居民体验到了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向全社会展示了老年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负责人: 李培林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上海老龄大学    成员:12个 
在2024年3月1日春意萌动之际,上海老龄大学孕育出一支专注于草书艺术传承的活力团队——草书兴趣班。这个由12位平均年龄逾60岁的银发学员(11位在60岁以上)自发组成的集体,以纯粹的热爱为纽带,男女各半,秉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精神,开启了追寻草书艺术之美的旅程。 兴趣班的核心研习对象,锁定在气势恢宏、笔走龙蛇的经典法帖——《王铎草书诗卷》。课堂之上,导师精讲王铎笔法的雄强跌宕与章法的疏密奇险;课后时光,才是这群“银发学子”深化领悟的黄金时段。他们并未止步于课堂理解,而是自发组织课后研习小组,以自筹经费保障活动开展,围绕《诗卷》反复临摹、切磋琢磨。墨香弥漫中,一笔一画的推敲,一点一捺的感悟,不仅是对法帖技法的消化吸收,更是对古人澎湃艺术生命的深情体认。
负责人: 丁传英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20个 
锡剧表演队共有18名队员,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62岁,大家出于对锡剧的热爱走到了一起。邓老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戏曲的基础知识、唱腔技巧、舞台表演等内容,并现场示范教学,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表演技能。学员们聚精会神地聆听,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招一式地练习戏曲身段和唱腔。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戏曲培训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还感受到了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表演队将继续秉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理念,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为老年学员提供一个展示才艺、陶冶性情、愉悦身心的平台,营造文明和谐的人居氛围,努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乐园”。
负责人: 盛红梅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黄浦区    成员:11个 
“帧年华”短视频创作学习团队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发展理念,围绕新时代数字传播技能培训,以短视频创作为核心内容,全面提升老年群体的艺术素养、表达能力与文化自信,积极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与传播力的学习型团队。
26/2801页,共28004条数据«<...2425262728...>»
总团队数量(27162)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20)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