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俞金兰    创建年份:2019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0个 
嬴通老年大学彩玲舞蹈团,成立于2019年9月,现有成员20人,平均年龄63岁左右,是由一群热爱生活、热爱舞蹈的离退休的社区居民组成。团队以“老有所乐、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美化生活”为宗旨,致力于通过舞蹈艺术传播文化、传递正能量。 舞蹈团成立至今,在指导老师和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每周坚持至少二次排练,积极参加老年大学及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得到了社会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负责人: 张曰栋    创建年份:2022年    来自:宝山区    成员:10个 
申报材料(内容包括团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载体、学习对象、学习效果以及学习制度等) 学习内容:葫芦丝,中阮,萨克斯,竹笛,二胡 学习方式:老师指导教学 学习载体:结对帮学 学习对象:社区退休乐器爱好者 学习效果:非常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学习制度:制度机动,相互协调 ​
负责人: 沈娟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0个 
崇明瀛通老年大学“绢绣坊”团队成立于2024年2月,‌是一个为老年人提供崇明土布原型服装裁剪设计、制作技能培训的平台。由一群以布会友,热爱缝纫的成员组成,缝纫班学员虽然年龄跨度大,退休前从事的工作也不同,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布艺,学员从最初的十几人,逐渐壮大至如今的二十多人。在这里,老年人可以学习如何将崇明土布裁剪成服装,并通过刺绣、缝纫等将其制作成成品,通过不断地学习,她们也成为了崇明土布文化的坚守者与传承者。小缝纫,大天地---这是她们对“布艺”的诠释。
负责人: 李勋    创建年份:2012年    来自:闵行区    成员:30个 
古美一村合唱队
负责人: 乔迺琴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6个 
祁连社区八段锦队成立于2024年,是一支以传承中华传统养生文化、推广全民健身为宗旨的社区公益团队。团队由社区内热爱健康生活的居民自发组成,队伍以习练八段锦为核心,定期开展公益教学、社区展演及健康交流活动,致力于营造“科学健身、邻里和谐”的社区氛围。
负责人: 龚英姿    创建年份:2020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30个 
“乘风破浪”舞蹈队成立于2020年,由一群刚退休热爱跳舞的姐姐们组成,目前已有核心成员20人,平均年龄55岁左右。团队以舞健身、以舞会友、以舞传情,丰富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健康老龄化。目前指导老师1名,班长2名,负责管理团队日常的各种活动。每周固定训练一次(周三下午)训练内容:科学热身、基础舞步训练、曲目分段排练、集体合练与细节调整。
负责人: 邓博文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崇明区    成员:23个 
团队介绍: 成立时间:2024年9月 成员构成:23人(男13人/女10人),平均年龄60岁. 乐器配置:2支高音萨克斯、18支中音萨克斯、4支次中音萨克斯 由23位平均年龄60岁的音乐爱好者组成,团队成员涵盖退休教师、公安队伍、医务工作者等多元背景。乐团成立一年来,以萨克斯为载体,演绎《多年以前》《红河谷》等经典曲目逾百首,参与多次公益演出。独创"老带新"阶梯培养模式,实现零基础学员3个月登台。 未来乐团以"用音符雕刻时光"为理念,用铜管之音谱写当代银发族的艺术人生。
负责人: 潘金花    创建年份:2020年    来自:嘉定区    成员:12个 
吉镇时装队
负责人: 吴珠霞    创建年份:2025年    来自:普陀区    成员:24个 
银龄剪影团是由两期剪映学习班学员组成的老年学习团队,在这里,成员们以剪映软件为工具,共同探索视频剪辑的奇妙世界,团队定期开展作品分享会,交流转场特效,字幕设计,音乐搭配等剪辑技巧:组织主题创作活动,用镜头记录旅行见闻,家庭温馨时刻,再通过剪映赋予画面生动故事,秉持“以剪会友,乐在其中”的理念,我们不仅传授剪映实操经验,更致力于搭建欢乐友爱的交流平台,让老年朋友在学习中充实生活,用创意剪辑作品展现银龄风采,享受数字时代的创作乐趣。
负责人: 张美华    创建年份:2011年    来自:普陀区    成员:20个 
水岸豪庭沪剧队以传承沪剧艺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通过系统化、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老年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戏曲素养。 1. 学习方式 集体授课:由专业沪剧老师或资深票友带领,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唱腔、身段教学。 分组练习:根据学员水平分组,互相配合排练经典剧目片段,如《罗汉钱》《大雷雨》等。 观摩学习:组织观看专业沪剧演出录像,分析名家唱腔和表演技巧。 互动交流:定期举办小型沙龙,学员分享学习心得,老师现场指导纠正。 2. 学习载体 传统曲谱与教材:使用沪剧经典唱段曲谱、台词本,帮助学员掌握标准唱法。 多媒体辅助:通过投影仪播放教学视频,配合伴奏音乐练习。 智能设备应用:鼓励学员使用手机录音、录像功能,课后自我纠错。 现场伴奏:邀请社区民乐爱好者(二胡、琵琶等)配合演唱,增强表演真实感。 3. 学习效果 艺术素养提升:学员能掌握基本沪剧唱腔、身段,部分优秀学员可登台表演。 身心健康改善:练唱锻炼肺活量,身段训练增强肢体协调性。 社交能力增强:通过团队排练,增进邻里感情,减少孤独感。 文化传承:部分学员能向家人、社区传播沪剧知识,促进非遗保护。 4. 学习制度 考勤管理:实行签到制,鼓励学员坚持参与,对全勤学员给予表彰。 分层教学:根据学员基础分为初级、提高,因材施教。 成果展示:不定期举办社区沪剧汇演,激励学员进步。 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员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沪剧队不仅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更成为沪剧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深受居民欢迎。
29/2691页,共26910条数据«<...2728293031...>»
总团队数量(25635)
五星团队数量(950)
浦东新区(3061)
普陀区(2368)
宝山区(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