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在线平台
团队展示 > 团队列表
负责人: 许嘉琦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奉贤区    成员:20个 
古筝,作为中华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被誉为中国的“国琴”。本学期,古筝社团在社区学员们的热烈期盼中如期开展。每周五上午和每周日上午,一群热爱古筝的社区居民们便欢聚一堂,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许老师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古筝指甲的佩戴方法,音区琴弦的位置以及指法弹奏技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员们不仅学习了各类经典乐曲,更在音乐的实践中感受美、表现美,实现了美育的熏陶。学习过程中,学员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专注力。他们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刻苦练习每一个指法,遇到难题时及时请教老师,回家后在群里坚持打卡作业视频。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学员都在不断进步,他们的从容典雅和精湛技艺令人赞叹。古筝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员们的业余生活,更为学校的教学和学习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员们不仅提高了音乐素养,还锻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负责人: 王莉萍    创建年份:1994年    来自:虹口区    成员:60个 
“轻羽飞梦”柔力球团队是活跃于虹口区嘉兴路社区的银发健身团体,以传统柔力球运动为载体,融合海派文化特色与科学健身理念, 为社区老年人打造了动静相宜的健康生活平台。团队成员年龄跨度大,既有退休教师、医务工作 者,也有街道文艺骨干,因对柔力球的热爱相聚,在弧线与圆周的运动中焕发新生机。 团队以"柔中带刚、悦动健康"为宗旨,创新研发"海派风情"特色课程;结合节气养生理论,设计春季舒展、冬季蓄能等主题训练,兼顾体能提升与文化熏陶。每周的实训课采用"骨干领学+分组互助"模式,青年志愿者协助录制动作视频,资深队员分享运动心得,形成代际共学的良好氛围。 团队积极投身社区文化建设,参与虹口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等各类展演和比赛,展现都市老年群体的活力风采。
负责人: 王珠云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虹口区    成员:10个 
在精彩纷呈的退休生活中,总有一群追光者以肢体为笔以热爱为墨,书写属于老年青春的韵律。今日,我们《虹阳舞韵》舞蹈队正式宣告成立,为校园文化注入一股灵动的新鲜力量。 舞蹈队的诞生,源于一群志同道合者对舞蹈的赤诚。从古典舞的婉约灵动,到现代舞的自由张扬,从民族舞的风情万种,队员们怀揣不同的舞蹈梦想,却在“用舞蹈传递情感”的信念中汇聚。筹备期间,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策划章程,共同勾勒出这支队伍的雏形 -- 它不仅是舞蹈爱好者的栖息地,更是展现个性与创造力的舞台。 舞蹈队首批成员共10人,涵盖不同年级与专业,既有功底扎实的“老舞者”,也有初入舞门的 “新鲜血液”。队伍目前开设古典舞常规训练模块,每周固定开展技巧训练与剧目排练,值得一提的是,舞蹈队将秉持 “开放创新”理念,鼓励队员原创作品,计划定期举办内部展演、参与校园活动,让每一份热爱都能在聚光灯下绽放光彩。
负责人: 曾宪仁    创建年份:1995年    来自:虹口区    成员:30个 
"红叶摄影队"是以老年摄影爱好者为主体的学习型团队,以"记录城市记忆、定格美好生活"为宗旨,通过镜头展现社区风貌与时代变迁,成为虹口区基层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团队成员以退休老人为主,覆盖多年龄段摄影爱好者。团队注重"技艺传授"与"文化育人"结合,邀请专业摄影师开展手机摄影、光影构图等课程,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摄影技术;同时组织参观上海档案馆、各类摄影展等,提升成员对城市历史的理解。在街道支持下,深入虹口区143街坊旧改片区,用镜头记录居民搬迁前的珍贵瞬间,为城市更新留下鲜活影像档案。 团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将摄影艺术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团队还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拍照"服务,用影像留存温馨记忆。 在文化传承方面,团队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既有《石库门里的笑声》等海派风情系列,也有《垃圾分类新风尚》等环保主题创作。通过微信群交流、线下采风、跨代际帮扶(年轻人教后期编辑,老人传授构图经验)等形式,构建学习型社群,让老年学员在互动中提升技能,缓解孤独感。
负责人: 苗秀    创建年份:1995年    来自:虹口区    成员:30个 
嘉兴女红坊是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妇联创立的社区特色品牌,以传承中华传统女红技艺为核心,致力于搭建老年女性文化教育与社区服务平台。团队通过常态化课程与主题创作相结合的模式,组织成员学习刺绣、拼布、缝纫等技艺,同时融入非遗文化、红色主题与环保理念,形成独特的银发学习共同体。团队以"传承女红艺术经典,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每周开展课程,内容涵盖苏绣针法、崇明土布拼贴、海派旗袍制作等,学员从基础针法到创意设计逐步提升。活动中注重代际互动,资深成员手把手指导新手,以老带新,积极结合时代主题,创作兼具文化内涵与社会效益的作品。 女红坊不仅是技艺传习平台,更成为情感纽带。成员多为社区退休女性,包括失独老人、三八红旗手等,通过共同创作缓解孤独感,在针线交流中重建社交关系与自我价值 。
负责人: 邱仪珍    创建年份:2023年    来自:松江区    成员:25个 
桂之阁戏曲队成立于2023年,现有成员25人,平均年龄63岁,主要由社区退休居民组成。团队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宗旨,日常学习越剧、沪剧经典唱段,每周坚持排练不低于2次,积极参与社区文艺汇演,是居民们熟悉的文化活动队伍。团队目标是扎根社区,巩固现有学习成果,计划编排更多短小精悍的节目,并联合周边社区戏曲队开展交流活动,让老年生活更充实、更精彩。
负责人: 郑华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长宁区    成员:20个 
北新泾街道社区老年学校的民族舞队成立于2024年,是社区文化生活中的新亮点,也是老年朋友们追求艺术与健康的重要平台。 自成立以来,舞队迅速吸引了众多热爱舞蹈的社区居民,成为社区文化活动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 民族舞队的成员大多是退休的社区居民,她们带着对舞蹈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聚在这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中。
负责人: 陈滇花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长宁区    成员:20个 
江苏路街道社区(老年)新疆维吾尔舞蹈队是一支极具民族特色的队伍,队员们身姿灵动,舞步轻盈,以热情奔放的舞姿展现维吾尔族文化风情,他们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用舞蹈讲述民族故事,传递欢乐与活力。每一次表演都如绚烂画卷,令人沉醉。用舞蹈演绎着西域风情,诠释着中华民族内部多元文化的交融,展示着对美好生活无尽的热爱与向往,弘扬积极有为的正能量,寓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团队目前共有20名队员,年龄均在60岁以上,均为女同志,是一支宝刀未老的巾帼银龄团队。在牢牢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团队成员们积极进取,充满志愿奉献精神,不断发挥好、利用好自己已经掌握的课业知识,奉献社区、服务社区,为和美家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生动诠释了“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的积极老龄观。
负责人: 李金凤    创建年份:2022年    来自:长宁区    成员:20个 
北新泾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太极拳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太极、追求健康生活的老年朋友,他们以拳会友,用每月四次的活动,诠释着传统武术的魅力与养生之道。太极拳队成立于2022年,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成员们虽然年龄各异,但都怀揣着对太极拳的热爱与向往。太极拳队的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每月的四次活动分别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开展,风雨无阻。每次活动,队员们都会早早来到社区活动中心,换上舒适的练功服,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练习中。
负责人: 郑丹英    创建年份:2024年    来自:长宁区    成员:20个 
江苏路街道社区(老年)摩登钢琴沙龙队是一支充满活力与艺术气息的团队,队员们怀揣对钢琴的热爱,以精湛技艺演绎多元曲目,在沙龙活动中,他们用音符传递情感,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展现钢琴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受音乐爱好者喜爱。他们用钢琴声演绎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展示着对美好生活无尽的热爱与向往,弘扬积极有为的正能量。团队目前共有20名队员,年龄均在60岁以上,均为女同志,是一支宝刀未老的巾帼银龄团队。在牢牢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团队成员们积极进取,充满志愿奉献精神,不断发挥好、利用好自己已经掌握的课业知识,奉献社区、服务社区,为和美家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生动诠释了“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的积极老龄观。
119/2800页,共27995条数据«<...117118119120121...>»
总团队数量(27550)
五星团队数量(971)
浦东新区(3118)
普陀区(2401)
奉贤区(1912)